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美国驴象争霸  今年怎样玩“中国问题”?

www.creaders.net | 2008-01-07 11:10:45  中评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2008年是美国名符其实的大选年。从1月3日艾奥瓦州打响首场“前哨战”开始。 接踵而来是五个阶段的选举程序(预选、全国党代会、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选举人”成立选举人团正式选举总统)。究竟谁能最终问鼎总统宝座,谜底要等到12月15日才真正揭晓。这场漫长的竞选拉锯战,将足足 “闹腾”一整年。

  这次美国大选看点很多,无论以下哪一位候选人当选,都会创下美国历史上的“第一”:

  前希拉里第一夫人可能会首位女性总统; 初出茅芦的参议员奥巴马有望成为首位黑人总统; 在艾奥瓦州初选领先的赫卡比或会成为百年来首位牧师总统; 前纽约市长朱利亚尼或将成为首位意裔总统; 72岁的参议员麦凯恩或会成为最老的总统; 麻省前州长罗姆尼也许会创下首位摩门教徒总统的先例; 现任纽约巿长彭博说不定能成为首位独立候选人总统。

  

大选刚刚开始已让人眼花缭乱,这场混战将会十分精彩。不过,选战却又未必如媒体所渲染的那般激烈而充满变数。其实,真正的悬念并不大,民主党似乎胜券在握。原因至少有四个:

  第一、回顾历史,政党轮替是美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民主、共和两大党轮流执政,一党当政一般不超过两届(8年):

  民主党(8年) 
  1945年-1953年 杜鲁门 (Harry S. Truman) 

  共和党(8年) 
  1953年-1961年 艾森豪威尔 (Dwight D. Eisenhower) 

  民主党(8年) 
  1961年-1963年 肯尼迪 (John F. Kennedy) (任内被暗杀) 
  1963年-1969年 约翰逊 (Lyndon Johnson) 

  共和党(8年) 
  1969年-1974年 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 (任内因水门事件而辞职) 
  1974年-1977年 福特 (Gerald Ford)  (未经选举接任副总统、总统) 

  民主党(4年) 
  1977年-1981年 卡特 (Jimmy Carter) 

  共和党(12年) 
  1981年-1989年 里根 (Ronald Reagan) 
  1989年-1993年 乔治•H•W•布什 (George H.W. Bush) 

  民主党(8年) 
  1993年-2001年 克林顿 (Bill Clinton) 

  共和党
  2001年- 2009年 乔治•W•布什 (George W. Bush) 

  除了共和党在80年代初成功从民主党手中夺回政权、并连续取得三届的执政权之外,二战后美国的政治天平,每隔8年就会向另一个党派倾斜,这似乎已成历史规律。

  布什执政以来表现糟糕,民怨积深难解,多数民众都有“换一个政党做做看”的意愿,被布什拖累的共和党,要打破8年一次政党轮替的历史规律,决非易事。
 
第二,共和党在一年多前的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中惨败之后,未能痛改前非、挽回民意,看来很难扭转劣势。

  媒体在热炒总统大选的话题之际,不知为何淡忘了那次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中期选举。2006年11月,民主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一举夺得众议院、参议院的控制权。 共和党受挫本是意料中事,但居然输得落花流水,连布什也不得不在随后的讲话中表示惊讶,并迫于各方压力“挥泪斩马谡”,连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因此“辞职”。
 
  布什当时承认伊拉克战争进展不利是共和党在众议院选举中败北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一年多以来,伊拉克局势并无改善的迹象,当地安全形势仍旧严峻,驻伊美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面对如此残局,“跛脚鸭”布什仍然束手无策。

  纵使共和党的竞选人都竭力与布什及其失败的政府保持距离,但毫无置疑,伊拉克泥潭将拖累共和党的选情。

  第三,布什政府旧怨未解,又添新愁。次按危机爆发,美国经济放缓,甚至有衰退迹象。民众最切身的利益受到伤害,对政府彻底失去信心,求变心切。

  近几年,布什的支持率一路下滑,数月前的民调显示,布什的支持率已经跌到少于30%,成为历任美国总统支持度最低之一的总统。民众自然不是针对布什一人,而是对于整个政府感到不满。《今日美国报》和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司在12月所做的民调显示,不满意国会共和党的人占68%,比8月调查结果又高出4个百分点,而表示满意的人只占26%,比8月低3个百分点。

  因此,艾奥瓦州的初选中,两党胜者皆为体制外的新人。这正说明了美国民众多么渴望“变革”。据报道,美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国家是否需要大的政策调整时,46%的选民认为需要彻底革新,29%的人希望适度改革,只有24%的人希望只作微小调整。“变革”已成为今年美国大选关键词之一,美国选民普遍期望大选能为国家带来一番新气象。

  第四,民主党的政治明星一直占据着主要的媒体版面,而共和党却相形见拙、显得无声无息,这对共和党的选情十分不利。

  以希拉里和奥巴马为代表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都是很有“卖点”的人物,且不论他们的政绩如何,能够首先吸引民众眼球,就已经迈出了赢得选举的第一步。相比之下,共和党候选人赫卡比和罗姆尼等人,大选前都是默默无闻之辈,现在仍显得不成气候,似乎很难与民主党明星级人物对垒。

  由此可见,在国会中期选举惨败后毫无起色的共和党政府,已尽失民心。在人心思变之际,欲打破政党轮替的历史规律、反败为胜,实属不易。相比之下,拥有政治明星、并能给民众带来新希望的民主党,确实占有优势。
  虽说这场大选悬念不大,但难保长达一年的选战会发生什么戏剧性的变化。民主党为了保持优势,共和党为了扭转干坤,两党将层出不穷地使出新招数。

  美国政客们最惯用的哗众取宠的伎俩,不外乎不断打出新的议题。而在涉及到外交政策的讨论时,他们总不忘拿中国来“说事儿”。所以,每逢大选,美国的对华政策都会成为焦点。

  当年,克林顿指责老布什跟北京谈交情;8年之后,小布什又反过来攻击克林顿同“战略竞争对手”紧密合作。其他如“中国政治献金案”、“中国间谍案”等,都是美国大选期间造出的政治议题,而这些“中国问题”往往在大选之后销声匿迹。

  如今中国崛起,又正逢北京举办奥运,我们已经可以预见到,政客们将会构思出一套针对北京奥运的说辞,并且继续操纵“中国制造”等议题,或者造出什么新的议题,其中台海问题、经贸问题、军事现代化等,都可能成为新的攻击目标。 

  对此,中国一方面要有所准备,防范中美关系再一次成为大选的牺牲品。另一方面,也无须过分担心。正如韩国《东亚日报》12月刊登的一篇文章所说,与以前的“韬光养晦”式做法不同,现在“有所作为”式外交基调在中国外交动作中明显表现出来,有话就大胆说出来。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变得更硬、更高明、更不容易被外国政客捏造出来的议题操纵了。

  其实,中美关系经历30多年的发展与考验,已趋于稳定。加上现今美国在反恐等领域也十分依赖于中国的合作,即使中美关系因大选中操纵议题等原因而出现短期波动,新政权上台后两国关系也会重回正轨。所以,对于驴象政客的明枪暗箭,中国只需做好准备,而无需过分担心,且放宽心冷眼旁观这场精彩的2008政治秀。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凄惨!中共最担心的事儿发生了
2 此人忽然死亡 震惊外界 习近平怎么看
3 习家军内部出大案 堪比林彪事件
4 刚刚 温庆运被执行死刑
5 火箭军模范女战士泄露国家机密 将习放在火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何时打台湾?传习军委会议说了8个字
2 凄惨!中共最担心的事儿发生了
3 玩弄北京于股掌 习近平首度破天荒教训金正
4 突发!直升机坠毁 国防司令等10名高级军官
5 惊传:中共三中全会要抓正国级政治骗子
6 此人忽然死亡 震惊外界 习近平怎么看
7 以色列导弹袭击后,伊朗马上宣布…
8 习家军内部出大案 堪比林彪事件
9 郎平现身!国际排联尊重她,但中国排协…
10 重磅突发!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导弹攻击
热门专题
1
以哈战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乌克兰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万维专栏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美国大选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习近平一盘神秘大棋成就了大日 文庙
2 周傥:美国迫在眉睫的危险 万维网友来
3 速战速决 伊朗真乃大丈夫也 体育老师
4 达唐:故宫博物院遭公开举报 万维网友来
5 谁是中国人? 谢盛友文集
6 现代战争目的:摧毁战争意志 施化
7 辛峰:特鲁多为什么不信加拿大 万维网友来
8 日本电影《追捕》中的杜丘和真 弓长贝占郎
9 川普就是美国的毛泽东 右撇子
10 美国为何选择这个时候公布中共 山蛟龙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川普就是美国的毛泽东 右撇子
2 警惕有人把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关 karkar
3 美国为何选择这个时候公布中共 山蛟龙
4 周傥:美国迫在眉睫的危险 万维网友来
5 乌克兰呀,你太让人失望了! 山蛟龙
6 现代战争目的:摧毁战争意志 施化
7 在言论管控大搞一言堂方面,中 爪四哥
8 谁敢买中共国的电动车? 山蛟龙
9 习近平一盘神秘大棋成就了大日 文庙
10 海一代选民:多少人视民主党为 随意生活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