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英海外公民投奔伦敦寻求庇护那段扣人心弦的往事

www.creaders.net | 2020-07-12 11:08:58  BBC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英海外公民投奔伦敦寻求庇护那段扣人心弦的往事

1972年,从乌干达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的亚裔家庭

野史说,那一切,都开始于一个人的一个梦。

1972年,某个有权有势的大人物做了个梦。不过,他这个梦,完全没有马丁·路德·金那个梦一样励志;他的梦,掀开了历史长河中20世纪最为残酷的一个篇章。

那个大人物是阿明将军(Idi Amin),乌干达独裁领导人。据说,在梦中,上帝告诉阿明去把国内的外国人统统赶走。

梦,或许只是传说,真伪难辨,但是阿明的行动却是千真万确的。没有任何预警,阿明突然下令驱逐境内所有南亚人。他威胁说,拒绝离开将被关进监狱或者集中营式的收容所。

乌干达是英国前殖民地,这里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南亚人,他们已经在这里常年定居、成家立业。阿明一声令下,生活翻天覆地。

必须在3个月内走人,而且还不能“卷铺盖”:阿明下令他们必须“净身出户”,一应财产几乎统统(上限仅有50英镑)不许带走!

之后几个星期内,大约28000名拥有英国海外护照的南亚人离开乌干达、来到英国避难。

这些来自前殖民地的难民在英国受到怎样的待遇?他们在新国家白手起家的道路是光明坦途还是布满荆棘?几十年过去了,往事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英海外公民投奔伦敦寻求庇护那段扣人心弦的往事

“这儿离伦敦远吗?”

让我们从穆哈麦德一家的故事说起。

1973年夏的一天,穆哈麦德一家人在苏格兰小镇维克下了火车。

这里距离英国最北的天涯海角(John O'Groats)仅有20英里。当时这家人并不知道,他们其实成了在英国最北定居的乌干达亚裔家庭。

下午5点,黄昏时分,穆哈麦德一家7口人——妈妈、爸爸和年龄在5-14岁的5个孩子动身,离开亚裔居民临时收容所、北林肯郡汉姆斯韦尔(Hemswell)的前皇家空军基地,登上长途列车。

晃晃荡荡16个小时后,一家人抵达维克。晕头转向,加上对英国地理了解有限,他们对接站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这里离伦敦远吗?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穆哈麦德一家怎样从几千里外的非洲“海归”到英国最北的天涯海角?

这,还要从19世纪说起。

历史资料:

  • 1972年8月,乌干达独裁者阿明下令驱逐亚裔人口

  • 阿明说,大约60000名亚裔人不是乌干达公民,90天内必须离境

  • 总计大约30000万持有英国护照的亚裔前往英国

  • 几乎所有的人都被给予难民身份

  • 同年9月18日,第一批难民抵达英国

英海外公民投奔伦敦寻求庇护那段扣人心弦的往事

红点是英国最北的天涯海角,距离伦敦大本钟直线500公里

第一“穆哈麦德”迈出第一步,是在19世纪晚期。

当时,大英帝国开始鼓励“皇冠上的明珠”、老牌殖民地的印度人移民前往英国在东非新开拓的殖民地。

英国发现,东非当地民众给钱都请不来。为了开发,殖民政府迫切需要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他们想出一个办法,让大批印度人跨洋过海,来非洲参加铁路等基础设施的修建工程。

和这些劳动力同期来的、后面跟来的,还有职员、小贩、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很快,亚裔移民成为当地社会的另外一个层面,不仅为后来的人提供便利,也为当地人、英国殖民者服务。

第二快进半个世纪,是“穆哈麦德”海归路上的第二步。

当时,非洲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在东非的亚裔人遭遇越来越多的批评。他们被称作“非洲的犹太人”、“吸血虫”,主宰城市经济,独霸公务员、白领等好工作。

为了平息紧张、安抚当地亚裔,不让他们担心非洲独立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当时的英国政府承诺,允许在乌干达、肯尼亚的亚裔保留英国护照(所有英国殖民地公民均有权申领英国护照)、有权进入英国。

很快,护照就派上用场了。

英海外公民投奔伦敦寻求庇护那段扣人心弦的往事

成千上万的亚裔从乌干达逃往英国

首先是肯尼亚,然后是乌干达(1962年独立),推出一系列“非洲化”政策,包括禁止非本国公民担任公务员、经商等。同期,街井市面还出现针对亚裔的恐吓、暴力。

面对肯尼亚亚裔逃离的大潮,英国的对策是,收紧移民法,1968年《联邦移民法案》修改为新版的1971年《移民法案》,引入新条款,要求申请进入英国的人必须证明和英国有“紧密联系”,比如生在英国,父母、祖父母是英国公民等。这样一来,大多数有英国护照的亚裔人实际上无法再进入英国定居。

英国放弃了自己先前对东非亚裔的承诺。

1972年8月阿明下驱逐令,所有在乌干达的亚裔限90天内离境,可以带走的财产总值上限相当于50英镑。那时,这些人已经没有自动进入英国的权利。

当时英国面临相当大的国际压力。时任首相希思领导的保守党政府最后决定,承担责任,接纳在乌干达所有拥有英国护照的亚裔。

英国迅速组建“乌干达重新安置委员会”,为新移民安排住所和就业。

“难道这不也是我的权利吗?”

这个任务非常艰巨。1972到1973秋冬季,成千上万的乌干达亚裔抵达时,正值英国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

战后将近30年,英国持续繁荣,将近全员就业,经济飞速增长,但是好景渐行渐远。住房有限、失业率涨到几十年来峰巅。亚裔的到来给反移民派系提供了新子弹,英国许多城市爆发反移民抗议示威。

有人说,像穆哈麦德一家这样的人不受欢迎,他们从陷入困境的英国人手中夺走了房子、就业机会、公共资源。

确实如此。穆哈麦德一家抵达维克后不久几天,附近一个小村落一家人的房子起火被烧毁。转天,这家主妇来到当地社工部,要求政府提供带全套家具的新公房。她说,“难道这不是我的权利吗?你们不就是这样安置乌干达那家人的吗?”

英海外公民投奔伦敦寻求庇护那段扣人心弦的往事

1972年英国多地发生反移民抗议示威

第三英国政府对公众这类态度的回复,成为穆哈麦德一家移民维克的第三步:分散安置。

乌干达重新安置委员会急于化解紧张,他们把英国分为不同颜色的地区,“红区”不接纳任何人,“绿区”接纳。红区包括英格兰心腹地带米德兰德(Midland)的大城镇还有伦敦绝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有大批新来的外国移民,包括已经长期存在、还在持续壮大的亚裔社区。

其实,这里不仅有大量的就业机会,还有为亚裔服务的现成的商店、宗教和文化场所,但是,重新安置委员会认为,这些地区已经“满员”。

乌干达难民危机中,莱斯特市府的一个举措在历史上留了一笔。他们在乌干达当地报纸上刊登广告,警告想来英国的人,来了也没房子、没工作,孩子上不了学。“为了你个人和家人考虑……你不该来莱斯特。”

那就去苏格兰吧。整个苏格兰都是“绿区”。其他绿区还包括英国新兴城镇、乡下等。

尽管如此,许多亚裔家庭还是选择绕过官方,直接去投奔莱斯特的亲戚和朋友。

英海外公民投奔伦敦寻求庇护那段扣人心弦的往事

苏哈和女儿逃离乌干达,后来定居威尔士,她在税务局找到工作。一段时间后丈夫才从乌干达来英国,全家团聚

热烈欢迎

必须说明的是,英国对前殖民地“臣民”海归充满敌意和不满,只是大全景的一半。英国也在变。战后的移民、19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正在重塑社会,英国越来越多样化、接受新思潮、新移民。

有人抱怨新移民威胁英国人就业,也有来自各行各业、各个社区的人去做义工,帮助接待和安置,让新移民感觉宾至如归。

虽然乌干达重新安置委员会提供了资金和管理架构,但是义工承担起顾问、文员、接线生、翻译等工作,并且举办各种社交活动。

第四社区努力让穆哈麦德一家走上定居维克的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

乌干达安置委员会无权强迫市府、个人为新移民安置住房、工作。相反,他们依赖的是各界对这些人遭遇的同情、善意。比如,地方义工组织安排住房、就业等。

在许多城镇,女性皇家志愿者组织WRVS负责征集衣物、被褥、暖气等;更细心的,考虑到新移民的饮食习惯,义工还搜罗了烹饪印度料理的专用厨具。

另外一项规模不小的工程是,帮助他们适应英国的天气。从温暖的乌干达来到寒冷潮湿的英国,他们大多人没有保暖的衣服。义工要帮助他们选择穿什么、学习如何生火、懂得吃什么有助于御寒……

此外,新移民家庭还面临更多的挑战,他们要找工作、安排孩子上学,而且语言不通、文化迥异......

在普雷斯顿(Preston),当地义工专门找了女性英语老师,去新移民家里教家庭主妇;教会定期走访,邀请孩子加入各种俱乐部……

诸多此类善举对新移民适应在英国的生活、稳稳迈出第一步至关重要。

就连远在天涯海角的穆哈麦德一家,后来的日子也不像最初想象的那样“与世隔绝”。苏格兰北部也在变,穆哈麦德在镇上找到了5个巴基斯坦家庭!

英海外公民投奔伦敦寻求庇护那段扣人心弦的往事

英国现任内政大臣帕特尔的父母在阿明驱逐亚裔前不久逃离乌干达前往英国定居

成功故事

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接纳乌干达亚裔被看作英国最成功的移民故事之一,亚裔社区已经成为莱斯特等城市经济、文化实力的中流砥柱。

但是,45年前,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显而易见。那么,乌干达亚裔移民的成功原因何在?

或许部分是因为当年的安置计划。尽管有缺陷,但确实为新移民安置了住房、工作;庞大的义工努力,远远超过右翼团体的活动力度,为新移民营造出欢迎、友善的氛围。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英国已经存在的亚裔社区找到了支持。这里的居民敞开家们、张开双臂欢迎和帮助后来者,直到他们安全上路。

帕特尼(Atul Pattni)刚来时还是孩童,他清楚地记得,一家人来到莱斯特投奔姨妈,“3居室的连排房里挤了大约16、17个人,”直到3个月后,父亲找到一处出租房。

社区人还为后来者在自己的公司、商店安置工作,或者联合创业,从头开始。

当然了,乌干达亚裔本身也以勤奋、吃苦耐劳着称。

阿明或许可以逼迫他们把财产留在乌干达,但是,他夺不走这些人的资历、技能、和在英国开创一片新生活的决心。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只“装”了一天 北京又变脸
2 习按下按钮 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即将袭来
3 5只鸡过河视频一夜爆火!没想到被鸡上了一
4 赖清德毫无顾忌说出这话,北京定要气炸
5 有些非同寻常,彭丽媛要接班习近平?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内幕:刘亚洲是这样激怒习近平的
2 习当外商面反驳李强 蔡奇新角色引关注
3 中南海附近挤满救护车 死伤不明
4 惊传北京招商银行倡议书:“北京危急 生死
5 近3万公务员被赶出北京
6 天天一杯牛奶 夫妻俩确诊肝癌 医生告
7 三个数字藏凶险 或将有大事发生
8 只“装”了一天 北京又变脸
9 俄罗斯给恐袭定调了!幕后黑手就是…
10 习按下按钮 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即将袭来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以哈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乌克兰战争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万维专栏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给世界“指明”方向后,中国迷 中国社会经
2 1364 (图文)红二代披露助毛泽 范学德2
3 她的天才因美貌而被忽视 湮灭之城
4 曾华
5 曾华
6 读后感:中国没有中世纪 施化
7 曾华
8 曾华
9 辛峰:社区那条红围巾 万维网友来
10 宋国辉:封杀TikTok最严厉的是 万维网友来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读后感:中国没有中世纪 施化
2 中国还有希望吗? 山蛟龙
3 分享“左媒”知乎的一个帖子。 高鹏
4 一图胜过千言万语:川普今天大 爪四哥
5 俄国GDP世界前十:西方专家的 随意生活
6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清单 随意生活
7 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科学 体育老师
8 就第一夫人彭丽媛的风衣侃几句 体育老师
9 穷人,更缺的是自由而不是钱 施化
10 普丁丁似乎有点急了 山蛟龙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