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沦陷!两名11岁女孩上学途中失踪后续 已找到,原因不想上学
2024-12-03 07:32:1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沉着菠萝
两名11岁女孩的“失踪”闹剧,以幸运的结局画上了句号,却给社会敲响了一记响亮的警钟——孩子们居然用“逃跑”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抗拒,这到底是谁的错?
先说这次事件。两个孩子,早晨背着书包出门,家长送到学校门口就以为“任务完成”,殊不知,她们压根没进学校,而是计划了一场“消失”。对她们来说,这是对学业压力和家长期望的一种“静默反抗”。她们不是“不知道回家后会被骂”,而是对即将面对的责备和学业感到无力到无法开口。
有人可能会说,11岁不就是上小学吗,能有多大压力?但仔细看看现在的教育环境,这种“学前焦虑”已经从幼儿园一路蔓延到小学。动不动就是奥数、英语、作文班,连寒暑假都被填得满满当当;校内拼成绩,校外拼资源,连课间玩会儿跳皮筋都成了“奢侈”。从小到大,孩子们身上挂的标签只有一个:“成绩”。
结果呢?两个十一岁的孩子,不是选择“装病”请假,而是用“失踪”来博取喘息的机会。这背后的心理防线已经快崩塌,家长是否意识到了?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位家长的反应。女孩的父亲发现孩子后,不仅没有暴怒责骂,反而去买了饭,态度相当宽容。这种温和的处理方式值得点赞,但这次“善后”解决了问题的表象,却未必触及问题的根本。孩子为什么害怕上学?家长和学校究竟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过度竞争、唯分数论,是否让孩子们对未来充满了无力感?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真的是单纯的不爱读书吗?部分网友建议“顺其自然”,认为“360行,行行出状元”,可这其实是一种简单粗暴的逃避。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抗拒学习”就立刻贴上“没前途”的标签,更不能用“让孩子快乐最重要”来掩盖教育的本质任务——为他们打开认知世界的大门,教会他们基本的生存技能和做人的道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让孩子“爱不爱学习”,而是要让他们感到学习是有意义、有乐趣、可以负担的。
这不是一句“健康快乐”就能解决的问题。健康和快乐,确实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基石,但没有知识的支撑,这样的快乐能撑多久?如何平衡学业负担与心理健康,是家长和教育系统都绕不过去的一道难题。
其实,孩子的反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反叛过后仍然得不到真正的倾听和理解。作为家长,是否有认真反思过自己是否给了孩子适当的学习压力?是否真的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释放天性?作为教育系统,是否有真正的减负措施,而不是让孩子“减掉校内负担,背上校外补课包袱”?
两名女孩被找到的消息让人松了口气,但更让人揪心的是,这样的事件是不是仅仅是开始?如果教育体系和家庭氛围依然无法找到新的平衡点,下一次“失踪”的可能就不只是孩子,而是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任。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对于孩子“今天不想上学了”,你会怎么处理?是严厉训斥,还是温柔倾听,或者另辟蹊径解决问题?对此你怎么看?快来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