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8日,首尔龙山联合参谋本部情况室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朝鲜在东海内进行了试射活动,但武器种类却无法确认。从射程来看,应该是有“毒蛇”之称的KN-02地对地导弹,但根据雷达探测到的射速和射高等数据来看,却是个头一次见的“东西”。因此韩国军方当局当时婉转地公布称其为“短程飞行物”。通过之后精密的分析结果,韩国军方得出结论,称该武器为300毫米口径的火箭炮,系新型飞行物。
事实上记者早在一年多之前,即2012年2月22日就曾报道过朝鲜正在研发300毫米口径火箭炮的事实。并且记者还报道了朝鲜的开发意图,即朝鲜正在瞄准转移到汉江以南地区的平泽美军基地及陆海空军本部所在的鸡龙台。然而当时韩国军方却对此并不理会,表示“地球上没有这种武器”。所以在1年零3个月后的2013年5月18日朝鲜进行试射之时,韩国只能手忙脚乱,却拿不出什么妙招。之所以重提此事,是因为韩国军方看待朝鲜的视角。4年之后,朝鲜进一步提高了300毫米口径火箭炮的射程,同时也为弹头装上了“眼睛”,提高了准确度。朝鲜甚至为炮弹安装制导装置,这一内容出现在了本报所掌握的劳动党军需工业部今年3月起草的绝密文件中。根据劳动党军需工业部的另一份绝密文件,金正恩曾于今年2月底访问了核武器和导弹工厂,并表示“保管核武器属于国家最高机密”。
朝鲜为发射隐藏在丛林里的导弹,将轮胎式发射车改为履带式发射车的时间点不是今年,而是去年8月。这一事实也在本报获得的第三份劳动党军需工业部秘密文件中得到了确认。朝鲜秘密文件被媒体曝光尚属首次。
韩国军方仍一味地重复称“需要展开进一步的分析”、“保持铜墙铁壁般的应对态势”,可谓与五年前一模一样。当然,在朝鲜的威胁面前只会虚张声势并不是本事。在2010年11月延坪岛炮击战时,朝鲜疯狂乱射240毫米口径的火箭炮,但躲在避难所等建筑物内的人们都平安无事。不是声称将核武器投入实战部署就可以为所欲为,这对所有国家都一样。核武器是会招致核反击的武器,所以使用的一方也要做好同归于尽的心理准备。
但是根据本报获悉的内容,以及连续两天进行的报道可知,朝鲜军方核武器和导弹能力发展速度远超出韩国国防部这段时间的推测,正在快速奔向最终目标。过高评价朝鲜或自己吓自己都是问题,但轻视对方实力则更是问题。比起开处方,医生的能力更加取决于准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