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中国第一批外企白领,后来过得怎么样?

www.creaders.net | 2020-08-31 15:48:11  睿士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第一批外企白领,后来过得怎么样?

90年代初,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完成,外企白领从国家用工转变为企业用工,收入大幅提升。到了90年代中期,中国各大一线沿海城市更是掀起一股“外企热”。

那么,八、九十年代就在外企当白领的佼佼者们,后来发展得怎么样?我们访谈到了其中的四位:

这个月是我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月,按理说做到八月底我就该退休了。但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我应该会在退休后被返聘,继续在China Operation Director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接受中国四个厂长的汇报。

1983年我硕士毕业后,被国家直接分配到了科研单位,一干就是十二年。到了1994年,国家开始大力提倡改革开放,一方面我们这些国企员工工资有所收缩,另一方面身边很多朋友都下海做生意去了,再加上家庭原因,我就跳到了外企。

那时的外企招人,要求比现在要高得多。因为当时外企就职英语是必须的,那时候英语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嘛,光这一点就刷下去很多人。

但大家的热情还是很踊跃的,虽然那会儿外企刚刚入驻中国,大家看这个还是有点新鲜事的成分在,但挡不住外企工资高福利好,所以想去的人也很多。

我跳到外企时,家里人其实是明确反对的。在他们看来,国企是个铁饭碗,跳槽,就等于砸了铁饭碗,很不明智。

但说实话,我一天都没后悔过。

1994年我在国企工资是一个月97块,跳到外企后立马翻了六倍,干两个月就等于原来一年了。除此之外,公司还会让你去国外培训,那个时候能坐飞机的都是少数,能出国足够让亲戚朋友们羡慕一阵子了。

金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相比国企的人际关系,外企的氛围简直就是天堂。这里不需要什么裙带关系,leader对待你的态度很平等,也不会限制你的任何尝试和可能,只要有能力,就能往上升。

国企做人,外企做事。

1994年我入职时的title是现场工程师,就是代表外方管理项目工程,当时公司还只有我一个人,后来我一路做到了生产经理——厂长——外商经理的助理。当时我们的外商经理是德国人,因为在中国呆了很久,还获得了第一批外国人永久居留权。

到了2007年,我的经理退休了,这家跨国公司的全球业务也被一家墨西哥企业收购了,公司动荡我也就离职了。

之后,我跳到了一家法国建材企业,但是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cut掉了中国业务,我又离职了,在家呆了八个月后,来到了现在入职的这家德国企业,一晃眼,又是12年。

时代变了,外企的环境也变了。现在一家大的外企,在中国地区就能有上万的雇员,但作为一个外企工作的“大前辈”,我依然觉得,外企对于想要做事的人而言,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跟国企和互联网公司的996相比,外企的环境是非常单纯的,只要能适应这家公司的文化,又是自己选择的行业,那一门心思去学习、提升、努力,准是没错的。

另外在外企,不用过分去追去拼,厚积薄发,自己积累总会有机会的,我自己就从来也不会在意什么level,虽然每次promotion的时候都只有我一个candidate,但我想,即使有人跟我竞争,我也不会很有压力。

实力是你最好的底气,外企会给你很多机会。和我们那时候相比,现在去外企的机会要多得多,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珍惜。

ellemen

1994年我从人大本科毕业后就直接进了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其实也没有太多选择,我是北方人,原本最想去深圳和海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嘛,可惜没能成行,这家公司给了我offer,就先去做着了。

当时能进去,学历算是敲门砖之一,公司来我们学校招聘,系里给了推荐,虽然也走了一遍流程,但总体来说不算很难。我的职位是人力资源研究专员,主要负责政策方面的研究,可能因为公司里年轻人比较多吧,整体就是那种比较宽松的氛围。

外企大多很讲求专业性,提倡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我们当时还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培训,就我个人而言,成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因为人际关系简单,大家也都埋头工作,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另一个优势是薪资待遇完善,我刚毕业的时候一个月工资500多,等到2年后跳槽去另一家法国公司时,一个月已经固定能拿到2000多块,跟同时期的国内企业相比,是数倍的差距,等我跳去第三家公司时,到手工资已经比毕业时多了一个0。

1995、1996年的时候,去外企工作形成了某种潮流,很多有工作经验的人都放弃铁饭碗想要跳槽,比较明显的要数医生转行去做医药公司的销售,中间的收入差差不多得有十倍。

外企的福利待遇也极具吸引力,除了配备BP机、大哥大那些,我的第一家公司还给分了房。

1994年到1998年之间,我先后供职于三家外企。等到1998年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专业方面的东西学得差不多了,就想转去做经营,将人力资源做成专业性的服务,遂跟人一起创立了咨询公司,成为创始合伙人至今。

我觉得我们那个年代外企出来的人,大家普遍都是热爱工作的,会觉得工作是一件能给人带来成就感的事情,外企的严苛训练也让大家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足够自信。

跟我同期在外企工作的朋友们现在不是退休了,就是已经做到了公司高层。不过据我观察,这些年的外企和二十多年前不太一样了,“中国化”得比较厉害,圈子文化严重,老外围着中国人转,对现在的年轻人吸引力也不那么大了。

ellemen

1990年进入可口可乐罐装厂工作以前,我在上海的机关单位工作了8年时间。我大学就读的是数学系的统计专业,第一份工作是包分配的,在单位里我一直是努力上进的典型,但因为论资排辈现象比较突出,我在机关里的晋升机会有限,加上那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我一个月努力工作,也只有200多块的收入,便萌生出辞职的念头。

《新民晚报》上刊登的一则招聘广告,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当时应聘的岗位叫“计划协调专员”,要求申请人有几年工作经验,因为是中外合资企业,对英语倒是没有特别要求。

从初审到填表、面试,我面临的压力还是挺大的。毕竟要放弃铁饭碗,再加上工作地点在闵行,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上班,而我又已经成家有孩子了,家里人对我的选择有些意见。

给我吃下“定心丸”的是一位普通工人。当时我第二轮面试结束,从闵行搭公司的运输车回市区,一路上跟司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你来这里工作有没有担心?”、“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出乎意料的,他给我的反馈都非常正向,我们那时候没有互联网,很难向公司内部人士了解具体情况,但司机的话点燃了我心中的火苗,“我在机关单位里能做得好,去外企也一样能工作得很好。”我这么告诉自己。

可口可乐也的确没让我失望,甚至我现在回想起来,在可乐的八年都是最令我难忘的。我们当时的工作氛围非常浓厚,国营工厂完全无法同日而语。工作强度和责任性都高,我每天搭七点的班车去公司,虽然辛苦,但是坐在班车上,还是会有种隐隐的优越感。

我的上司非常专业,业务上要求很高且严谨,上下级或同事们会因为工作的事情“争吵”,但都是对事不对人。到现在三十年了,大家每年还是会抽空在一起聚聚,这种情谊我在之后的几十年都不曾碰到过。

除了业务能力上的快速成长之外,外企的薪酬待遇也是非常完善的。我在机关的时候一个月收入200元不到,跳槽之后第一个工资就翻了好几倍,当时心里偷偷乐开了花,心想可以买好多双花牌皮鞋了。

每年11月,罐装厂的机器进行检修,公司就安排我们去异地参加培训顺带旅游,极少数人还有出国培训以及参加全国年会的机会。

2000年,因为公司管理层的人事变动,我跳槽去了一家独资美国公司做项目控制,一做就是19年。当年离开可乐的时候,他们把我以前的工作分配给三个不同的人负责,我也意识到自己曾经工作的重要性。

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我从未后悔过自己三十年前的决定,打破铁饭碗的人,需要勇气,但也因此看到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也为今后的人生目标奠定了基础。

去年,我从美国公司退休,一度觉得不工作的状态很不适应。很多人说,你辛苦了那么多年,现在到了该享福的时候了,他们不理解我对工作的激情,如果不是为了照顾第三代,我是肯定要回去工作的。

我们外企出来的人,多少有点“闲不住”。

ellemen

二十多年前从海外毕业回国后,我辗转做过两份工作,分别是在民企和上市公司。后面偶然的机会看到一家世界500强美资IT公司的招聘启事,是销售岗位,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参加了面试。

面试是在五星级酒店,当时觉得还挺高大上的。得到一面机会的人非常非常多,而我是为数不多毫无销售经验的一个。

面试前两三天临时抱佛脚,在家仔细研究了下这家“赫赫有名”的公司到底是干嘛的。一面除了问了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外,还被要求分组进行 role play,形式是在面试的房间里随便挑一样物品来模拟销售,当时还觉得这种面试方式很新奇。不过本人逻辑还行,语言组织能力也凑合,现场发挥不错,后来分在一组的6个人只留下了我一个。后面才知道去面试的人数有大几百,拿到offer的不超过十个。

我在过去十多年里换过两家公司,都是美资,工作职责也不断变化。销售、市场、产品经理的岗位都做过,总是会面对新的挑战,对个人从生活到工作上的改变都很大。

经历过IT圈子知名“火炉”的锻造,后面在一个细分领域耕耘了十年时间,跟过非常tough的老板,压力巨大的时候也曾半夜在酒店房间一个人痛哭,最辛苦的时候一个月狂瘦了十多斤,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讲成长飞快。

早期还是顶着所谓的外企光环,收入、眼界可能都比同龄人更丰富些,看似光鲜。因为自己的努力,也有过工作上的高光时刻。连续两年享受过公司最高级别的总裁奖;带着家属商务舱往返海外度假胜地,享受公司埋单的假期;也见证了几次500强公司因为资本运作的拆分、并购……现在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我的经历远远不止这些。简而言之,还是挺精彩的吧。

去年选择跳到了同行业的国内上市公司,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福利待遇其实都远不如外企。国内公司与外企的文化差异巨大,外企的管理体系相对成熟、科学,大家基本都经历了职业化的洗礼;但是从一线员工到中层管理者,个人能带来的改变其实仍相当有限。

虽然在国内公司工作的过程中我也有遇到让人费解崩溃的人和事,但是看着自己团队的成长,以及因为自己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另外就是选择这份工作后,觉得自己也算是为民族品牌出海尽了点力吧。

到了现在这个人生阶段,可以进行价值输出,培养年轻团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才是我在工作中更看重的。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不管是否入籍都注销户口 法规越来越严
2 传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抓大小便失禁 被抄家6小
3 习老大突然怂了?香港出了大问题
4 英伟达中国员工自曝收入明细!网:完全不敢
5 习亲自“救火” 罕见一幕曝光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不管是否入籍都注销户口 法规越来越严
2 一张主席台照片 透出不寻常信号
3 传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抓大小便失禁 被抄家6小
4 一线城市集体砸盘 金融危机开始了…
5 习老大突然怂了?香港出了大问题
6 两会后,风向变了,很多人没发现
7 深圳副市长落马 “北极鲶鱼”爷爷终于处理
8 证监会突发狠招,震撼到哀嚎一片
9 恶有恶报?中国首次跌出排行前5名
10 杀鸡儆猴 刘亚洲遭判终身监禁
热门专题
1
中共两会
6
台湾大选
11
火箭军悬案
2
中美冷战
7
李克强猝逝
12
台海风云
3
以哈战争
8
中国爆雷
13
战狼外交
4
乌克兰战争
9
李尚福出事
14
普里戈津
5
万维专栏
10
秦刚失踪
15
涿州水灾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中国梦未来五年,十年和三十年 文庙
2 莫言现象: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 万维网友来
3 中文的突围,从打字机到人工智 思芦
4 1364 (图文)红二代披露助毛泽 范学德2
5 辛峰:保守党大幅领先 搭顺风 万维网友来
6 杀一个无辜的人而救更多的人, 平等性
7 何与怀:沉沦神州的血祭者 万维网友来
8 所谓照片的“历史在场”与“有 湮灭之城
9 抹杀个体不仅意味着消沉更是灾 施化
10 中国的正驾驶打瞌睡了! 雨村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中国不适合多党轮流执政 鲁迅九
2 莫言现象: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 万维网友来
3 俄乌战争:第四辆美式M1坦克被 随意生活
4 人才流失才是中国的命门/勒索7 秋念11
5 俄乌战争:俄罗斯打持久战的四 随意生活
6 遇到万维又一个奇葩人物 右撇子
7 为什么不可能有第二次改革开放 三都瓠瓜
8 中国梦未来五年,十年和三十年 文庙
9 好文分享:美国真的没有改变中 艺萌
10 美国为tiktok立法 白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