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前妻自杀,引起轩然大波:2025回国潮
2025-01-02 08:25:3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蔚青学者
继王中林后,又一顶尖华人学者回国……
据12月17日报道,世界领先的癌症科学家孙少聪已经回到中国组建实验室。
据某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表示,孙少聪因所谓的“与中国的关系”受到调查,于2022年被MD安德森(首批解雇华裔研究人员的机构之一)免职。
此前,著名神经科学家吴瑛教授(饶毅教授前妻)因服用过量药物自杀,已在中美科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2018年,特朗普政府以打击所谓的来自中国的“经济间谍”和“技术盗窃”行为为由发起了“中国行动计划”,NIH随之开始对受其资助的科学家展开“是否存在未披露的中国关系”的调查。该计划中屡屡出现针对华裔人士的行为,并就与间谍活动无关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审查。直到2022年,拜登政府正式终止了这项计划。尽管计划终止了,但“中国行动计划”的影响仍在持续。
据披露,作为“中国行动计划”受害者之一,吴瑛教授是美国国立卫生院针对华裔科学家的政府行动调查目标,被长期调查、实验室被关闭、被剥夺科研权,她的职业生涯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或许,在大洋彼岸,如孙少聪、王中林、吴瑛教授一般,受困于“中国行动计划”无辜华裔科学家们,纷纷选择向东看……
异国科研,是不为也,而非不能也
事实上,华裔科学家选择放弃美国纷纷回国,早有趋势。据报告,在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至少有 1400 名美国华裔科学家离开了原本工作的美国科研机构,转而到中国开展研究。
图源:华裔科学家在美感受调查
深究大批海外学者回国的动机,其实也不难理解。一方面,受制于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海外人才归国之心早已“蠢蠢欲动”。国内纷至沓来的引才激励政策,吸引大批海外学者来华就业创业。
另一面,美国“中国行动计划”影响并未消减。(“中国行动计划”于2018年11月启动,以打击经济间谍、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对华人专家学者进行骚扰、迫害,凭空捏造“中国学术间谍”,大兴冤案。)在美国2025财年拨款法案中,“重启中国行动计划”之类的措辞再次出现。
据美国AsAmNews网站消息,美国共和党的两项有关重启美国司法部 “中国行动计划”的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其中,得克萨斯州共和党籍众议员兰斯·古登发起的一项法案以237-180票获得通过。(该法案将在司法部启动一项为期六年的 “CCP倡议”,以遏制对美国知识产权和学术机构的"间谍活动",并制定一项针对实验室和大学研究人员的执法战略。)
此前遭到强烈反对的“中国行动计划”又将死灰复燃,而如吴瑛、陈刚、查尔斯·利伯一般,在海外,一部分海外学者始终“坐立难安”。
2019年9月,美国堪萨斯大学化学与石油工程系副教授陶丰在家中被捕,曾一度被指控十项罪名,累计最高刑期可达150年。
2021年1月,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陈刚因未能向美国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国的工作和获得的奖励而被起诉和逮捕。
2024年7月,著名神经科学家吴瑛教授因服用过量药物自杀,她是已中止的“中国行动”计划的“牺牲品”。
面对美国“猎巫行动”的“围猎”,中国,正成为众多海外科学家们意向的一处“理想家园”。
主动回国 学者新选择
伴着顶尖海外科学家持续高涨的来华“热情”,中国正吸引着众多海内外顶尖学者科学家们“加盟”。
9月24日,“纳米发电机之父”、顶尖华裔科学家王中林结束了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30年的职业生涯,返回中国,全力投身于国内的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研究。目前,王中林院士已担任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图源:网络
“据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消息,该所召开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玉良等7位行业专家、投资专家组成了纳米能源所首届理事会。会议通过表决聘任王中林为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王中林表示将继续带领纳米能源所走好科学原创的道路,打好国际牌、走好国际路线,巩固好在本领域的原创+ 引领的地位。”
——以上摘自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官网
与王中林院士同一领域,美国顶尖化学家和纳米科学家、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前主任查尔斯·利伯(Charles Lieber)也在上月底宣布,正在“香港、中国大陆和其它地方”寻找工作机会。
近年来,美国严格“审查”两国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合作。美国顶尖化学家和纳米科学家、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前主任查尔斯·利伯(Charles Lieber)因与中国高校合作,于2020年被卷入美国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2021年12月被判有罪后,2023年被软禁……
此时,在杭州,一所由学者筹办、至今仍备受关注的创新性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正在用实际行动,建造一个“独立、开放、学术自由”的理想国度,吸引着大批海外科学家汇聚于中华大地。目前,西湖大学已入职近240位教职,仅2023年第四季度就有金耀初、曹蓬勃、Ivan Fesenko等8位PI入职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希望做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校长施一公说道。
“今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西湖大学,在科教兴国的新时代为梦想应运而生!2015年3月,七位倡议人向习近平总书记递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并得到积极批示。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西湖大学。”
——以上节选自西湖大学官网
如同汤雷翰、金耀初加盟西湖大学一般,近年来,选择加盟中国高校的海外科学家已属平常。他们其中,各领域顶尖的海外科学家亦不在少数:
2024年1月17日,清华大学官微发文,世界著名固体力学家、多项国际奖项获得者高华健教授正式加入清华大学任全职讲席教授。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11月,已经累计有260万名科学家毅然回国深造,其中不乏物理学家高华建、讲席教授李波和图灵奖唯一华人获得者姚期智等顶级科学家,甚至连美国顶尖科学家布雷迪(全球最顶级的高清相机制造商、人工智能语音领域的超级天才,被誉为“Kaldi之父”)和丹尼尔(被誉为“全球最顶尖的语音天才”,他的发明使得许多知名的语音助手如天猫精灵、siri得以诞生)也选择来到中国。
换言之,中国,正在迅速崛起成又一个世界科研中心。
海外引才,利好政策纷至沓来
为持续加强我国对科技人才吸附力度,增强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优化人才强国战略国际布局。国家、省市、高校层面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海外引才相关政策文件。
国家层面:
立足于全球人才资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图源:国务院公报截图
2023年1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转发商务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若干措施》。在鼓励引进海外人才方面,明确为海外人才在华长期居留、永久居留提供便利,为外资研发中心聘用的海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参与职称评审建立绿色通道,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加强海外人才奖励资助,推动海外人才跨境资金收付便利化。
图源:国务院公报截图
省市层面:
近年来,各省市均出台一系列海外引才激励政策措施,为引进更多优秀的国际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图源:深圳市政府官网截图
2023年11月1日,深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30条意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图源:中国雄安官网截图
2023年12月22日,河北省外办联合省教育厅举办河北省高校国际招才引智需求对接发布会,发布《外事促进国际高端专业人才引进八项措施》、首批18所高校100余个岗位和专业需求,启用首批1000名外国高端人才资源库。
图源:中国证券网截图
2024年3月18日,海南省就《海南自由贸易港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的若干政策措施》《海南省支持人才发展“授权松绑”清单(2024)》《海南省省本级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使用办法(试行)》等政策进行解读。明确表示从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创业、使用激励、服务保障以及国际人才管理6个方面,对现行政策进行全方位优化完善、提档升级。同时,为推动人才政策迭代升级,海南省将对入选领军人才引进项目的人选,按规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对“海南省优秀人才团队”,按层次分别给予3000万元、2000万元、1000万元资助经费,其中40%可直接用于团队成员奖励和补贴。
……
高校层面:
在政府及各省市政策号召下,国内高校引才更是“各显神通”,以下稍作列举,不过多展现:
西湖大学:学者创办 创新型新锐高校
西湖大学,2018 年2 月14 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施一公校长表示:“遵循‘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创造了中国高校从博士生再到本科生培养的先例;聘任世界一流科学家,用一流科学研究支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图源:西湖大学官网截图
目前,西湖大学引进的青年科学家目前已有近240位。正如同施一公所言,西湖大学正在为成为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引领者而潜心蓄力,坚持发展有限学科,特别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基础研究,努力实现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突破。
杭州复旦大学校友会的秘书长魏振兴说,“在西湖大学,也有很多复旦校友的身影。西湖大学副校长、遗传学讲席教授许田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复旦大学也是最早与西湖大学战略合作的高校,2017年就联合培养了“西湖一期”博士生。在西湖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学前身)刚成立不久时,我和杭州的复旦校友们就曾拜访过她。那时研究院的规模还很小,在杭州南部的云栖小镇上,附近也有很多研究机构。当时很难想到,没过多久,真的在那里诞生了一所大学,并且做出了这么多原创性的发现。”
深圳理工大学:有“中国未来麻省理工”之称的SIAT
在科研实力层面,深圳理工大学在先进集成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健康技术、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先进生物医药与技术、脑认知和脑疾病研究、前瞻性科学与技术、合成生物学、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碳中和技术等多学科、多前沿性领域持续深耕。据官网显示,目前中科院深理工全职教职人员均具备博士学历,其中60%具有海外经历。
2020年,深理工全职引进的知名海外学者就有三位,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潘毅、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脑研究中心终身教授王玉田、深圳先进院首席科学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学和实验医学系终身教授陈有海。2021年,已在清华任教6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会明加入深理工。包括德国科学院院士,欧洲自然和人文科学院院士赫尔穆特·凯特曼、瑞士科学院院士、美国发明科学院院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终身成就教授霍斯特·亚瑟·梵格等外籍知名学者。
图源:爱思唯尔官网
2023年10月4日,美国斯坦福大学与Elsevier联合发布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包括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3),深圳理工大学共有77位学者(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双聘)上榜,相比2022年入选的61人,同比增长了26%,高层次人才数量逐年攀升。
福耀科技大学:筑巢引凤 C9原校长加盟 十年稳定经费来源
2024年1月29日,经福建省教育厅宣布,福耀科技大学(暂名)拟申报教育部。这所由由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发起,河仁慈善基金会首期捐资100亿创办的民办公助、非盈利、公益性大学。2024年正式启动招生。同年3月,前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的王树国加盟福州市福耀高等研究院院长/福耀科技大学(暂名)担任校长。
在办学层次上,福耀科技大学将其定调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办学定位上以高水平理工科研究型国际化大学为建设目标。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诚邀高层次师资团队加盟……
自2023年9月开始,福州市福耀高等研究院作为福耀科技大学(暂名)筹建主体单位,全面开启从教职员工到教学科研型教师、专职科研教师等岗位的招聘工作。此外,海外招聘是福耀科技大学教职招聘的重要环节,目前已经在《自然》和《科学》等科学权威杂志上发布了全球招聘信息。
图源:微博截图
此外,曹德旺曾在《公益时报》发文表示,河仁慈善基金会将负责每年给学校提供5亿元人民币,时间为大学开办后的第一个十年(2024年1月至2033年12月),资金来源于已捐100亿元基建未用完资金。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芯片首富出资100亿 陈十一任校长
图源:韦尔股份公司公告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是由“中国芯片首富”的宁波籍企业家、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先生捐资100亿筹建的一所理工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由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前校长陈十一担任院长。2021年11月,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刊文表示,“东方理工大学”已由宁波市政府出资160亿元选定校址,而虞仁荣先生名下基金会的捐赠除了使用在大学基础设施建设上,将加倍投入办学资金保障学校的发展。
此外,针对人才引进,学校使用国际通用的“准聘-长聘”聘用制度,实行课题组负责人(PI)制度,激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创新引才、育才、留才的体制机制。
目前,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已通过全球招聘遴选确定引进46位核心教员,其中国内外院士6位。其中就包括此前在美国普渡大学任教的国际著名数值计算和分析专家沈捷教授。
“可谓群贤毕至!46位教员中,有30多位教员曾在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工作过,还有10多位教员是国际协会的会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宁波市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教务长张东晓颇引以为傲介绍道。
创新型大学之外,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主流高校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招揽热情并未消减丝毫:
图源: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官微(左为浙大求是讲席教授待遇条件,右为复旦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支持条件)
中国正广开引才大门,向海外科学家们敞开欢迎怀抱。
此时回国适得其势
如此看来,中国式人才“虹吸效应”正在全球范围内上演。此前火爆全网的清华双胞胎姐妹马冬晗、马冬昕于2022年选择回国,各自就职于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据相关机构统计2022年度高层次人才服务报告显示,在2000名受访海外学者中,有62.5%的海外学者明确表示选择回国发展。新一轮归国潮,已悄然开启:
2022年11月1日,据上证报消息,著名科学家颜宁在2022 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的讲台上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同年4月,被《纽约时报》称为“数学皇帝”的“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从哈佛大学退休,受聘清华大学讲席教授。8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激光光学领域国际领军科学家洪明辉教授重回母校受聘厦门大学陈嘉庚讲席教授。9月澳大利亚科学界知名的“夫妻院士”——窦世学教授、刘化鹍教授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
西湖大学引进的青年科学家目前已有近240位,而海外引进的人才就包括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工学院洪堡人工智能教席教授金耀初教授、原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数学系正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Alexey Cheskidov、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任教27年的Ivan Fesenko教授、以及新加入的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汤雷翰博士。
杜克大学终身教授、细胞死亡和免疫学领域知名学者陈家明在谈及回国时说:“好时机来了”,他看到了祖国科研的新天地: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加;高校、科研院所对科学家的重视;新型研发机构更加灵活的机制……这些都推动着他全职加入浙江大学开始一番新事业。
辞去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终身教授的覃刚健,全职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时说:“我感觉现在回来都有些晚了”。他坦言,“国内目前整个大的科研环境,让我很想回来做更多的事。我有很多中国学生,他们基本都回来了,而且发展得很好。国内的科研导向,与你的创造性、文章的水平和基金相关。这种导向更倾向于科研的本质,创新性的产出,某种程度上比完全靠基金‘生存’的导向更好。”
那么,此时,身在海外的学者选择回国,不正是顺势而行,恰如其分。
大批顶尖学者来华,亦或是:中国将成为新的世界科研中心
新中国成立伊始,身处动荡年代的钱学森、邓稼先、葛庭燧等科学家胸怀“放弃一切却绝不能放弃祖国”的一片热忱,1200多位海外华人学者排除万难毅然回国,在新学科的建制、科学人才的培养以及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其中有些科学家尤其在十二年科学规划的制订和“两弹一星”的研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至少1490多名科学家离美归国,大批海外科学家如萤火一般跨越山海齐聚中华大地。
如今,海外学者横跨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不正是与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批归国科学家们一样,怀揣着建设中国的坚定决心、实现自己的学术与科研理想。
在这里,他们正坚定地书写自己的科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