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图文)潘石屹:我是房地产界的章子怡

www.creaders.net | 2006-08-18 15:25:52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房地产大腕潘石屹深陷双规传闻

    核心提示:6月中旬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遭调查,有传闻称潘石屹也被“双规”。一天,有银行工作人员把电话打给潘石屹的财务总监:“听权威部门说潘石屹被抓。你到他办公室看一看,有没有人。”

   

“关于我被‘双规’的消息,我至少听到过15个版本。”最活灵活现的一个是,高层领导在会议上拍案而起,下令:“把潘石屹抓起来!”双规虽然只是传言,但7月的北京房地产圈却暗中流传着“三不原则”:不出头,不说话,不升价

华远乃至任志强像个勤勤恳恳的“菜农”,只知道辛苦耕作,而缺少和媒体的交流;而潘石屹就像个精明的“二道贩子”,总能把本来是蔬菜的西红柿卖出水果的价钱

潘石屹和梅婷主演的电影《阿司匹林》在北京首映,发布会地点选在了尚未竣工的朝外SOHO的售楼大厅内。一口甘肃天水口音的潘石屹在电影中扮演一位美国海归,这遭到妻子张欣的嘲笑“明明是一土鳖,非要冒充海龟。”

潘石屹回应说:“我不是‘小燕子’,我是章子怡。”

潘石屹可能不是最大的房地产商,但绝对算是名气最大的之一。他的名气与他的“秀”紧密相关。他的博客点击逾千万,并集结成册;他拍照片,并出过个人摄影集;他演过电影;他的名字和笑脸频繁出现于媒体;他还把自己作为形象代言人,印在户外广告牌上。

“作秀”的背后,是怎样的一个商人?他的“秀”,又是出于何样的动机?

用笑脸面对一切

7月15日下午,刚刚走下从伦敦飞抵北京的飞机,潘石屹就直接赶到新开盘的“朝外SOHO”的样板间。他笑容可掬地与在场的记者一一握手,然后递上名片。

“你上次已经给过我名片了。”一位记者提醒他。

“哦,真是不好意思,我刚下飞机,现在头还昏着呢。”潘石屹忙赔不是,满脸笑得很乖。

潘石屹的笑脸或许比他的名字更让人印象深刻。在五颜六色的SOHO现代城上有一块巨大的户外广告牌,戴着黑边工艺眼镜的潘石屹,以标志性的笑容注视着所有过往行人。

“潘石屹说话时总是笑嘻嘻的,没有架子。”京城一位房地产记者说。

即使被问到“双规”传闻时,潘石屹仍然笑意盈盈。“关于我被‘双规’的消息,我至少听到过15个版本。”他听到的15个版本中传得最活灵活现的一个是,高层领导在会议上拍案而起,下令:“把潘石屹抓起来!”

6月中旬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遭调查,有传闻称潘石屹也被“双规”。

有一天,甚至有银行工作人员把电话打给潘石屹的财务总监:“听权威部门说潘石屹被抓。你到他办公室看一看,有没有人。”

潘石屹哭笑不得,“现在的人不干正经事,就忙着传谣言。”只有曾经与他一起在海南打拼过的王功权不相信:“潘石屹肯定不会被双规,因为他不是党员。”

潘石屹说,还是王功权的政策水平高。

不出头,不说话,不升价

双规虽然只是传言,但7月的北京房地产圈却暗中流传着“三不原则”:不出头,不说话,不升价。

被称作“任大炮”的华远总经理任志强从6月2日之后就停止在博客上谈论中央的房地产政策,一向喜欢说话的潘石屹也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这个话题,甚至在自己的博客上也三缄其口,转而大谈“大英博物馆,牙齿矫正器和齐达内”之类的风月。

有人认为,让开发商从公众舆论里消失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宏观调控。

7月18日,潘石屹前往山西太原参加一个房地产论坛,在首都机场邂逅建设部一位官员。

“你看你们最近不说话不是挺好?”这位负责人对潘说。

潘石屹连连点头称是。

就在一天前,潘石屹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对说话方式的小结》:第一种是说真话;第二种是不说话;第三种是说假话。

十几万元做出大宣传

潘石屹每次经过机场书店的时候,都要看一眼书架上有没有那本《潘石屹的博客》。

潘石屹的博客已经有超过1000万的点击量,如今的日点击量在10万左右,“快赶上一张日报的发行量了吧?”他的语气里不无自豪。

也有人怀疑那些文章是有人代笔:他哪有那么多时间写博客?

“我走到哪里都会带着一个本子,想到什么就立刻记下来。”潘石屹自称每天花半个小时写博客,然后用半个小时修改两遍,再发到网上去。

在伦敦度假时,夫人张欣发现潘石屹每天早上都要在洗手间里呆半个小时,并且和家人打招呼:“不要打扰我。”张欣靠近一听,原来潘石屹正用电话给秘书口述博客内容,让秘书打出来发到网上去。

“在博客上和网友交流很有意思。”潘石屹说,你的文章一出来,就会有很多人来抢着第一个回帖,会有很多人马上对文章提出意见,有批评的,有赞同的。“这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交流。”

博客里,潘对他在伦敦的经历津津乐道,“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和伦敦市长一起聊天的。”

潘石屹喜欢用纸和笔写博客,再交给打字员录入电脑。“把这些手稿留下来,以后没事自己翻翻挺有意思,说不定还可以出书呢。”

的确有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来把潘石屹的博客印刷出版,28.8万字,26块钱一本。但他没要版税。

一个下属给他算了笔账:如果按照10%的版税计算,一本书就是2.6元,现在销售了近5万册,“这十几万的版税都白送给出版社啦”。

“十几万做了这么大宣传,挺合算的。”潘石屹说。

吸取克林顿的教训

潘石屹初入北京房地产市场就经历了两次重大危机,但潘石屹却把危机转换成对自己的楼盘的宣传。

“潘石屹的确是个太极高手,懂得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目睹过这两次危机的一位房地产商如此评价。

1999年8月,SOHO现代城的23名销售员被竞争对手用20万的高薪一夜挖走。

“是忍一忍还是找媒体出口气?”潘石屹躲在怀柔想了一个晚上。媒体的朋友都劝他:“家丑不可外扬。”

第二天晚上,潘听说对方还要找媒体来开新闻发布会,说现代城已经不行了,总经理也要跑。

“这对我是个刺激。”潘石屹说。

此前,潘石屹仔细了解过1997年克林顿性丑闻事件中的媒体报道。这给了他一个启示:“对待媒体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坦诚。只要你拿出足够的坦诚,媒体和社会公众就会理解你。”

所以1999年遇到挖人事件时,潘石屹第一个想到的是:“一定要对大家说清楚,告诉媒体真相,不能让他们通过新闻发布会对我造谣。”

于是潘石屹连夜写了一封信,题目叫做《现代城的四名销售副总监被高薪挖跑了》。第二天,几家京城有影响力的媒体都以半个版广告的形式刊登这信。

这件事引起轩然大波,中央电视台等多个媒体纷纷关注,现代城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北京最知名的楼盘,1999年销售额达到18亿元人民币。

精明的“二道贩子”

第二次近乎致命的一击来自另一位房地产“大佬”任志强。

2000年2月,潘石屹邀请华远总经理任志强参观了SOHO现代城的样板间。任志强从专业角度询问了许多细节问题,并当面提出了一大堆建议和意见,然后离开了现代城。

任志强写了封长信,题为《朋友之间的交流——潘总请我看现代城样板间》。任从概念到技术一一批判了现代城,字字锋芒,招招见血。“这种物业类型办公不像办公,居住不像居住,属于非牛非马的怪胎,设计上也就是三分的草稿想法;从技术方面,采光、通风、安全、隐私、能源样样有问题。”其结论是:长安街旁边不应该有这种东西,最好马上炸掉!

潘石屹看完信非常紧张,立即召集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开会,对任志强提出的问题逐一咨询研究,接着他给任志强写了回信《创新是需要勇气的——“二道贩子”给“菜农”的回信》。信中除了就任志强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技术方面的答复外,主题却稍作偏离,大谈创新问题。

几天后,潘石屹经过认真权衡,抓紧时间印发了一期客户通讯,将这两封信率先捅向公众。

3月初,两家报纸同时以大版面刊登了这两封信,潘任之争被正式推向社会。现代城的业主也很关注这次争论,有的业主甚至还直接给任志强写信,加入到争论中来。一时间,SOHO又一次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

当热闹的讨论结束的时候,SOHO也基本售罄。潘石屹却没闲着,他把这次批判SOHO现代城的重点文章言论都收集起来,集结成书,取名《SOHO现代城批判》。先是作为楼书免费发放,后来被书商看中,成为公开发行的正式出版物。

“但凡楼书都是吹得天花乱坠的,有谁见过批评自己楼盘的么?”一位前SOHO中国的员工说,潘石屹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宣传。”

任志强信中提到的一个比喻日后成为这两人形象的写照:华远乃至任志强像个勤勤恳恳的“菜农”,只知道辛苦耕作,而缺少和媒体的交流;而潘石屹就像个精明的“二道贩子”,总能把本来是蔬菜的西红柿卖出水果的价钱。

“公司的唐老鸭”

从2001年开始,潘石屹改变了宣传策略:跳出房地产媒体圈,开始主攻大众传媒。原本打算给企业设计一套形象标识的潘石屹决定,就由自己来做SOHO中国的形象代言人。“我就是公司的LOGO,就是公司的唐老鸭和米老鼠。”

于是就有了SOHO现代城和建外SOHO巨幅户外广告牌上微笑的潘石屹。

潘石屹从不放弃任何向媒体“推广自己”的机会。“只要你约采访,基本上都能成功。”一位房地产记者说。

用潘石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像祥林嫂一样,一遍又一遍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创业史、人生观、世界观、财富观、地产观、艺术观、热门话题等等”。

2006年情人节前夕,潘石屹和梅婷主演的电影《阿司匹林》在北京首映,发布会地点选在了尚未竣工的朝外SOHO的售楼大厅内。一口甘肃天水口音的潘石屹在电影中扮演一位美国海归,这遭到妻子张欣的嘲笑“明明是一土鳖,非要冒充海龟。”

“我实在不适合演电影,要在镜头面前说别人的话,光台词就背不下来。”潘石屹回忆说,最后一次拍摄的时候,有一页纸的台词要背,背了一两个小时都没背下来。“最后别人出个主意,万一要不行了,就把这张纸贴到梅婷的脸上,我就照着念一遍。”

潘石屹的电影显然没有他的房子那么好卖。潘石屹的一位朋友开玩笑说:“今年情人节期间最傻的事就是看潘石屹的《阿司匹林》,比这更傻的是自己买票去电影院看。”

但潘石屹在意的显然不是票房收入。“我没听到一个人说(电影)好,也没听到一个人说坏,连骂的声音都没有。”潘石屹说,“做事情做得这样平淡,真是遗憾。”

“无论潘石屹出书也好,写博客也好,拍电影也好,一切‘作秀’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卖房子在作宣传。”京城一位资深房地产媒体人士这样评论他。

据潘石屹提供的数据,SOHO中国用于宣传推广的费用不到每个项目的千分之七。而一般大型楼盘用于此方面的费用为百分之三左右,南方的一些楼盘甚至达到百分之五。

“潘石屹的个人品牌和SOHO中国的公司品牌已经合为一体了,潘石屹就是SOHO中国,SOHO中国就是潘石屹。”这位媒体人士说,“这是潘石屹的聪明之处,但也正是危险之处——他必须时刻保持自己良好的公众形象,不能有分毫闪失。”

2002年,刘晓庆因偷税漏税被捕。潘石屹立即让公司财务部门审核数据,向媒体和社会公开了SOHO中国的纳税额:3.75亿元,以示清白。

有人批评他:“一个房地产商干吗这么上窜下跳,像是‘小燕子’一样。”

潘石屹回应说:“我不是‘小燕子’,我是章子怡。”

一位曾在潘石屹身边工作过的人说,“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不能不承认他的成功;你可以认为他的房子一塌糊涂,但你不能不承认他都卖出去了。”

43岁的潘石屹正笑容满面地走在明星房地产商之路上。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