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1日宣布,放宽人民币汇率弹性空间,并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汇率一口气调降1136个基本点,贬幅约2%,不仅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贬幅,汇价更是2013年4月以来的新低,引爆亚洲货币跟进补贬风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即将访美,人民币重贬可能成美中峰会焦点之一;美国总统大选辩论,批评中国也因此增添新箭靶。
这波人民币贬值来得意外。到底是挽救出口,北京“豁出去”了,或中国想让市场自由化“加分”,或“输出通货收缩”给美国,或者三者兼具?中国总理李克强今年4月接受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巴伯(Lionel Barber)访问,曾信誓旦旦说,不希望看到人民币贬值,因为不能靠贬值来刺激出口。他也“不愿意看见货币竞相贬值的状态出现,那会出现货币大战”,最后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全球化进程。李总理的话言犹在耳,人民币就大贬。
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声明称,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偏离市场汇率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当前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的条件趋成熟。显然中国央行巧妙引导人民币走软的措施,与汇率市场化结合在一起。然而,由于人民币中间汇率重贬来得太意外、太突然,市场一下子反应不过来,随着海外人民币市场狂贬,引发亚洲货币新一轮竞贬压力。除日圆相对稳定外,新台币、韩元、泰铢、新加坡币、印尼盾等,纷纷创近年来新低。中国金融专家更断言,人民币升值时代已经结束。
中国一改年初的承诺,放手让人民币贬值,有两个直接原因。一是降低汇价、刺激出口,挽救急剧下滑的出口贸易,遏止经济放缓颓势。出口是当前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出口意外下滑8.3%。央行举措可能给疲软的中国出口注入一剂强心针。
另一直接原因,中国正努力推动国际货币基金(IMF)将人民币纳为全球储备货币之一。但IMF上周公布的报告强调,将人民币纳为全球储备货币有操作性困难,比如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差异、在岸市场流动性不足、在岸市场每日交易时间短等问题,意味可能推迟人民币加入全球储备货币时程。中国央行这一举措,堂而皇之称要在汇率中间价计算中反映市场变化,也可算作对IMF的顾虑的回应。
毫无疑问,人民币贬值将使中国人出国留学、旅游和“海淘”成本增加,影响中国人在海外抢购房地产,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兼并能力,但对人民币贬值最在意的,可能是美国国会和正搏尽全力参加辩论的两党总统参选人,中国央行的行动似乎给他们的中国议题找到新的着力点,趁机批评中国;川普10日已大放厥词,严批中国。
近年每逢中国最高领导人访美前,人民币升值必成“见面礼”。这样做往往能平息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起到立竿见影效果。欧巴马政府一直拒绝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家,4月发布的全球汇率半年度报告,美国财政部甚至称赞中国近年允许人民币升值的努力。IMF今年5月并一改十余年来的批评态度,首度宣称人民币不再低估。然而,在习近平访美前夕,人民币突然狂贬,势必引起美国舆论关注,使它重回美中争议焦点,尤其可能在美国国会和一些美国企业中,重燃对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的批评。
去年以来,日本在“安倍经济学”政策下,日圆持续贬值,韩元也跟着贬,加上美国的QE(量化宽松)政策结束,美元在国际上独强,各国货币几乎都呈现贬值趋势。各国最担心的就是中国人民币如果加入竞贬行列,可能引发全球“货币战争”。
美元和人民币是目前全球仅有的两种强势货币,现在人民币狂贬,只剩美元“一枝独秀”,对很可能在9月加息的美国联准会(Fed)来说,可说是一大“闷棍”。美国West Shore Funds全球首席策略师Jim Rickards就指出:“人民币今天的动向,意味着美国要支撑全球的所有通缩,每个人都在通过货币宽松来实现通胀,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把通缩输出给强势货币。”暗示这无疑是一种“货币战争”。
距习近平9月访美仅一个多月,美中高层官员正密集互访,磋商“欧习会”重要议题。两国本已因网络安全、南海主权等争议闹得不可开交,如今中国突然出招,让人民币贬值,不仅欧巴马会要求习近平给一个说法,美国舆论届时也会要求欧巴马,给美国民众一个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