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拟把人民币纳为与美元和日元等同样的主要货币。即将得偿所愿的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仍然任重道远。
日本共同社11月14日发表文章称,日美欧或将继续向中国施加压力,促使其加快金融改革。“对中国和世界是双赢的结果。”IMF方面13日一公布拟在30日的理事会上决定把人民币纳为主要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好似早有准备般发表声明,积极评价IMF的判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IMF工作人员今天向执董会提交的特别提款权(SDR)审议文件评估认为,人民币符合“可自由使用”货币要求,建议执董会认定人民 币可自由使用,并将其作为除英镑、欧元、日元和美元之外的第五种货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
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成为IMF认定的主要货币,被纳入储备货币组成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曾是国家目标之一。中国似乎认为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法忍受人民币未在其列。
据道琼斯通讯社此前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定于11月就储备货币篮子做出决定,并就将人民币纳入其储备货币篮子向中国做出正面暗示。
察觉中国干劲的是英国、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它们加入中国主导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深化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并向IMF表明支持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
在欧洲的积极动作下,当初态度谨慎的日本也在10月下旬改变态度,日本财务相麻生太郎表示在满足采纳条件的前提下能够接受人民币“入篮”,称“可信赖的货币增多并非坏事”。
作为IMF最大出资国的美国,此前曾对人民币“入篮”持消极态度。美方认为人民币汇率不够自由,在9月下旬于华盛顿举行的美中首脑会谈时向中方表示若要获得美国对人民币“入篮”的支持,就须满足IMF所提出的“可在国际上自由交易”这一条件。
不过,提高新兴市场国话语权的IMF改革方案因不喜中国影响力扩大的美国国会反对而没有实现。若美国坚持对人民币“入篮”表示消极态度,中国很有可能对以日美欧为中心的国际金融秩序更加反感。最终美国不得不屈服。美财政部长雅各布•卢(Jacob Lew)11月6日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举行电话会谈时不得不让步地表示,如果符合IMF标准将予以支持。中国在事先与日美的交锋中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凭借欧洲这一“说客”和自身对国际金融的强大影响力,成功实现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