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年关将近,中央政府总预算仍未通过,在立法院占多数的民进党团被迫必须提案召开临时会,希望至少能在过年前解决此迫切的压力。未料此时行政院还追加诸多法案要求立法院一併处理,让立法院长苏嘉全不得不提醒"执政党也应检讨,不要提这么多案子"。此话一出,有人称苏院长总算有点国会议长中立化的样子,但殊不知,这可能只暴露出民进党执政成效不彰的背后,行政和立法部门相互卸责的窘态。
此次是民进党首度完全执政后,第一次展现施政擘画的总预算案,但却卡在立法院内。过去立法院以临时会处理预算案的例子不是没有,但主要是如治水或扩大公共建设等特别预算,或附属单位预算与追加预算等,只有马政府上台后第一次(98年度)中央政府总预算是以临时会方式通过。
不过,即使在扁政府执政期间,民进党虽然未曾取得国会过半数席次,却不曾出现必须以临时会通过总预算的情况。而且就算当时预算案触礁或稍有延宕,推给在野党杯葛即可,但今日无责可卸,只能设法补救。岂料行政院却趁势加码,希望夹带多项法案过关,让执政党立委只好哑巴吃黄莲。
蔡政府上台后,继《不当党產条例》初尝强势主导的甜头后,硬是打破过去立法院预算会期以审议预算案为主的惯例,掀起"烽火立法",到处放火,一例一休、同婚法案、公投法、电业法、开放日本核食、军公教退休制度检讨等相关法案都送进立院战场,这些法案本就存在争议,处理极为费时,自然排挤预算案审查与通过的时程。
但随着争议法案与发夹弯政策不断出现,蔡总统与林全内阁支持度迅速滑落,执政团队首当其衝,自然须负较大成败之责。为挽回低迷的声势与"二军"顏面,只能不断加码,释出政策利多与作为,但只顾自己解套,却管不了立法院的处理能量,以致加深了立院的沉重负担。
若蔡政府执政满意度高,行政和立法部门可能还可以相互恭维一番;一旦执政绩效不佳,把责任向外推一向是民进党的强项。于是,行政团队会诉苦法案都提了,但在立法院卡关,所以他们也无能为力;立委则会抱怨行政团队只会埋头提案,但事后不理,引发民怨也没有积极消毒与沟通。此时苏嘉全的谈话正暴露出民进党行政与立法部门之间的矛盾:不论执政团队或是党籍立委,都不希望成为蔡总统年终考绩评比上的箭靶。
苏院长要执政党检讨的话一出,确实捡了便宜,既博取国会议长自主的美名,又清楚向他的老板打预防针,推卸了立法协调不周的责任。在民进党全面执政,却全面卸责的时候,有人或许因而得到些美名,有人也许可以避免自己成为内阁改组中被踢出的一员,但台湾民眾得到了什么?更高涨的物价?更凋敝的经济?更衝突撕裂的社会?还是更不确定的未来? (作者黎家维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高级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