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关键时刻普京收手 中国别再“单相思”

www.creaders.net | 2022-01-28 08:00:35  亚欧视点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莫斯科首席谈判代表德米特里·科扎克(左一)在周三会议后发表讲话说,必须“无条件”遵守停火协议,但乌克兰东部的许多其他问题仍未解决。

随着普京当局去年下半年重新在俄乌边境制造军事紧张,作出佯攻态势,特别是俄与西方“三个平台”的第一轮谈判基本失败后,俄乌边境再现2014年的气氛,大战呼之欲出。

美欧吸取了2014年的教训,对俄采取了全方位的极限施压,威胁如果俄进一步进犯乌克兰,其将遭受空前严厉的制裁,甚至将普京本人列入可能的制裁名单,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应对也提上日程,为表明决心,美欧乌三方在举行紧急磋商后发表措辞明确的联合声明,向俄提出最后通牒。

之所以在俄乌边境进行新的大规模的军事部署,是因为普京当局要抓住美国推动美俄关系正常化的千载难逢的机遇,谋求在欧洲方向一劳永逸地解决其战略安全担忧,要求美国和北约为其安全保障提供法律保证。

在向美国和北约提交安全保障条约草案后,俄与美国、北约和欧安组织“三个平台”的谈判于年后正式启动,但总体未达成俄方目标,但美国和北约都表明了坚持谈判的决心,并承诺将正式回应俄方诉求,26日晚些时候,美国拜登当局将其回应文本正式交付给俄方。

普京当局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及发言人声明的方式,向美国传达了其文本不可接受的总体态度,另一方面在26日当天,与法德乌三方代表一起在巴黎举行了“诺曼底模式”谈判,达成同意“无条件维持停火承诺”,并加快推进明斯克协议的实施。

这等于说,俄罗斯在最后时刻决定接受法德斡旋,重新回到“明斯克协议”的立场上去,短期内不会再度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进攻。

普京当局没有按照2014年的“剧本”继续演绎当前的俄乌边境危机,而是按照我们早前的推断,即普京制造俄乌边境新的军事紧张,旨在发起对乌佯攻态势,试探西方态度并打算将其当作加强莫斯科与美国和北约谈判的立场的重要筹码。

假如美国及西方反应软弱,那么普京当局可能会真的趁势进攻基辅,攫取更大的地缘战略利益;假如美国及西方反应强硬,那么普京当局也可以将其当作外交筹码。主动权掌握在莫斯科手中,其可进可退。

普京当局选择与法德而不是美国“就坡下驴”达成“诺曼底模式”谈判新共识,是颇有考量的。

法德是英国退欧后欧盟的两架主要“马车”,也是跨大西洋联盟的重要成员,在国际社会拥有广泛影响力,其地位举足轻重,最重要的是,它们在对俄关系方面表现出与华盛顿同中有异的立场,始终将接触和对话作为其与莫斯科关系的关键。法德策略某种程度上稀释了华盛顿的强硬政策,选择与它们共同达成协议,不光是“给面子”,以使法德在今后的谈判和其他国际议程中更多地倾向于莫斯科,更是有“里子”:

明斯克协议反映了莫斯科的利益。推动乌克兰当局彻底执行“明斯克协议”是俄方的既定政策,也是其一贯对美方的要求。以新的佯攻态势,换得这一成果,对于普京当局来说是额外收获。

同时,达成新共识只是谈判的开始,借由“诺曼底模式”下新的谈判进程,莫斯科可以将自身更多诉求置于其中,并寻求实现。

对于莫斯科来说,俄乌边境新的军事紧张和佯攻态势本就是其导演的杰作,可收可放,此时“收”恰逢其时——美欧施压达到了极限,继续硬抗,不符合莫斯科利益,反倒可能使其在当今大国竞争中的“关键变量地位”变得有名无实,变成了为他人做嫁衣——在欧洲牵制住美国的战略力量,减轻其东方伙伴(中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压力。

另一方面,俄方对美国就安全保障条约草案的正式回复,虽然明面上表现得不屑一顾,但说到底,这也不过是谈判策略,意在通过下一步的谈判从美国及北约那里获得更多。普京当局明白,像安全保障条约这样根本规定俄与西方关系的战略文件,其谈判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普京当局在“诺曼底模式”谈判中作出一定妥协,是“见好就收”的体现,也是其向美方展现其继续推进谈判而不是有意在乌克兰制造麻烦的意愿,以避免在美国那里落下其蓄意“侵略”乌克兰的口实,使其此前的辩驳变得虚假。

从当前的世界局势的角度来看,“诺曼底模式”谈判达成新共识,普京当局没有按照2014年的“剧本”行事,而是按照我们设定的“剧本”往前走,对于俄美关系是一个积极的步骤,同时也强烈表明,它正如其公开声明的那样,不会与东方伙伴军事政治结盟,为了盟友的利益,在欧洲牵制美国及西方,甚至“抱团”与其对抗。

“单相思”不好。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