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年赚800亿之后,中国科兴疫苗的黄昏静悄悄

www.creaders.net | 2022-03-17 22:50:54  氨基财经 | 7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根据科兴生物此前公布的财报,2021年上半年,子公司科兴中维净利润548亿元。这意味着,下半年科兴的净利润“缩水”至272亿元左右。

虽然这一数字仍不可小觑,但与上半年相比,在全球接种剂量上升的同时,净利润却在走下坡路。意味着,单剂利润下滑更多。

根据推算业绩测算,2021年上半年,科兴生物单剂疫苗净利润大约是50元;2021年下半年,单剂疫苗的利润则下滑至18元左右,环比下滑了64%。

一叶落而知秋,科兴生物业绩的下滑背后,反映了疫苗红利正在消失。

/ 01 /

下半年利润272亿,环比下滑50%

透过中国生物制药的2021半年报,科兴疫苗半年赚500亿元的“钞能力”广为人知。

2021年12月,科兴生物在美股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548亿元,与市场估算相差不大。

根据中国生物制药披露的业绩预告,2021年其净利润为140亿元。那么,这次中国生物制药的年报,又透漏了何种信息?让我们来推算一下。

根据2021半年报,中国生物制药84.8亿元中,75.85亿元由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整体贡献(几乎全部来自科兴中维),占比达89%。

按照这一比例计算,2021年中国生物制药从科兴中维获得的利润约为120亿元。这也意味着,科兴中维全年净利润约为820亿元,下半年在272亿元左右。

虽然半年272亿元的净利润绝对不是小数字,但和上半年的548亿元相比,环比下滑了近50%。

如果测算单剂利润,下滑更多。

同上半年相比,下半年科兴疫苗的全球接种剂量是增加的。根据科兴生物此前发布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底,已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过25亿剂新冠疫苗。

而中国生物制药在2021年半年报中提及,在全球已完成超10亿剂接种。也就是说,2021年上半年,科兴疫苗接种10亿剂,下半年接种15亿剂。

算下来,2021年上半年,科兴生物单剂疫苗净利润大约是50元;2021年下半年,单剂疫苗的利润则下滑至18元左右,环比下滑了64%。

这也不难理解。2021年初,由于新冠疫苗刚刚问世,疫苗需求供不应求,因而疫苗价格高昂。

2020年12月15日,江苏省公告的新冠疫苗采购通知显示,彼时,科兴疫苗的中标价为200元/支。

如今,随着国内新冠疫苗玩家增多,疫苗产能提升,疫苗厂商对于新冠疫苗定价的话语权减弱,根据《第一财经》数据,目前国内新冠疫苗单价最低已跌破20元/剂。

价格大幅下降,疫苗企业的盈利能力自然受到冲击。

/ 02 /

加强针接力?科兴疫苗难有下半场

尽管新冠病毒变种不断,全球对疫苗的需求仍然旺盛,但这门生意的前景在变差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市场曾寄予厚望的加强针,从国内来看,恐怕也很难有太多“油水”。

随着入局玩家的增多,科兴疫苗的顶流之位不保。

截至目前,中国共7款疫苗获批上市,分别为国药北京和国药武汉、科兴生物、医科院生物所、康泰生物的灭活疫苗,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智飞生物的重组蛋白疫苗。

还有一众玩家正在赶来的路上,如瑞科生物、沃森生物、复兴医药、丽珠集团、三叶草生物在内多家公司不同路径的新冠疫苗都处于临床或上市阶段,随时准备蚕食新冠疫苗的市场。

不过,这一众玩家抢的也只能是加强针的市场。截止到2022年2月,中国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底已超过87%。

这意味着,除了年老体弱,或者实在不想打的人,能接种疫苗的人基本都已经接种完成,基础针已经没有多少空间。

这种情况下,加强针大概率不能成为灭活疫苗的第二战场,为疫苗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并且,变异病毒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灭活疫苗的未来。

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新冠毒株已由德尔塔进化到奥密克戎。面对奥密克戎,新冠疫苗效力降低。

根据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显示,无论是接种两针复必泰、两针科兴灭活疫苗还是三针科兴灭活疫苗,受试者血液中和抗体针对奥密克戎毒株中和效力均较弱,难以提供有效的保护。

而通过异源加强免疫,即完成基础疫苗接种后,采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接种,则可以提高中和抗体滴度。

张文宏团队此前发表的论文也指出,在两针灭活疫苗后,接种不同种类的加强针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因此,加强针的选择不再仅限于灭活疫苗。

国家对未来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也提出了新的相关要求,异源加强针被纳入其中,不少地方已经将重组蛋白疫苗作为了加强针的新选择。

这也意味着,在加强针方面,科兴生物看起来几乎不太可能有什么油水。

/ 03 /

新冠的尽头是口服药


新冠疫情的下半场,不再是疫苗的主场,取而代之的或许将是新冠口服药。

在对抗新冠的战场上,疫苗仍然是最经济的有效的防疫措施不假,但能一拳终结新冠病毒,则还要看新冠口服药。

与疫苗难以应对新冠病毒的层层突变不同,口服药则无惧突变。因为无论病毒如何变异,口服药对其的打击部位仍然存在。

根据斯坦福大学对新冠病毒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跟的3CL蛋白酶并没有没发生变化。而这正是辉瑞口服药所对准的靶点,因而其效果也不会受到影响。

就在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其中一个引人注意的变动是,在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案中增加了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即辉瑞的新冠口服药 Paxlovid和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

这也就意味着,新冠口服药有了政府的背书。口服药物+中和抗体+疫苗构成的立体防控体系将是对抗新冠病毒的坚实城墙。

与新冠疫苗胜负已分不同,在口服药赛道,后来者仍有着逆天改命的机会。

目前,国内获批的新冠口服药仅有辉瑞的Paxlovid一款,而显然一款口服药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药企也在紧锣密鼓的布局新冠口服药,其中进度最快的则是君实生物。其与旺山旺水生物合作开发的口服核苷类抗SARS-CoV-2药物VV116片,目前已启动III期临床研究。

不过,一个事实不容忽略,虽然小分子口服药前景同样不可小觑,但在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甚至走向群体免疫的背景下,它的市场前景很难达到新冠疫苗的水平。

无论是对于科兴,还是对于小分子药物而言,500亿的传奇都无法复制。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尽管新冠凶猛,但疫情带来的终究是阶段性红利、非经常性收益。与之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如科兴生物般吃到疫情红利的公司,大量现金流究竟能为公司、为行业带来什么长期价值?

并购新管线也好,自研布局前沿技术也好,只有这些,才不会随着疫情终结的预期而消退。

   52


当前新闻共有7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31415926] 2022年03月18日 07:47
看看西方社会早就自由出入了,没人再被奥密克隆吓倒就知道美国的疫苗有多好。
什么双标单标的,现在没人讨论如何封城,只有中国这种独裁。不拿人当人的国家在干缺德事。
[31415926] 2022年03月18日 07:45
骗子公司做了一堆假疫苗给14亿人打。应该就地处决。
Sans2000 2022年03月18日 07:00
如果沒有顯著的死亡,為什麼要封城,任意把民眾當動物一樣關起來?你何時見過中國主要領導人也像外國領導人一樣當眾挽起袖子打國產疫苗?智利的數據來源可靠嗎?是誰主導統計的?中國的疫情數據可靠嗎?武漢只死那麼一點點人,比感冒死的人還少,何必如此大動作封城?而且一個接著一個沒完沒了…香港的照片能發出來(相對還存一點自由度),大陸沒有一地有這種情形?沒照片就是沒有?
无云夜空 2022年03月18日 06:16
没见这轮疫情在中国造成什么显著的死亡。
无云夜空 2022年03月18日 06:14
从原理看就是中国的灭活疫苗比较好,现实也是,智利的数据小孩抗感染有效力38%,这是mRNA疫苗达不到的。如果是三针,应该效果更佳。再看中国这轮的疫情,无症状感染高达50-70%以上,尽管世界上尚无完整重症率数据,显然已有数据说明中国灭活疫苗成功了。这没什么奇怪的,因为灭活疫苗非高科技,仅是传统技术,因为生产厂家按国际分工都设在中国,中国就生产这些产品。美国也不是因为科技水平高而生产mRNA疫苗,因为简单,快。
Sans2000 2022年03月18日 04:54
樓下弱智本行又來猷弱智了。中國是世界第一個慶祝「抗疫勝利」的國家,結果現在世界各地都已經好轉,中國還在封城封地,為什麼?疫苗不行。眾所週知,疫苗無法徹底防止感染,但是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率,得病70%只要不重,人心就不慌,社會就可漸次開放。包帝自己不穿衣服,全國五毛都跟著光屁股…中國再不進口外國疫苗(實際上進了部分都給趙家獨享了),就永遠無法「清零」。
大智本行 2022年03月18日 04:37
总有华人喜欢用双标的眼光分别看待西方美国疫苗和中国疫苗,别说奥米克容了,就算德尔塔,美国感染德尔塔的病人,有70%是完全接种过疫苗的。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惊传:外交部官员携密件叛逃俄罗斯 倒逼王
2 马斯克,突爆大消息!
3 不要看走眼,他才是结束习的“狠角色”
4 刚刚,见证历史!近10万人爆仓
5 上海深圳爆倒闭潮 失业大军现街头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