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上海疫情中最恶心的一群人,终于求饶了

www.creaders.net | 2022-04-24 15:22:15  人生研究所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时至今日,上海人民的封城日记马上要写到 Day30 了。人们的愤怒因为长久折磨,渐渐在高昂中走向了麻木。只有抗疫求助区里与日俱增的帖子,依旧在书写着上海市民的水深火热。其中大部分帖子都能收获大众的同情和帮助,只有少数几个个例,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声援和怜悯,反而遭到了无数嘲讽。

一个人得活得有多失败,才会在其母亲生死之际,都被大众攻击?

01

精致生活家有两个著名代表人物,一位是《小时代》教父郭敬明,一位是编剧六六。

前者因为《小时代》系列提前预言了当下的上海生活,挽回了一点路人缘;

后者坚持“普通人不理解的精英”人设不动摇,继续走在全网嘲的道路上。

有人会好奇,一个编剧是怎么引发如此大规模的众怒?

事情要从六六的名人名言说起。

很多人对“六六”这个笔名很陌生,但是她的过去还是很辉煌的。

出道不久就写出了诸如《双面胶》《蜗居》《王贵与安娜》之类的著名作品,一跃成为了国内小有名气的作家。

但是文艺工作者嘛,总是要有点个性的。

于是某吴姓入狱明星第一次塌房时,她就发文力挺:“现在就喜欢他了。”

在机场被抢了座位,她宽宏大量地没有指责该抢座女子,

反而发挥了作家的本能,将事件升华到地域歧视的高度。

网友一路骂,六六女士一路不改初心。

三年前,武汉疫情爆发,全国上下笼罩在紧张的气氛里。

六六没有第一时间赶往前线谱写武汉封城日记,只是在抗疫快结束时,亲自来到了武汉。

什么时候来其实无可厚非,只是她在日记里快乐地记录了一句:

“幸亏我来了,再不来素材就没了。”

轻飘飘一句话,写的是千万武汉人不愿再回望的悲剧,记录的是千万抗疫医护人员不眠不休的一个月。

对六六而言,成了再晚点就来不及搜集的“素材”。

我们常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一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那一粒落在武汉人头上的沙砾,在六六看来只有一点“写作素材”的价值。

这本日记,后来被拍成了豆瓣 8 分电视剧《在一起》。

三年后,上海突发疫情封城,这粒沙最终落到六六头上。

尽管这次也是她的亲身经历,但使用的文字不一样了。

封城日记不再是“素材”,而是一个女儿“绝望的心”。

原来,六六住在上海的父母,先后不幸被检测到阳性。

虽然两位老人都已转阴,但居委会三番五次打电话,想要将老人送去方舱。

“(母亲)活在无限恐惧和绝望中,有病得不到救治。”

面对当年的武汉,六六高声大唱赞歌:“你在中国,就是中彩票了!”

面对今年的上海,她低声哭泣:“即便抓去方舱,也不会比集中营更差。”

她没有给武汉百姓足够的共情和尊重,如今上海还给她了。

六六也没料到,真的会有轮回。

谁都想不到,轮回会来得这么快。

02

六六过去的言论确实欠妥,但举她的例子,并不是为了发泄“轮到你了”的报复性快感。

她的母亲和其他老人一样无辜,只希望老人在核酸复核后,根据病情得到适当的救治。

今天聊六六,只是和大家一起讨论:在人类共同灾难前,非常典型性的一种人,简称“格局怪”。

当他们是局外人时,最擅长以高姿态去评价那些受害者或求助者,冠以为“负能量”、“抹黑”、“添乱”、“太玻璃心”等标签。

尽管疫情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命题,他们依旧对部分百姓的艰难生活缺乏基本的共情。

直到他们真正面临灾难,买不到菜,吃不上饭,看不上病的时候,希望全天下都听到他们的哭声。

这个时候,吃饭看病这种生活基本需求,终于成了比宣传正能量更重要的事情。

六六不是孤例,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就是她的同道中人。

在所有经济学网红中,郎咸平是最狠一个。

不但为臭名昭著的郭美美澄清洗白,为爆雷的投资平台代言,

还在同小三分手后,派出原配妻子讨回赠与财物。

上海疫情刚开始时,他兴高采烈地将全国驰援称为“全国一盘棋”,和六六当年的“素材”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幸的是,在这盘棋里,郎先生的母亲为了等核酸报告,耽误了抢救时机,遗憾离世。

就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他也因为打不到车也没有成行。

这样的大网红不是少数,比如微博 ID 为侠骨柔情的杨华、沈逸等大 V ,平日里热衷举报和围剿围剿负能量。

这次也低下头,开始喊苦:“是的,我快断粮了。”

按照他们平时的标准,今天自己发出的哭声,算不算一种负能量?

“格局怪”最擅长的事,就是作为普通人的一员却站到了“金字塔的顶端”,拿格局说事,拒绝与大众共情。

 

他们之所以对别人的苦难如此漠视,无非是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他们听不到,或者说是拒绝倾听远方的哭声,只盯着眼前这一张办公桌,这一节窗户外的风景。

看起来衣冠楚楚,实则格局里没有人,也没有远见,只剩傲慢与偏见。

这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道理:当我们不愿听到别人叫苦时,或许要担心自己将来叫苦的那天。

别漠视他人的苦难,时代的灰尘从来不受控制。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当然,我也不是什么圣人。

毕竟当年六六还有一句著名言论:“最讨厌的一句话就是死者为大。”

所以我一点都不反对大家嘲笑六六之流,善恶有报是人间规律。

只是我们也需要警惕,嘲讽是有边界的。

对六六母亲等受害者要报以同情,一旦过界只会成为让我们变成这些格局怪的一员。

刘备死前告诫儿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阿斗刘禅没把老爸的遗言放在心上,所以他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

先人的智慧放到 2022 年依旧成立。

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里,抵抗这些“格局怪”们的恶,就存在于稀疏平常的善良里。

03

现在随便在某个网络平台,我们都能看到一群人在吵架:地域歧视、不够正能量、求助太假...

在疫情这面照妖镜下,人性之恶张开了难以想象的狰狞面孔。

也因此,在这些被时代所击碎的普通人中,更让人触动的是每个普通人之间主动为善的存在。

近三年,我们目睹了许多人的努力和坚持,见证了不少在群体无助下伸出援手的故事。

青年公益组织者梁钰发起的“姐妹战疫安心行动”,从疫情第一年一直坚持到今天。

她四处奔走,尽最大努力为前线参与防疫的医护人员提供生理期用品。

一位大三的学生,在较为混乱的初期,快速搭建好了“上海医疗紧急救助”共享文档。

基于这份文档的启示,许多小区快速搭建起自救平台,整理好社区团购信息,并征召帮忙的志愿者。

上海团长开始涌现,参与物资运送的外卖员、快递员、货车司机等也加入进来。

被时代抛下的老人开始被看到,无声的残疾人也在邻居投喂下度过难关。

正是这些人的存在,才让无数人被冲断的生活重新连接起来。

闪烁在其中的,是那些在往日里看起来“没有必要的”细微的人性光辉。

这些光辉的起点,正是格局怪们缺少的共情。

共情有多难?鲁迅曾精准地描述道: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家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你认为是苦难,他认为是素材;你认为是危机,他认为是一盘棋。

他们对大众的苦难无法产生共情,只是困在偏执的标签里,四处攻击。

但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能被当做标签和格局的代价。

或许在大吹特吹大局为重的人眼中,上海只是一个城市。

但对另一些人而言,上海是故乡,是歪曲扭八的小弄堂,是吵吵闹闹的邻里街坊,是走远了会想念的家,是见证自己青春的起点,是许许多多和自己相关的“人”。

这些普通人,用自己的温情和良知守护了自己的城市,也向格局怪们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还有善良的选择权。

你可以选择漠视或打击,也可以选择善良。

普通人之间的爱与互助,才是我们对抗破碎生活的一剂解药。

希望任何时候,我们都能坚定地站在“善小而为之”这一端。

不做递刀子的人,而选择成为赠人玫瑰、留有余香的普通人。

   0


热门专题
1
苗华被抓
6
美国大选
11
台湾大选
2
川普
7
以哈战争
12
李克强
3
俄乌战争
8
巴黎奥运
13
中国爆雷
4
中美冷战
9
三中全会
14
李尚福出事
5
万维专栏
10
中共两会
15
秦刚失踪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