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两条突兀的新闻,藏着啥信号?

www.creaders.net | 2022-07-14 08:39:11  里约热泪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奥密克戎BA.5致各地高风险区突然增加、核酸检测持续如火如荼之际,有两条新闻突兀地闯入了人们的视线。

给人扑朔迷离之感。

其一是,7月11日,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杨占秋接受央视《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的连线采访时说,奥密克戎BA5并不攻击肺部。

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它的致病能力,就是刚才说到的引起疾病的危害程度的话,它是明显的降低了。也就是说,过去认为新冠病毒主要是引起肺的损害。那么目前来讲,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仅仅是在咽喉部啊、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类似于感冒这样的症状,不会引起肺炎这样一种严重的症状。

以上来自央视报道。

央视的权威性不需要怀疑。

其二,7月12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各地不再对进口非冷链物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这是因为,最新研究结果显示, 常温条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时间短,1天内全部失活。

这也间接证明,过去一些地方热衷于推行的各种反复消杀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引起天怒人怨的入户消杀是荒谬的。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声音,没理由怀疑。只是,这样的研究成果如果早点出来就更好了。

那么,我现在的疑惑是,既然这样,我们还有必要对这种病毒如此如临大敌吗?

目前来看,各地的防疫做法并无变化。

仍然推行各种硬隔离。医院若出现一例病例,立即停诊。

更有甚者,多地居民因为错过了当地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被予以警告、训诫、行政拘留的惩罚,并记入个人信用记录——多名律师指出此举涉嫌侵犯个人权利。

以我的脑回路,实在无法理解这样的现象。

如果回到三年前,如此严厉防疫是必须的。记得当时我写过多篇文章,呼吁不可轻慢这种病毒,否则将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因为,其时人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有限,而且疫情初起时病毒确实来势汹汹,回看一下彼时武汉的情况就知道了。

那时的病毒,是长着獠牙的。

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演变,病毒的毒性减弱了。

用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杨占秋的话来说,病毒的致病能力很弱了,一般人也没有症状,除非去检测,否则自己根本察觉不了。

他这不是私下聊天,是对着央视镜头说的。

而类似于这样的个人体验就更多了,网上有很多这样的现身说法,如图所示。

我有一个朋友,父母及姐姐全部中招,但又全部自行痊愈,其中包括一个70多岁的患有尿毒症的老人。

也就是说,病毒的獠牙已经在进化中慢慢变得不那么尖利了。

但吊诡的是,三年前,病毒凶猛时,你如果过于强调它的危害性,容易被看成是不正确的表述;要讲它不那么“可怕”,才符合主流;现在呢,反过来,你如果说它已经不那么可怕了,会遭到一些人的攻击,认为你居心叵测。

网上,不是有文章说新冠的后遗症高达数十种么?

如果你认同央视与国家卫健委的权威性——我也不知道当下放出这样的新闻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信号——那么就应当相信,病毒已没有那么可怕,“除了新冠,其他的都不是病”的做法,不是刻舟求剑又是什么?

当然我需要强调——这种刻意强调本身就能说明一些问题——我不是反对防疫,是反对过度防疫,反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式的防疫,反对不尊重科学与人性的防疫。

动态清零肯定没错,但是,我们 不能只看到“清零”两个字,还要关注“动态”的前缀。病毒的毒性已经在进化中动态减弱了,我们的防疫措施也应该随之“动态”才对。

否则,联想起一些地方核酸造假的乱象,我就有理由怀疑,一些地方,可能中了权力与利益勾结的病毒了。

前几天上街办事,在城市的繁华地带,看见一些沿街店铺大门紧锁,门上贴着‘转让“的字样,街面一派萧索景象,我不由得心中一凛:再厚实的家底,也经不起反复折腾啊!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