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曾经的动态清零严格防疫,让许多中国人在2022年过了一整年“非必要不...”的生活。“非必要”成为大疫3年下中国的关键字之一,被封控越久的人越能体会箇中滋味。
COVID-19疫情3年来,中国2022年才被深度捲入严格的防疫政策中。
而同样口径的被封控人口数字,在2021年同期仅有2700万人,是2022年的1/40。
在封控之下,官方提出各种口号:非必要不来沪、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出国,甚至还有些社区呼吁居民非必要不团购…等。
在中国的问答网站“知乎”上,去年出现网友提问:“『非必要』的界定标准是什麽?”一名工作必须经常出差的网友质疑:“政府的『非必要』是否是我的『必要』;我的『必要』是否是舆论大众的『非必要』”。
去年3月,上海在进入封城之前,各个社区已展开小范围的封控。许多人开始囤菜、储备生活用品,一名女子在卖场高喊“我要买咖啡啊”的新闻登上了热搜。
当时,有些人觉得这显示上海人果然很矫情;随著后来长达2个月的居家隔离,网友们开始承认那名女子其实喊出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时间一长,所有的“非必要”都成了必要。只过非必要的生活,不只人少了尊严,整个社会的经济都会出问题,首当其衝的便是公益组织、艺文团体、出版社、书店等行业。
于是,到了去年5月底,单向街书店出品的自媒体“单读”发表了一篇“保卫非必要”,列出需要大家帮助的文化机构或项目,譬如协助打工女性的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就提出了月捐计划。
这篇文章迴响很大,以至于半个月后,“单读”继续发文列出更多需要支持的团体,并提醒大家“不要失去后才懂得『非必要』的可贵”。
上海在2022年6月1日正式解封。当天,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在网上撰文“静默两个月之后,上海的非必要生活终于回来了”。
这篇文章其中提到:“我们来到上海并非仅仅是为了讨一口饭吃,更是因为这里的各种非必要生活,而这些非必要生活构成了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区别。”
他引用了一名网友的话说:“正是为了那些『非必要』,人们才努力工作,『非必要』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啊!”
随著中国在去年12月急转弯全面放开防疫,在抢药、等待被感染等混乱中,各种“非必要”已渐渐消失。对很多人来说,今年春节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回老家,不必管什麽“非必要不返乡”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夜之间,中国遭遇致命打击 |
2 | 波音撂狠话 中国3航空公司1动作立马打脸 |
3 | 习秘密派出求和团 被发现后恼羞成怒 |
4 | 高度警戒:比中美关税战更大的雷,就要爆了 |
5 | 重磅会议习“消失” 军权攥在他手中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美国是基督徒国家.司法部启动 | 木秀于林 |
2 | 懂王赢麻了:他打来电话了,欧 | 随意生活 |
3 | 谁能告诉我,中国人和中共究竟 | 蒋大仁勇 |
4 | 万维坛里的一个反川小丑 | 胡亥 |
5 | 说说狗杂种胡亥 | 爪四哥 |
6 | 快讯:川普彻底认怂,中美贸易 | 爪四哥 |
7 | 川普有没有抛弃乌克兰? | 施化 |
8 | 体检 | 双不 |
9 | 中美贸易战:一图胜过千言万语 | 爪四哥 |
10 | 有趣的经济学人杂志封面:1361 | 随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