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多年来最严峻的经济挑战,中国领导阶层已责成各部会和地方政府,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口号:释放“新质生产力”。日本时报指出,北京透过关注未来成长前景,这一口号将焦点从中国当前的困难上转移开,这些困难包括消费者信心疲软、房地产危机悬而未决,以及恶化的地方政府债务。中国将如何实现这一愿景仍不清楚,其成功也不确定。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周二向中国人大提交的年度报告中誓言,通过支持电动汽车、新材料、商业航天、量子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发展部门和行业实现新跨越。
“新质生产力”一词是习近平去年9月在访问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时提出的,他强调需要建立基于先进产业创新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官方媒体抓住了这一点,大肆宣扬这一标题,甚至将其纳入习近平思想,这是执政的共产党的核心教义要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政策顾问表示,市场力量正在消退,政府正在主导推动力。北京希望“新质生产力”运动能够在地缘政治压力,包括美国采取的“脱钩”或“去风险”措施限制获得外国技术的情况下增强中国的实力。
截至本周,各省级政府都已注意到要推动习近平的议程,但如何促进自上而下的创新,仍然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伦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Steve Tsang表示:“官员只是加倍强调习近平对经济的思考……整个报告都是自上而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