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巴黎奥运会,中国舆论对金牌空前的冷淡

www.creaders.net | 2024-08-05 15:35:25  ​黑噪音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今年巴黎奥运会,距离1984年中国奥运金牌0的突破刚好四十年,而改革开放也差不多刚好四十年。这种有趣的对应,似乎也是冥冥之中的历史重影:回响著过去、揭示著未来。

奥运会对中国人来说究竟意味著什么?

都说今年的奥运气氛在中国冷淡了许多。事实上,奥运岂止是从今年开始变得冷淡,从2012年伦敦奥运开始,中国人就已经逐渐开始从“争金”的激动之中褪去了热情,一届比一届清冷。

然而,这才是正常的。

当狂热民族主义和“只爱面子不爱里子”的态度散去,才是对体育精神的还原,是中国人正视运动之美的契机。

与此同时,中国人对奥运态度的转变,刚好也是改革开放的热情之对应。国运与体育,互相激励著、对应著,走到了今日的十字路口,问题是——还将会如何走下去?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打开国门,睁眼看世界

许海峰0的突破、女排精神,这两件事,成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精神的象征。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1949之后的中国第一次重新走向世界舞台。当时改革开放正在摸索期,封闭已久的中国,第一次与外界有了初步的交流。

那种好奇心前所未有——无论是中国对世界的好奇心,还是世界对中国的。我老家亲戚中有一位爷爷,至今提起来80年代还是津津乐道:他们步行了几十公里去县城,上千人围著全县唯一的电视机,看洛杉矶奥运会的转播。

那时他们还处于饥饿和赤贫之中,但包产到户的第一年,本来饿肚子的人们就立刻能吃饱了,甚至可以靠白面吃饱。

所以1984年也就成了一个快乐的年份:终于能靠白面填饱肚子的人们,也第一次见识到体育的魅力,以及民族国家意识基础上的体育荷尔蒙所带来的冲击。

中国需要女排这样的故事来激励人心,中国女排也的确做到了。

李甯也成为另一个时代的标志——他代表著中国人作为个体的觉醒意识,作为个人获得伟大成就的一种标杆。李宁后来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25名运动员之一,这是无与伦比的荣耀,也是渴望中国进一步开放的世界,所需要的一张中国名片。

1992年巴赛隆纳奥运会 真正的开始

巴赛隆纳奥运会,是中国人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作为大国进入金牌阵营的自豪感。

在那次奥运会上,中国夺得了空前的16枚金牌。不仅如此,中国队还第一次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美感,留下了伏明霞在巴赛隆纳上空翻转的身姿。

大概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金牌成了中国民族自强意识最高的象征。“金牌狂热”正式开始了。

与此同时是改革开放的如火如荼。也正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确定了继续走市场经济道路,整个国家终于脱离了不知道怎么走下去的迷茫。

在此之前,80年代末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遇到的阻碍,让中国人一度沉浸于彷徨甚至担忧倒退的情绪。

很快北京还申办了奥运会——对于刚刚睁开眼看世界、像个挣脱繈褓的婴儿一样的中国,对于举办奥运会、确立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是如饥似渴的。

不过最终一票之差败给悉尼,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当时的中国到底还是太弱、太封闭,当时举办奥运会,还是无法得到世界的真正认可。

2004年雅典奥运会 刘翔与金牌狂热的顶峰

2004年就只需要记住一个名字——刘翔。

无论后来发生过什么,都不能让刘翔的正面记忆被抹去。当时的刘翔,是开天辟地的存在,那种震撼之感,我现在记忆犹新。他是中国体育在21世纪最耀眼的一道光。

也许是历史的机缘巧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每一个时代都刚好能遇见一个体育界的传奇,来彼此印证时代的特质。

1984是0的突破和打破旧世界的精神,1992是在迷茫中的突破成长、破壳而出,2004则是证明自身奇迹的时刻。

对于改革开放来说,1984是刚开始萌芽,1992是找到新的成长点,2004则是真正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刘翔创造了体育奇迹,改革开放也再上台阶。

彼时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第一次正式融入了世界产业链。2004年的中国虽称不上强大,但就像刘翔一样,终于开始强有力地证明自己也可以。在国际地位方面,中国得到了空前的世界认同。

“崛起”,开始被激动的人们反复谈论。

这种“我们未来无限美好”的民族主义情绪,配合刘翔的石破天惊,成了整个国家山呼海啸的奋斗动力。也正是从那时候起,中国的经济奇迹才真正开始。

2008年北京奥运会 经济奇迹的巅峰

2008年中国不只拥有刘翔,还拥有了姚明。

正如我前面所说,体育界总是能恰如其分地作为改革开放的注脚:刘翔代表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姚明代表了经济发展的高度。

其实纵观这几十年的经济资料会发现,无论从方方面面来说,2008都是中国经济一个不折不扣的巅峰,也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时刻。

在那一刻,中国最像是一个融入了世界大家庭的、受普遍欢迎的开放国度。

西方人终于开始真正抛下成见、正视中国。外资大举进入也是从2008年开始——奥运会是一个契机,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新的样子。

当时的社会舆论开放程度、人们的心态自由程度,也都是整个时代的巅峰。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趟过“改革深水区”,成了一个普遍认为是必须的目标。

尽管那一年有金融危机,但中国受到的影响不大,而且那时的中国还有充分的回旋空间——四万亿的放水下去,问题便解决了。

2016年里约奥运会 逐步下落,回归理性

里约奥运会,可能是中国人第一次体会到奥运的冷淡之感。

那一届中国队表现乏善可陈,举国体制也开始受到媒体的各种批评,金牌至上主义受到了空前的反思。

这种失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假如说以前的奥运会争金夺银之狂热,是振奋民族精神的动力,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沉浸于跟大众毫无关系的金牌情绪中,就让很多人感到不满。

说好的全民健身呢?金牌还是一长串,但民间的体育设施有多少?孩子们戴眼镜的比例有减少吗?体育到底是打鸡血的工具,还是根植于大众热爱运动的花朵?

改革开放,也开始走进了“深水区”,步伐开始变得艰难。

2008既然是巅峰,就意味著后面可能会有回落。四万亿是救市,但也是所有问题的开始,从那时起,经济的泡沫化就无可避免了,而“衰退——刺激”的回圈也自此开始。

2016年经济就已经显出了严重的疲态。当时如果不采取什么措施,2016年房价可能就要崩了。

所以2016年又是一波强刺激——真正的结构性改革却依然看不到影子。

所以,跟体育同样的质疑也蔓延在改革开放中:改革到底怎么走下去?开放还能带来多少红利?

2016年大举推进的棚改货币化,让疲软的楼市又吃下一针强心剂,继续飞速冲天。2016年前后的人们买房都像疯了一样,只差几天,便“损失”几万,筹钱的速度决定了“赚钱”的速度。

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进一步被强化了。但实际上,背后是政策的强撑。

再加上大规模的宏观经济刺激手段,以及互联网产业的崛起,2016开始的中国经济,又迅速走上一波“牛市”。

但严重的资产泡沫化、地方债务高企、产能过剩、内需不足……一系列的经济结构性问题,都被这些刺激掩盖了。在狂欢的时候,没有人会反思。

关于产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的蓝图被提出。

然而,改革的红利开始迅速衰减,开放也逐步开始受到西方的限制。

2024年巴黎奥运会 十字路口

巴黎奥运会,舆论对于金牌有一种空前的冷淡。

在这个历史节点,大多数人忧虑的恐怕不是金牌拿了几块,而是找不找得到工作、降薪了没、房价又跌了多少……

甚至连“唯金牌论”的争议都没了,因为很多人已经完全不关心了,甚至懒得争论。

这就再次成为了改革开放史的一个缩影:在狂热真正褪去的时刻,我们该如何面对真实的世界?

经济刺激手段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每个城市的房价下跌了多少的新闻不断传出。人们怀念著往日的激情,还未能从“经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思维定势中脱离。

年轻人有工作的处于极度的倦,没工作的想倦而不能。

中年人处于失业、降薪的严重焦虑之下,有高额房贷的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明天真的会越来越不好吗?”这种担忧不断弥漫、扩散。

无论担忧有多少,行动都是真实的:缩减消费成为个人的主流行为,“降本增效”则成了企业的普遍策略。

创业和投资的越来越少,外资也在不断减少。

奥运会最大的争议成了“该不该自带空调”,两种不同声音的激烈对抗,代表著民间意识的撕裂。

一种倾向是:经济越下行,越是保守排外和极端民族主义。

另外一种声音则是:必须全面反思,必须深化改革、设法重获世界的信任。

其实本质上,这都是民族意识深层次焦虑的外在反映。

然而争论并没有带来太多改变,人们都在等待,等待一切“重回正轨”,像以前一样蒸蒸日上。

但人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等待什么。没有人知道中国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就像没有人知道,巴黎的金牌究竟还能给国民带来多少愉悦。

一切都处于迷茫之中,就像一艘大船航行,四周却都是无尽的迷雾。

此时,历史的时钟回响在1992年夏天的巴赛隆纳,意气风发的伏明霞,从西方的天空优美坠落。

那一刻,世界了解了中国,也让中国打动了世界。

但这一次没有人知道,坠落究竟会激起怎样的水花。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