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出语惊人:目前欧洲中餐馆负增长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无需太长时间,将有一半还强的中餐馆将被日餐馆取代!
别急,开日餐馆的不是日本人!
曾几何时,大红灯笼是海外中餐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外国人只要看到哪里有红灯笼,就知道那是一家中餐馆。如今,大红灯笼一个个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日式的装饰门面,甚至是日式的灯笼。难道是日本人趁着经济危机抄底抢购,对海外中餐业大打出手吗?
答案是否定的,那些餐馆还是中国人经营的,多数甚至从老板到员工都是原班人马!只不过内部装修已变成了日本情调,员工也是日式装扮。也就是说,是海外华人自己把中餐改成了日餐。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幕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危机就可以解释的。
从100多年前中餐业艰难起步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餐热,欧洲中餐业曾是海外华人创业的首选。巅峰时期,欧洲的罗马、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每个大城市均集中了二三百家中餐馆。与此同时,中餐馆开始向欧洲各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进军,宛如一场新的圈地运动。哪位华人先在一个城镇开上第一个中餐馆,就意味谁就能发财。2000年以后,欧洲中餐馆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恶意竞争和质量危机也逐渐暴露出来,中餐业声誉急剧下降。而真正是中餐遭遇血光之灾的,则是萨斯和三鹿事件两次沉重打击!
2003年的那场萨斯风暴让海外中餐馆整整半年门可罗雀。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中餐馆受到的冲击比萨斯有过之而无不及。绝大多数已经惨淡经营的中餐馆在经济危机到来之前就酝酿如何转型。不过这一次很多餐馆老板痛下决心,决不再做和国内有直接联系的生意。这时候,改行做日餐让他们眼前突现光明。
经营日餐,无奈但也是最佳选择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日本留学生来了,日本的汽车来了,日本游客来了,但日本餐馆缺少的可怜。一个大城市往往只有一两家日餐馆,中小城市则根本看不到日餐馆的踪影。那些日本旅游团,居然也要到中餐馆安排团餐。原因很简单,海外日本人虽然很多,但选择定居和创业的很少。如果自己的国家很好,谁愿意生活在别的族群呢?
在经济危机的潜在压力下,海外华人几乎同时把目光瞄向了日餐业。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是中餐馆转型的最佳选择。首先,不必为繁琐的营业手续发愁。从餐馆到餐馆,只是换了一个名称,无需再办开业前的审批手续。有的干脆只把门头招牌换了,营业执照上的店名都没有改!其次,日餐烹饪技术定式化和量式化极强,简单易学。更重要的是日餐对欧洲人似乎更有吸引力。小吃式的回转寿司如同西方点心,花样繁多且特色鲜明。日餐正餐菜肴品种不多,制作方法简单,好吃不腻。日餐餐具花样繁多,每一份都有区别,看起来就是艺术享受。另外,日餐馆装修可以看出艺术的匠心,属于用笔不多但画龙点睛的那一种。相比之下,中餐馆几乎是农民工式的装修,中国元素满墙都是,被用烂了!
为了配合中餐馆转型这一需要,欧洲出现了多家日餐服务机构,为华人提供从厨师培训、厨房设备供应到餐厅装修一条龙服务。当然,服务机构也是华人开的。
目前,欧洲中餐馆改头换面经营日餐的浪潮仍在持续升温。照此势头,日餐将会占领中餐业的半壁江山也不是不可能的。不管怎么说,这毕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虽然海外的中餐馆也早已不是中国人的一统天下。越南人,泰国人,马来西亚人和菲律宾人开的中餐馆并不少见。但这一次有所不同。过去日本人学习了中国的厨艺,今天颠倒了,老师反过来向学生学习,而且是打过老师的学生。
这是一种无奈,也应该值得高兴。在国内的愤青依旧只知道抗日恨日的时候,海外华人不但在学习,而且实实在在地行动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老照片:1946年北京通县,农村人的生活令人 |
2 | 身家亿万的当年明月 可能真的“病”了 而且 |
3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紧急开会 |
4 | 央视最美主持人去世 临死前惨遭“折磨”19 |
5 | 拱卫北京的81军出状况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