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家暴问题日显
在美国﹐平均每7秒就会发生一起家庭暴力案件﹐而85%的受害者是女性﹐其中不乏华人妇女。根据纽约市警察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12月底﹐华裔家庭暴力案件达4000多起﹐在全市的家庭暴力犯罪中占近70%。
除了英美两国﹐西班牙﹑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近年来也都频频爆出华人家庭暴力案件。而在华人聚集的新加坡﹐每年大约发生2000起家庭暴力事件﹐夫妻间暴力占90%﹐丈夫针对妻子的暴力又占其中的94%。
海外华人妇女频频遭遇家庭暴力﹐但寻求救助者却相对不多。研究数据显示﹐受虐妇女在联络警方或救助中心之前﹐已经平均遭遇35次家庭暴力。很多遭到虐待的华人妇女在寻求救助时﹐会常常重复这样的话﹕“这都是命﹐我认命了。”
缘何忍气吞声
在海外遭遇家庭暴力的华人妇女大多都选择保持沉默﹐不敢站出来求助﹐究竟是何原因﹖
据了解﹐部分女性受到家暴后仍然不敢离开丈夫﹐主要是因为她们大多通过婚姻移民国外﹐担心离开丈夫就会失去正在等待中的长久居留权。此外﹐这些新移民女性大多语言不通﹐对环境不熟悉﹐唯恐离开丈夫后没有经济来源无法生存。她们也担心一旦上法庭会失去孩子的抚养权﹐因此不得不忍气吞声。
华人妇女在家暴面前选择沉默还有文化上的原因。在中国文化环境中长大的华人妇女﹐很多都有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观念。尤其很多家庭暴力还涉及中国文化中较为禁忌的性虐待﹐华人妇女对此就更加难以启齿。
据美国妇女援助组织的一项调查﹐在像华人小区这样的少数族裔小区﹐家庭暴力往往掺杂了更多的文化与宗教因素﹐如强迫婚姻﹑等级观念﹑宗教规定等。如果她们选择离开施暴者﹐就不得不面对来自自己小区的道德压力。这让她们在面临问题时更为无助﹐也更为沉默。
走出家暴阴霾
提到家暴﹐很多人会说﹕“男人只要第一次动手﹐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专家证实﹐家庭暴力的施暴者的人格特质或成长背景中可能一直存在与家暴有关的因素﹐所以一旦有一次突破忍耐极限﹐就可能成为习惯。因此﹐华人妇女在遭遇家暴时﹐不能寄希望于丈夫不再犯﹐而应当勇敢寻求救助。
各国对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都提供了相关的法律和社会保障。在美国﹐无论是否为美国公民﹐家暴受害者都可得到多方援助。在英国﹐针对家庭暴力的民事法律解决途径包括法庭禁令﹑阻止施暴人骚扰受害者及其孩子﹐或者不让其靠近受害人的住处等等。
不少专家建议﹐家暴受害女性可以向当地小区的社工或医生寻求帮助。小区的医生本身就有义务保证居民的安全﹐而且医生出具的证明会对之后申请法律保护很有帮助。同时﹐医生会保护受害人的身份不被泄露﹐这可以消除那些担心身份问题的华人的顾虑。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妇女﹐各国也有相关的制度保障她们的基本生活。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武汉闹市突发枪击 3人中枪 1人遭爆头 现场 |
2 | 惊传:中共上将何宏军自尽 不治身亡 |
3 | 纽时:拜登的悲剧 令人无法承受的悲伤 |
4 | 中美烟硝再起?对美征74.9%反倾销税 |
5 | AI抢不走!13种高薪工作成新时代“铁饭碗”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