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留学移民 > 正文  

我在耶鲁大学包饺子过新年

www.creaders.net | 2015-02-12 21:27:39  纽约时报中文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2012年耶鲁大学的春节。 Courtesy of Song Mingyuan

  大学三年级的秋天,我就读的美国大学的食堂午饭时段开始提供中餐。

  这让我和身边的中国同学兴奋不已:每天饥肠辘辘地来到食堂,在浩浩荡荡的队伍中翘首等待后,匆匆忙忙用油腻的比萨饼、寡淡的沙拉和单调的汉堡填饱肚子的日子总算要结束了。谁会想到在大洋彼岸的校园可以拥有天天享受米饭、炒菜和饺子的口福?况且食物主要针对亚洲学生胃口,学生人数有限,大概会省去排队的苦恼。

  然而新学期开始前不久传来了让人沮丧的消息:听说食堂聘用的厨师来自学校附近的“常春藤面馆”。老板是早年新加坡移民美国的华人,餐馆主要提供便宜快捷的美式中餐。在周末的后半夜,狭窄的吧台总是一片喧哗,挤满刚刚结束派对,前去借食消酒的美国学生。我和中国朋友有时在图书馆学习到凌晨,会去那里吃夜宵。我们总挑靠里的座位,将印有“左宗鸡”和“西兰花炒牛肉”的菜单推到一边,像在大排档点餐一样,向厨师吆喝自己搭配的菜样:“叉烧炒饭,加蛋,加菜,加辣!”“咖喱牛腩,用宽面!”

  果不其然。新学期第一天,在食堂厨房的玻璃窗后,我们看到了厨师熟悉的面孔。她正将一袋冷冻的“橙子鸡”倒入一锅翻腾的热油中。看到已经摆上餐台由学生自取的菜肴,排在我前面的中国同学转过身,表情哭笑不得:本楼炒饭,鸡肉捞面,西兰花炒牛肉。摆在最尽头的是一锅圆滚滚的饺子。同学夹了几个到盘中,用叉子戳了戳厚厚的饺子皮,无奈道:“就当包子吃吧。”

  取完餐回头一看,没想到队伍已经排出十余米,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同学,他们将餐盘抱在胸前,正踮着脚兴致勃勃地向前张望。

  “这不是地道的中餐,对吧?”一位站在队中褐色头发带着眼睛的女孩在我路过时瞟见我盘中的食物,小声问道。

  我摇摇头:“这和我在家里吃的有些不一样。”

  “我知道,”她点点头,“就连我在老家肯塔基州的中餐馆吃到的也比这个正宗。”

  “肯塔基州也有地道的中餐?”朋友仰着眉毛问道。

  “那里还有中国城呢。”女孩笑着说。

  我们一言一语聊起来,站在一旁排队的同学也加入进来:“我听说地道的中餐其实不难做。”“我在中国吃过一道菜,这样做的,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名字…… ”

  2012年春节,在耶鲁大学标志性的钟楼里,前任佛教生活负责人邀请了学生来制作红灯笼,美国的纸灯罩大都是白色的,学生们将红色的纸贴上去,倒也像模像样。 同时也有纽约的书法师傅来献艺。  Courtesy of Song Mingyuan

  之后回忆起那顿午餐,我已经忘记了饭菜的味道。只记得坐在餐桌旁,用餐刀切开饺子后,用叉子拾起里面指甲盖大小的肉馅时,和坐在对面不认识的美国同学无奈地对视一眼,忍不住乐出声。

  那年的秋季学期仿佛比往常短。冬假过后回到学校,马上又迎来了春节。中国学生和学校商量,希望食堂当天晚餐可以供应比平时午餐更地道的中餐外卖,帮助庆祝。“如果学校告诉我们预算,我们可以负责安排菜单,”学生组织的主席——一位机灵能干的四川男孩——和我一起坐在餐厅主管办公室,保证道。“我们清楚附近几家地道的中餐馆,一定不会点错菜。”

  干煸豆角、回锅肉、蟹黄烧卖……菜单仿佛中国地方菜系的大杂烩。大学食堂的主管埋着头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下这一串复杂的名字。“最后还有饺子,”四川男孩追加道。“当然可以叫一些外卖,不过大部分希望由我们自己包。”

  除夕晚餐前,食堂员工早早到来布置场地。深棕色的木质墙板上挂起红色的绸缎,历代知名校友庄重的肖像画被华丽的屏风遮住,食堂一侧的桌椅被挪走,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硕大的音响设备和一个宽敞的舞台。几小时前在中国刚结束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播放的年乐在食堂响起。中国学生们彼此交换着兴奋的眼神。

  菜肴陆续到来。几个人忙着将送菜员引进厨房,另一些人在靠近门口的长餐桌上摆出了包饺子的原料。其余的中国同学立刻围拢过来,熟门熟路地捻起饺子皮。“看上去起挺筋道!”“馅要这么拌才对。”“不要着急,等水烧开再下饺子。”

  踏进食堂的美国同学放慢脚步,张望着眼前的场景。最后他们的目光定格在我们一桌正兴高采烈包着饺子的中国学生。“你们在做什么?”一个男孩探过头来好奇地问道。他的声音被淹没在一片中文的说说笑笑声中。他不知所措地站了几秒钟,悄悄离开了。

  不久,又有两位女孩熘达过来。“他们在包饺子,”一个小声对另外一个说。“今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吗?”另一个问道。“好像是中国的新年。”第一个女孩嘟囔道。

  到了晚饭的时间,食堂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饺子桌旁仍旧挤满了中国学生,中文的说笑声在食堂的一角回荡。其它学生从门口鱼贯而入。两个中国学生看到了在不远处旁观者,递过几个乘着饺子的小碗。对方接过后品尝了饺子。“真好吃。谢谢!”其中一个礼貌地回答。

  “你们要一起包吗?”我问道。

  他望了望饺子桌,踌躇了几秒钟。“不用了,”他最终把碗递回,“下次吧!”“比食堂做的好吃多了!”另一个在临走时补充道。

  喜庆的过年音乐在食堂上空盘旋。除了饺子桌那一角的喧笑外,食堂里显得比往常安静。美国学生们咀嚼着盘中的中餐,低声交谈着,偶尔转过头去张望舞台上中国学生的歌舞表演。

  我站在饺子锅旁,周围是熟悉的语言和玩笑。煮熟的饺子浮上水面翻腾着,薄薄的皮下隐约可以看到白绿相间的肉馅。“皮薄馅大,”在家里时,妈妈总会叉着腰满意地点评道。

  然而此刻在我脑中徘徊的,却是“常春藤面馆”周末时窄小拥挤的吧台。学生们嚼着葱油饼和锅贴手舞足蹈地高谈阔论,服务员托着餐盘应接不暇地穿梭于的桌椅间,不同的语言与口音在喧嚣声中难以分辨。

  我又回想起平日午饭时,肩上坠着沉甸甸的书包,手中端着食堂的饺子在人山人海中寻找座位。就座后一边将饺子挨个“锯开”,一边听身边素不相识的同学将盘中的食物戏称为“dumpling和ravioli的杂交”。

  美式饺子或许并不难以下咽,我想到,只要每人手中握着刀叉。身边的同学递过一碗刚出锅的饺子。“手工水饺!”他咧嘴笑笑。我用筷子夹起一只,晶莹剔透的饺子皮好像一扇捅不破的屏风。

  透过碗里腾腾的热气望去,远处的餐桌旁人影模煳。我缓缓吹着气,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口。  (作者高雨莘在北京出生长大,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现在正于哈佛大学攻读东亚研究学硕士。)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