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 陶煌蟒 19岁进入澳大利亚国防军服役,后入选澳大利亚陆军某特殊任务部队,多次执行任务。在这支“尖刀”部队里,江嘉梁是为数不多的华裔面孔之一。
前不久,已退役的江嘉梁代表澳大利亚华裔青年来京出席了“第十届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活动,并向中新社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军队生涯。
“胜利只属于那些勇敢的,执着于自己梦想的人。”这是江嘉梁在服役期间写在自己防弹头盔内侧的一句话。每次在执行任务前,他总要在心中默默地念完这句话,然后再戴上头盔,奔向目标。
“成为一名军人,不再一味地索取,而是真正回馈他人,我们想救人于危难之中。”这是江嘉梁在澳大利亚军队中学到的理念,他认为这种理念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是相通的。
由于澳大利亚军队实行精兵卫国的志愿兵役制,对所招募的兵员要求极高。据江嘉梁介绍,进入澳大利亚军队必须要通过包含基本数学、英文、逻辑、判断、心理等综合能力的考核。此外,潜在兵员们还需通过严格的体检与心理测试,而侦察或特种作战单位只从已经服役至少两年的军人中选拔。“平均十个潜在兵员中,只有一人能最后进入战斗单位。”江嘉梁直言,华人进入一线作战单位可谓“凤毛麟角”。
江嘉梁回忆,在一次夜间侦查训练中,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登上一座山顶的观测点时,被眼前绚丽的星空和广袤的旷野吸引住了。面对眼前这美丽的“天堂”和自己刚刚一步一个脚印踏过来的“地狱”,他坦言,虽然那股带着硝烟味道的沧桑让人变得不再纯粹,但自己依旧没有忘记参军的梦想,在成长的道路上一路走来不改初衷。
江嘉梁至今还时常梦见擦肩而过的嗖嗖子弹声,“普通人也许无法想象身边充斥着叫喊声、枪声与爆炸声的环境,也不能理解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潜伏在星空下的感受。”江嘉梁说,这些都是军人生活的一部分,高强度的体力消耗成了“家常便饭”,一个人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也只能深深地被埋在心中。
江嘉梁参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纪念馆里的声光效果让其瞬间回想起了曾经历过的战场,那交汇融合的画面竟像其亲历了那场浩劫一般。“的确,身处和平环境中的人们闻不到战争的硝烟与血腥。”如今已脱下军装、卸下战甲的江嘉梁,心中有更多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珍惜。
如今,江嘉梁发起成立了澳中青年合作组织,致力于澳中之间的青年交流与合作,希望播撒更多友谊与和平的种子,为澳中青年的发展以及两国的世代友好作贡献。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停止对华出口!北京报复战略遭重击 |
2 | 习公主登场亮相?习彭出现重大矛盾 |
3 | 马斯克出手王牌被废 北京后悔莫及 |
4 | 形势危如累卵,万众瞩目贵宾突访北京 |
5 | 41岁国家一级演员自缢去世,11岁儿子成遗孤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