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公派留学生滞留不归的现象早已有之,从近年的数据来看,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以2013年的一个权威数据为例,中国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出国滞留率竟高达87%。近期,有关部门纷纷开始对滞留人员“隔空喊话”,由此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近些年中国国内很多科研单位、高校、医院对滞留海外的自家“人才”发出类似的喊话声——在党报、省报、都市报上张榜公告,对故意躲着单位的出国人员按辞退或自动离职处理。被“喊”回来联系的滞留人员多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自费或公派去发达国家留学的骨干人才,现实情况是,多数人已定居海外、为人所用,这对中国来说就是人才流失。
如今国内单位集中清退出国逾期不归人员,从表面看,是用人单位对不守规矩者早该进行的了断。但以公告方式喊话、处理是用人单位的无奈之举,他们了断的是法律规章层面的人事关系,却仍期待和这些在海外的人才保持“血脉联系”。一名要求隐匿身份的高校人事处负责人坦言:“我倒不希望有人看到公告,别伤了感情。这些在外成材的人哪怕回来短期交流和合作,对单位也是有益的。”
近期一则中国某科研单位在全国性日报刊登的“出国逾期不归按自动离职处理”的公告颇让人感慨。公告写明,该科研机构赵某等40余人因自费出国留学、探亲及移居国外定居等原因逾期不归,并长期不与单位联系,令单位无法寄送有关人事处理文件,故根据国家与单位相关政策,对这些人按自动离职处理。公告写明:“在公告发布一个月内,上述人员应主动与单位人事部门联系,办理档案转递手续。”这40余人中,有一半的人上世纪90年代出国,有16人的自动离职时间是按2000年或2001年起算,只有5人是在2005年到2010年期间逾期不归。无独有偶,《陕西日报》6月份也刊登过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的辞退公告。两所高校先后回应媒体询问,确认辞退的均为长期在编不在岗的教职工,其中多数人离岗超过十年,其中包括出国逾期不归的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以来,中国内地至少有数十家科研单位、高校、医院、机关以发公告形式,对出国逾期不归人员进行辞退或按自动离职处理。有相关单位人事处负责人透露,今年上半年的集中清退,和中国国务院2015年2号文所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
这意味着,部分单位在新一轮整理上报编制内人员名单的节点上,要对长年出国不归人员有所决断。一家科研单位人事处处长李灿觉得这事处理起来挺棘手,她表示“现在保险要调整,我肯定不能给他(不归人员)留编制,那等于虚报‘吃空饷’呀。这些人我们联系不上,怎么算了断人事关系、如何转递档案,都需要有个依据。”
发公告“隔空喊话”,成了这些被出国人员滞留不归问题困扰的单位最常采用的方式。李灿遇到过一名上世纪80年代出国、一直滞留海外的同事,到退休年龄突然回来,向单位要待遇。李灿说:“这种情况我很难处理。其实也不知道有多少法律效力,只希望能在人事关系上有个了断。”有的单位3年前刊发公告,但至今无一人主动与原单位联系。李灿无奈地表示:“其实我们也知道,99%是不会回来的。他们大多去的是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国家。”
“隔空喊话”的作用有多大?
人才出国逾期不归的话题每见诸舆论,触发的往往是民间两种情绪:一,没良心没爱国热情的逐利者算什么人才?二,“吃空饷”太可恨。然而现实中,用人单位与出国逾期不归人员的关系要复杂许多。
中国大陆媒体《环球时报》针对科研单位、高校的采访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虽然采取公开辞退或按自动离职处理的做法,但内心还是希望被辞退人员终能回来做些贡献,这样的矛盾心理普遍存在。对约定留学期满不归、不打招呼甚至彻底失联的人,用人单位往往在一定时期内持容忍态度——停薪但保留编制、档案和公职。为什么?答案就两个字:惜才。
中西部某高校人事处处长王赟告诉记者,其所在学校编制内教师出国时间最长的已有27年,“走的时候都是高端人才”。前几年,逢年过节,王赟还会和人事处的同事到这些人在国内的亲属家拜访,能联系上本人的还时常发邮件联络感情。“盼着能有人回来,但这么多年过去,没人回来,占着编制又不教学,于法于情于理,确实到了必须清退的时候,否则对在校老师也不公平。”
李灿说:“当年出国的人,现在很多在国外相关科研领域已具有相当的成就,当然,也有混得不好的。从内心讲,我们不希望辞退,更不想发公告,还是希望彼此合作,哪怕是短期回来授课和开展科研合作。”
一所高校的人事处负责人表示,该校发公告辞退海外滞留人员是为排除人事纠纷,走下程序。“科教单位最讲究开放包容,伤了感情,这些人才不回来,或者回来去了其他单位,损失比给他们留编制更大。”记者采访中,“怕伤感情”“影响人才吸引”被科研单位和高校人事处负责人反复提及。
中国如何才能留住人才
按照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中国公派留学生规模从1996年的每年不足2,000人增长至2015年的2.5万人,同期回国率从约70%提升到目前的98%以上。然而,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2013年的一个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出国滞留率平均达87%。当前国际人才竞争越发激烈,如何以灵活的政策和机制积极参与竞争,对中国来说越来越迫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苗绿称,在国际人才竞争的大环境下,政府应积极针对归国人才的工龄接续、社会保险等作出特殊政策安排。
专家认为,制度约束之外,中国国内科研环境的改善、科研经费的提高、与国外收入差距缩小,才是根本原因。也有专家认为,现阶段中国给归国、来华人才特殊政策,是现实之举,然而特殊政策带来的是短期结果,并可能形成一定的既得利益群体。如果一直把引进海外人才的重点放在特殊政策上,总是强调提供特殊优惠待遇,那是舍本逐末。中国要制定有长远目标的人才战略,把特惠推向普惠,很多人才要的不是你给我多少特殊待遇,而是要公平待遇。
中国公派留学简介
中国公派留学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根据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选拔优秀人才出国深造的一条重要途径,一般派往科技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直属于教育部的非盈利性事业法人单位)负责国家公派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
中国国家基金委的宗旨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负责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和外国公民来华留学的组织、资助、管理,以利于发展中国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了解,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和平事业。
中国重点公派专业为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间、海洋、纳米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和人文应用社会科学等。
资助范围: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电话费、书籍资料费、医疗保险费、一次性安置费、交际费等,具体资助标准按教育部、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
选派类别和留学期限:1、高级研究学者:留学期限为3-6个月;2、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留学期限为3-12个月;3、博士研究生(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留学期限为36-48个月,具体以留学目的国及院校学制为准;4、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赴国外从事课题研究):留学期限为6-24个月;5、硕士研究生(赴国外攻读硕士学位):留学期限为12-24个月,具体根据所申请奖学金项目的相关规定执行。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2025,网曝荣氏家族全家移民加拿大 |
2 |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被送精神病院 |
3 | 震撼,习近平昨天终于认账了 |
4 | 风向变了?山东率先宣布 |
5 | 惊呆!姜萍归来,画风大变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2025,网曝荣氏家族全家移民加拿大 |
2 | 中南海,真够怂的! |
3 |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被送精神病院 |
4 | 上万陕西人暴动了! 学生死亡真相被隐匿 |
5 | 吓坏了 北京密令曝光… |
6 | 沙利文通报!一则关于中国的消息令人震惊 |
7 | 震撼,习近平昨天终于认账了 |
8 | 高盛突发重大警讯 |
9 | 风向变了?山东率先宣布 |
10 | 自感大事不妙 习作最后挣扎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