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西雅图的华裔移民二代Ben发布了一则视频,试图用美国黑人苦难史向家长们解释为什么应该支持Affirmative Action (平权政策) 时,美国华人家长瞬间出离愤怒。尽管Ben在视频里表现得有理有据,众多家长仍然认为——这个孩子已经被教傻了。
在包括Ben在内的许多ABC看来,身为中产家庭及以上阶层的人比如自己,拥有充足的学习机会,得以享受优厚的社会资源,而弱势背景的人比如黑人在美国历史上遭受不公平待遇,因此现在资源向弱势种族倾斜是很合理的,家长因为不了解历史所以对AA有所误解。
反对AA的家长认为,社会的不平等和种族无关。现在的做法,不是从根本上提高弱势群体的受教育程度,而是人为降低各个行业对他们的标准和要求。这种做法会否定其他种族比如亚裔的努力,对弱势群体本身和整个社会都不是好事。
在双方的激烈辩论里,有不少家长觉得“太多华二太不食人间烟火了,因为父母保护太好、太惯了”。正是因为孩子没体会过以前华人移民的苦日子,没受过挫折,才会轻易被学校里所谓的政治正确给洗脑,养成了天真的性格,甚至“动不动就左逼样子地攻击和看不起父母”。
不过事实是,这批70后为主的家长自身也是第一代中产移民,享受过国内的发展红利,通过自身努力来到这里,读书用功的苦和攒下第一桶金的苦是吃过的,身为少数移民的苦恐怕并没有多少切身体会。
其实说到这里已经不只是关于AA的争论,而是上升到了对移民子女教育的担忧,特别是对子女价值观阵地的争夺。家长不辞辛苦移民美国,本意是让孩子逃脱应试教育拥有更好的教育环境,结果竟然在学校学会了“白左”自由民主那一套,就是想掰也掰不回来了。
不管谁对谁错,ABC子女和移民一代父母的观念差异暴露无遗,国外教育对孩子价值观的塑造是家长万万没想到的。还有家长直言,“一定要在Teen之前就开始修理孩子的思想。过了高中,父母连话都不敢多说,说了孩子不理父母了,看到很多例子,血的教训”。
当子女处于青春期,三观开始构建却还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影响又不耐烦听父母意见甚至看不起父母,如果此时父母还是一味娇惯而不敢和孩子争论,家庭关系反而会更疏远、更别扭。很多家长说,想要对抗学校左媒的洗脑,只有靠父母在家长时间“反洗脑”,不断和孩子争论,才能让孩子保持判断力,才能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
移民家长尚且觉得难以处理教育对孩子性格和价值观的影响,更遑论分隔两地的留学生家庭。如果类似情况出现,因为空间和时差阻隔,双方沟通的机会更少,也就更难解决问题。拿这两年在江浙地区愈发流行的低龄留学来说,这种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只是目前人数太少时候未到,还没形成一种现象。
英国私校委员会(ISC)报告显示,2019年有9585名中国大陆学生就读于英国私立学校,其中80.4%的家长并未陪同孩子住在英国。自己不能陪伴孩子,但又想希望孩子能够安全成长、受到全面照顾,于是管理严格的寄宿学校成了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比起十年前,寄宿学生里海外学生还不到三分之一,现在海外寄宿生的数量已经超过了40%。
在家长们看来,寄宿学校简直就是留学的万全之策。寄宿学校是英国特色,也是优质教育的代名词。为了让孩子之后能进伊顿、哈罗等顶级公学,英国家长会在孩子七八岁时就送他们进寄宿制的预备小学。
一方面孩子学习和生活都在学校,活动范围有限、环境单纯,学业和安全都有保证,家长可以少操很多心;另一方面,寄宿学校管理严格作息规范,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独立自信的性格。
如他们所想,寄宿学校的确能影响孩子的性格。但可惜,精英寄宿学校同时意味着禁欲,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并不如他们想象中那样积极正面,而且越早开始寄宿的孩子,受到的影响越大。
在BBC记录片《英国最年轻的寄宿生》里,8岁小男孩Luke收拾行李离开家去寄宿学校,用“点兵点将”的方式带了一个毛绒玩具,让他看起来格外年幼和脆弱。在另一档更早的记录片《他们是如何产生的》里,九岁的Freedy喘着粗气顶着一张非常严肃的脸,对着镜头说,“寄宿学校改变了我,现在我能做的一件事就是习惯它”。
先后拥有寄宿生、寄宿学校老师以及心理治疗师三重身份的 Nick Duffell指出,为了适应寄宿学校生活,寄宿学生尤其是七八岁的学生通常都培养出了一种“策略生存”性格,这种性格将伴随他们一生。外在上,他们有能力有自信;而内在上,他们是自我的,没有安全感,发展不出高情商,也无法与他人建立健全的关系。而且他们始终保持警惕,因为他们不允许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弱点。
小小年纪就离开家来到寄宿学校,孩子们缺乏父母家人的关心,却因为学校严格压抑的文化而不得不迅速成长为能够照顾自己的大人。但即便成了大人,也是虚假的。这种成长既不完整又残酷,孩子失去了对家庭的归属感,性格中幼稚的一部分也根本无法抹除。
同时,在寄宿学校这种有规则约束的机构中,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免陷入困境。这种潜意识里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也会跟着他们的一生,并在觉得自己受到威胁时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无论如何脆弱,他们不能表现出不高兴,表现出幼稚或愚蠢,否则就会被同学欺负。霸凌在寄宿学校无处不在,这也是他们得以在寄宿学校生存下来的策略之一。要么欺负别人,要么就低头微笑,让自己变成一个充满魅力的人。
于是孩子们就发展出了这种外表坚强内心脆弱的性格。Duffell认为,这种性格在英国列位寄宿学校出身的首相身上非常明显,精英寄宿学校根本培养不出合格的领导人。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美俄关系紧张时,能够与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成为朋友,并在裁军条约上取得进展。随后奥巴马还邀请普京会面一小时,探讨在当时俄美关系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对比之下,英国领导人虚假的独立性并不能让他们有同样的表现。
比如7岁进入Heatherdown预备小学寄宿的前首相卡梅伦,在2016年脱欧公投之后立刻辞职,果断把脱欧这个烂摊子交给了继任者梅。在感受到出丑的威胁后,立刻选择最能保全自己的方法,这也是寄宿学校带给他的“生存策略”。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留学生,特别是小年龄段留学生,他们的情况更糟糕。因为除了寄宿学校带来的虚假独立和成熟,他们还需要克服跨文化融入的问题。在一个完全陌生又严苛的文化环境里,他们得学会比英国本地学生更快速地长大。
在家长论坛里,很多人都说考虑小学或者初中就送孩子出国,这样孩子能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和教育环境。但留学是否真的越早越好其实因人而异,家长最希望孩子获得的优质教育存在不容忽视的副作用,国外教育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要是孩子自身还没有养成足够的辨别能力和调节能力,受到的影响就会更大。
教育是很多家庭选择移民或留学时最大的考量,线性思维下人们总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期望,以为换一个环境就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无非只有程度之分。
但越来越多移民后回到国内接受教育或者在现实里大倒苦水的家长已经用行动告诉我们,教育本身是一个改造的过程,低龄留学更是让一张白纸任人涂鸦。如果不是像开头的 Ben 的家长那样完全认同子女的自由选择并付出真心去支持,那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子女在不同价值观下成长的种瓜得豆的风险是不是你所能承担的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人民币突然跳水 发生了什么 |
2 | 黑天鹅突袭 北京守不住了 |
3 | 不可思议 “习近平”消失! |
4 | 暴跌第一城,从4.5万每平跌到1.3万每平 |
5 | 中国经济有多糟? 仅这一项 每户损失6万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人民币突然跳水 发生了什么 |
2 | 谷建芬:虽然那英是我徒弟 但面对刀郎我也. |
3 | 北京出现习下台信号 |
4 | 北京出现习下台讯号 与“四人帮”倒台前相 |
5 | 黑天鹅突袭 北京守不住了 |
6 | 不可思议 “习近平”消失! |
7 | 暴跌第一城,从4.5万每平跌到1.3万每平 |
8 | 中国经济有多糟? 仅这一项 每户损失6万 |
9 | 事关习近平!中国成立一新机构 名字令人叫 |
10 | 2025第一炸!习又一嫡系出事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2025:中美在不同轨道上会撞车 | 阿妞不牛 |
2 | 百年民运为何总是失败? | 施化 |
3 | 全世界最难忘的“中美友好合作 | 文庙 |
4 | 台奸是否已经泛滥 | 右撇子 |
5 | 每当看到这种场面,就觉得出国 | 旅泉 |
6 | 卡特-里根, 奥巴马/拜登-川普 | 芹泥 |
7 | 2025年:世界上有两件事做不到 | 随意生活 |
8 | 中国人的十个恶习 | 汪翔 |
9 | 吉米卡特盖棺论定 | 施化 |
10 | 访台一周归来的女研究生对自己 | 体育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