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猪头凯凯
有一天,我在丽晶广场一楼某个菜市场外面的过道里,听到一个拎着菜篮子的男人一边走一边对他身旁的女人说了一段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那段话把我吓了一跳,因为一字一句都很象是我从我嘴里说出来的。
“媳妇儿啊,你说我一个过去整天出去喝酒的人,现在不光天天回家吃饭,还开始买菜做饭了,你也不说表扬表扬我?”
这段话之所以象是我自己说的,是因为我在自己心里也几乎一字不差地把这个意思“构思”过很多遍——我觉得这哥们儿真是说出了广大居家男士们的心声……
而他身边的媳妇大人也本着“精益求精”和“严格要求”的精神,道出了另一番实情——
“得了吧,快别自我表扬了,你不看看周围谁家男的平常没买过菜、做过饭,这还算稀罕呀?”
虽然这位女士“吝惜”了一次我觉得理所应当的表扬,但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女士说的、是一个事实——可以说,只要工作和下班时间允许,回家吃饭、买菜做饭,真的只是温哥华的华人移民家庭里,一个男人的标配和“常态”。
可是,如果把时间和空间的跨度拉得更加“广阔”一些,这个夫妻对话里的一个小“矛盾”确实值得玩味——
为什么移民之后,各家各户的男人普遍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了一个个在中国社会生活标准里绝对的“好男人”,但是却从来没有人“觉察”到移民家庭里的这个好男人群体呢?
我算来算去,觉得这是因为,华人移民家庭里,一直有一场内卷——
一场“好男人”们的内卷!
卷来卷去,结果就是,与过去在中国的时候相比,大家其实早就集体变成了“好男人”——但是因为大家都太“优秀”了,所以就都不优秀了……
为了简洁轻快地对广大好男人进行表扬,以下文中的“男人”二字,除了特殊说明之外,均默认指向“华人移民家庭里的男士”(为了避嫌“自夸”,特此把我本人排除在外)。
一、初次被“好男人”们震撼
小时候,我看到过一个很小的童话故事,大意是——有一只小猴子,经过刻苦的自学和锻炼,终于学会了非常自如的直立行走,于是非常骄傲。有一天,它来到一个马戏团,遇到了另一群猴子,结果发现直立行走这件事根本不值一提,因为这些猴子各个身怀绝技、最基本的“起步价”也是踩着钢丝直立行走。
这让本来志得意满的小猴子、很受打击,感受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以及学无止境……
之所以讲述这个故事,是因为那个小猴子灰溜溜走出马戏团的感觉,就是我曾经第一次意识到周围各家各户那些男人有多么“优秀”时、重新审视自己时的感受。
当时,大概是在移民的第二、第三个年头里,我基本完成了 “戒酒大计”——整整一年算下来,我居然只喝了不到五次酒(无论烈酒啤酒,无论喝多少,嘴唇沾到酒就算一次)!
作为一个过去在中国时,只要连续三天不出去喝酒、自己都能被自己感动的人;
作为一个一年到头坚持戒酒、每年都要戒酒二三十次的人;
当我在那一年的年底、回望着自己“一年喝酒不到五次”的骄人战绩时,心里那种巨大的“成就感”——绝对是很多人所无法体会的。
于是,我的潜意识里出现了一种“幻觉”——觉得自己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得上一个“好男人”了。
然而,就在岁末年初的一次多个家庭的聚会上,当我怀揣着一种“好男人”的自我感觉、恰好遇到几家人无意中聊起各自家庭的日常生活琐碎时,我才发现——自己就是那只刚刚学会了直立行走的小猴子、遇到了眼前一群马戏团里“身怀绝技”的猴子。
因为,在座每个男人(除了我之外),从家务、做饭、买菜、接送孩子,到电脑电器维修、家庭修缮、安排郊游、准备宿营……全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且都是日常工作。
最让我崩溃的是,从女人到男人,似乎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正常——也没人觉得他们算什么“好男人”。
而我在一方面因为“吃惊”、一方面因为“乏善可陈”中尴尬地沉默了一晚上之后,在临走的时候无意和一个男士聊起“我过去这一年基本上把酒戒了”……
结果对方吃惊地看着我,那眼神好象是看到了一个外星生物——
“什么?你以前竟然经常喝酒?”
我当时的感觉,大家都懂吧……
二、身边的那些“好男人”
其实,根本不需要听大家讲述太多家庭日常、也不需要去感受各位“好男人”在家都是多么无所不能、无所不做——象我这种比较“落后”的人士,其实时时处处都能受到耳闻目濡的日常“教育”。
远的不说,就说我上班遇到的同事们吧。
在我们工厂里的男同事之间,一起工作好几年、几十年的比比皆是,但是我去了以后、却吃惊地发现——他们绝大部分从来没有在“公司活动”之外的任何场合里一起吃过一顿饭。
而似乎是对这种现象的另一种有力“佐证”——偶尔有人在一起吃过的饭、喝过的酒,居然会在五六年、七八年后,还被被大家记忆犹新地热烈讨论……
这让刚到这家工厂的我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下班以后都干什么?
后来,我才慢慢地感受到——他们下班之后的时间,全都给了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叫做——“家”。
按理说,这是一种加拿大华人家庭的生活“主流”常态,并没有什么值得惊奇和夸奖的——
首先,家庭生活本来就是加拿大日常的核心;
其次,作为移民家庭,无论是面对的更多艰辛与更多责任,还是相对薄弱的社交基础,都决定了日常生活范围更趋向于家庭内部。
但是,我看着他们每天下班后一门心思赶着回家的那种架势,还是经常会思索——是什么,让他们这么多年始终如一、毫不褪色地,对“家”保持着一种近乎于宗教信仰式的趋近与渴望?
我总觉得——这并非“加拿大生活单调”或者“家里总有家务要做”可以完全解释得通的。
三、已经被“无视”的好男人现象
有一句话很有名,大意是“我们不能因为走得太远,就忘记了来时的路……”
好吧,就让我从这个角度,以移民之前我们的生活状态作为“参照”,来夸奖一下各位优秀男士吧。
我们不妨准备一下,在大脑里模糊地回忆和收集一下在中国时的日常生活里,各家各户“男人”们的生活状态,作为一个准备进行“今昔对比”的参照……
在中国的时候,我们应该还记得,在日常生活里,一个男人的多少时间都花在了男人之间的各种活动上?
打牌、唱歌、喝酒……
随便走在中国街头巷尾的那些大小饭馆里、马路边的小摊儿上,成群结队地坐着多少一桌一桌吆五喝六、欢聚一堂的男人们?
在温哥华和加拿大呢?
下班时间或者周末,你觉得一个男人(只要不是一个人)不是陪着自己老婆或者家人出现在街上的概率有多大?
我觉得——不敢说没有,但真的很少、很少……
在中国的时候,我们应该还记得,无论是逢年过节、结婚满月,还是各种名目的公司活动、校友战友、谢师祝寿、迎来送往等等等等,广大家庭主妇一年到头要把那句话说上很多次——
“今天你去了可少喝点儿啊……”
移民之后,各位家庭主妇可以回忆一下——您已经有多少年没再这样叮嘱过自家男人了?
在中国,常年不喝酒不抽烟的成年男人,我要说不到5%,绝对不算夸张吧?
移民之后的男人们,还日常保持有烟酒习惯的,这个比例完全“颠倒”了过来——我要说不到5%,应该也不算夸张吧?
在中国的时候,虽然每个男人的业余生活早已经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到恨不得一天48个小时,但是无论任何时候接到去打牌、唱歌、喝酒的电话,回答总是“马上到!”、永远都是“随叫随走”——
而到了加拿大,虽然下班之后的业余生活已经十足单调平淡,但是每个男人居然总是给人一种日理万机的感觉,干什么都要提前“预约”。
而且,无论任何时候被人“约”,一个个业余生活早已“沦落”成一片空白的男人们,答案要么是——“不行,已经有安排了。”
要么是跟多大CEO一样拿出手机、打开日历,说一句——“让我查一下日程啊……”
其实,无论是他们已经“安排”出去的时间,还是手机日历上的安排,绝大部分都是家里大大小小的事。
不是这样吗?
尾声
也许我应该从一开始,就澄清一个问题——华人移民家庭的“半边天”也很优秀、而且同样承受着比在中国时更多的责任和更重的负担,为什么我却专门写了一篇只夸奖男士的作文?
我觉得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女士们是一个天生优秀的群体,她们的“好”与“顾家”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不象广大男士,起点都很低,要从抽烟喝酒的泥潭、打牌唱歌的陷阱、“狐朋狗友”的圈子里脱胎换骨地走出来,然后经过一步步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改造、才能逐渐成为一个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好男人”。
当然,这只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好男人,如果放在好男人们“内卷”的温哥华和加拿大的华人移民家庭里,究竟能不能算得上“好男人”——
我只能说——很难……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传习近平已让出军权 和彭丽媛打造夫妻店失 |
2 | 天安门广场标语变成“中华民国万岁” |
3 | 习将所有中国人的身家性命 放上赌桌! |
4 | 女演员全裸真枪演出 18人看完崩溃就医 |
5 | 中国财政部1正3副部长重磅发声 极简版要点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胡锦涛与习近平的无缝对接 | 阿妞不牛 |
2 | 变 | 曾华 |
3 | 10日日本游:一个有着太多不可 | 法国刘学伟 |
4 | 以色列会不会直接干掉哈梅内伊 | 雷歌747 |
5 | 赫鲁晓夫精准评价毛泽东 | 体育老师 |
6 | 秦生祥不是老习亲信 而是贾廷 | 胡亥 |
7 | 印象台湾(四)父辈的旗帜 | 野狼巴克 |
8 | 吴委员长仙逝,邦声震国 | 阿妞不牛 |
9 | 本末不要倒置--评论2024美国大 | 右撇子 |
10 | 习主席是真正有主见甚至先见之 | 阿妞不牛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