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工薪子弟替富有阶层冒险卖命的战争
【万维读者网】中新网纽约3月29日电,30日出版的《纽约时报》文章写道:他们离开小城镇和内陆城市,是为了找一条好出路有发展;他们逃离大城市默默无闻的郊区,是希望能在外面的世界里找到自我。于是,他们参加了这支纯属自愿的军队,这样就能得到免费的教育,谋生的技能,或者生活中必需的规则。当美军发动了十多年来第一场主要的地面战的时候,那些正在伊拉克前线冒险甚至献出自己生活的步兵、海军、飞行员和其它军兵种的美国大兵们就是美国社会的一个写照。
一支由工薪阶层子弟为骨干的美军在伊拉克卖命打战
截至3月30日,在已经证实阵亡的28名美军士兵中,20名是白人,5名是黑人,3名是西班牙人,这一比例恰好是美军种族构成的写照。不过,在所有阵亡的士兵中,只有1个来自富有的阶层,1个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1个毕业于美国的名牌大学,剩下的全都是工薪阶层的子弟!
实际上,这些阵亡士兵的种族构成和社会阶层状况也正是这支正在伊拉克作战的美军部队的总体写照:少数民族裔越来越多,工薪阶层子弟越来越多,富有阶层和最低层子弟越来越少;军官团里政治保守派越来越多,来自美国发达的东北部地区的人越来越少,一句话:拥有140万官兵的美军越来越象是伯明翰郊外那些两年制的三流商业学校,而不是波士顿城里四年制的正规大学。
男兵女兵们参军的目的和意图也大有区别:不论白人还是黑人,他们都愿意在技术兵种,比如说通讯,情报,医护和其它专业领域里服役。当然了,也有乐观的方面,比如说美军官兵受教育的总体程度比美国民众平均受教育的程度要高:美军读写状况比社区上同龄阶层的美国民众要好得多;白人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平均每五个士兵中就有三个是白人;军队对少数民族裔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比如说,军队对于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来说就象是一块吸铁石,美国军中的黑人女性人数现在已经远远超过白人女性。
22岁的阿涅特-阿塞维多军士是亚特兰大人,她有机会上大学,但她却选择了参军,因为参军有以下诸多的好处:可以到全世界走走,可以享受免费的保健,可以获得工作经验,可以学会独立生活。军队为她开始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一个良机,可以让她成为一个更独立的人;27岁的技术军士是哥伦布的后备役士兵,此次应召到陆军部署中心任人事文员。她告诉记者说,现在她打算在军队里谋得一份事业:“没错,我正在学习技能。我在这里看到许多不准确的文件,所以我知道我正在帮助大家。比如说有些人的保险单,我会告诉他说:‘你这样填保险单不对。那样的话,保险的钱不会直接交给你的孩子,而是交给孩子的监护人。’那么他或许会说:‘是这样?我可不想将妻子送给前妻的手里呀,谢谢!’”
两名士兵所思所想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实际上,已经有人对正在伊拉克作战的这支美军部队的人员社会阶层提出了质疑:一支由工薪阶层子弟组成的大军在前线为美国的富人或者说富有阶层在卖命!曼哈顿的民主党议员,朝鲜战争老兵查尔斯-兰格尔直言不讳地说:“让由于经济状况所逼而参军为我们打战显然是不公平的。应该对征兵法进行修改。”39岁的宪兵巴里-贝京感慨地说:“现在全美国的人都在搭美国自愿兵的免费便车。”
美国的精英阶层发动战争但自己却远离战场
越南战争是美国强制征兵法被废除的转折点。1973年,尼克松政府为了减少反战压力,强制征兵法被废除,美军从此日渐成为一支职业化的蓝领军队。
越战时的美军与今天在伊拉克作战的美军有极大的不同:1965年至1972年在越南战争服役的美军总体年龄小,结婚所占比例小,并且清一色是男性。据[越南战争]杂志编辑科勒博提供的统计数字,越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美军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同:
一是年龄和婚姻状况不同:当时美国战斗部队士兵的平均年龄也就是19岁或者20岁。在越南战场上送命的58000名美军官兵中,61%只有21岁或者更年轻,在所有阵亡的士兵中,只有25%的人结过婚。科勒博说:“我只忘得我服役的部队中只有一个人已经结婚,他大约30来岁,是一个职业军人。”科勒博本人当年才19岁,是无线电话务员。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伊拉克战场上阵亡的28名美国官兵中,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6岁,22名阵亡的美军士兵中有8人已经结婚,相当于36%的阵亡士兵是已婚的。
二是军中女性状况不同:越南战争的时候,几乎没有女兵在美作战部队中服役,整个越战期间,总共有7494名女兵在美军中服役,其中6250人是医护人员。在越南阵亡的58000人中,只有8人是女性,并且全都是护士,而这8人中只有一个是死于战斗。
三是在整个越战期间,没有一个美国女性沦为战俘,与此相反,开战仅11天,现在已有1名美军女兵被俘虏,2人失踪。这也难怪,自从五角大楼解除了禁止女性在战斗部队中服役的禁令后,15%的美军军官和士兵是女性。
四是士兵服役的意愿不同。由于越南战争不受美国人的欢迎,所以被强征入伍的美军士兵都是急着服完一次兵役,然后赶紧退伍到地方寻求发展,所以当年的美军看似不如今天美军这样职业化。实际上,如今美军平均的服役期长达七年,而1973年时不到两年。
五是参战的社会高阶层越来越少。哈佛大学的纪念馆刻着的名字是最好的说明: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总计有200名哈佛学生战死,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则有697名哈佛学生倒在沙场上,在越战的时候只有22人,而现在,哈佛学生上战场简直成了美国人的笑话。美国知名记者,[越南:一个历史]一书的作者斯坦利直言不讳地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他才18岁。18岁的他为了参战,居然中断了哈佛的学业前往战场。然而,1970年,当他的儿子18岁也在哈佛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是绞尽脑汁设法不让他参军。”
工薪阶层参军卖命打战是因为别无更好的选择
如果说美国富有的受过更好教育的阶层开始避开军队的话,那么那些相对普通的社会阶层却没有更多的选择。
在今天的美军中,尽管60%的男女士兵是白人,但他们多是来自没有钱送他们上大学的家庭。至于黑人青年,他们在美国社会年青人总人口中占12%多一些,可他们在军队中却占了22%,更为引人瞻目的是,不仅仅黑人女性的入伍率较高,而且她们在军中呆的时间也比较长,特别是在美国陆军中,一半的女兵是黑人女性。
到征兵站看看参军的目的无疑是最能说明问题的:18岁的迈勒斯告诉记者说,他参军是因为他爸爸是越战老兵,他爷爷也参过军,所以他现在也应该参军了;18岁的约纳森告诉记者说,他参军就是为了享受福利,与爱国主义无关。他还告诉记者说,他觉得巴格达街头比芝加哥的街头会安全得多;至于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洛丽参军的目的就更简单了,她是为了能获得社会补助。(闻新芳)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