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大选落下帷幕,做了近三十年反对派领袖的昂山素季终于赢得了大选胜利,这也意味着缅甸即将迎来再一次“变天”。
一个国家的政权更迭总免不了带来外界对其外交动向的猜测,而具体到缅甸,这个东南亚国家与其北方邻国中国的关系在最近一年更显得扑朔迷离。2015年起始,缅甸因缅北战事和越境落入中国云南的数发炮弹而猛然间在中国博得了广泛关注,而缅甸与中国的关系在过去的一年里频现变数,这次大选再次将悬念推到了新一个高潮。
从官方层面来看,中国对缅甸大选态度平静,甚至有些例行公事的味道。中国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孙国祥率领中国观察团应邀担任了缅甸大选观察员,大选结束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称,中方对缅甸大选的如期举行“表示欢迎”。洪磊表示,“作为友好邻邦,中方支持缅甸依法推进大选后各项政治议程,实现国家稳定和长期发展。”洪磊同时提出,中国愿意持续为缅甸大选工作提供积极协助。
但是,只要了解中缅两国过去几个月里发生过的种种摩擦和相互试探,就不可能认为缅甸大选对中国而言只是一次邻国的例行政治换届。自2015年初缅政府军炮弹两次落入中国云南省境起,中国与缅甸政府的关系迅速转冷,缅甸政府军更连续发起对缅北果敢地区的攻击,丝毫不顾及中国的态度。2015年6月2日,中方史无前例地宣布在中缅边境举行“无限期陆空联合演习”,缅甸总统发言人随即发表声明,强调缅甸从来不惧怕和接受他国的压力,至此,缅甸登盛政府不把中国放在眼里的趋势日益明显,而缅甸军方与北京持续数十年的紧密关系,也开始成为一个频频遭遇质疑的问题。
自昂山素季6月历史性地受邀访华以来,北京在对缅外交风向上的转变极为明显,而到大选前后,北京的动作则多少让外界读出几分气定神闲的味道。10月14日,中国驻东盟大使徐步在缅甸内比都会见缅甸副外长丹觉,只字未提大选风向,而缅甸民盟委员温滕则在大选结束后第一时间表态,民盟对中国没有负面看法,“邻居是不可以选择的,与邻居相处必须选择友好,否则双方都不会获益”。
很显然,对于缅甸“变天”,中国不但有两手准备,而且也已经与缅甸方面达成了一定共识。作为缅甸民主化运动的当然主力,昂山素季和民盟在政治立场上都属于典型的亲西方派,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在缅甸大选获得初步结果以后,抢先警告昂山素季莫投入美国怀抱,也是看到这一点后作出的典型反应。然而,在今天的国际政治当中,仅仅依靠简单的“站队”思维,早已经行不通,而昂山素季时代的中缅关系将走向何方,仍然需要放在具体制约条件和挑战之中来考虑。
一个普遍共识是,考虑到中缅关系对缅甸的重要性,无论内比都最终何人上台,都不可能对中缅关系发生质的影响,中国目前是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更是缅甸不能不加以重视的北方强大邻国,在这种情况下,认为缅甸新任领导人会因为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阵营等因素而背弃中国,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臆测。
而从选前昂山素季的表现来看,这位理论上的“亲西方派”甚至有可能将会比手握军方支持的登盛更为保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缅密松大坝,这项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2006年签订合同,原计划2017年竣工,但却因遭遇缅甸当地人抗议而在2011年被登盛叫停,此事也成为登盛上台后的第一个主要举措。然而,昂山素季在密松大坝问题上却始终保持沉默,选前在访问缅北密支那时,昂山素季被当地克钦族民众当面询问对密松大坝的看法,而这位反对派领导人仍然坚持用“不清楚合同具体细节”回避了问题。激烈反对密松大坝的克钦族人对昂山素季的拒绝表态颇感失望,但昂山素季不肯表态的背后,显然正担忧的是一旦表态可能诱发北京负面反应。
更深层次来说,民盟与缅甸军方的冷淡关系仍然是昂山素季必须处理的首要问题,未来缅甸国内政治走向又很有可能难以平顺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民盟需要的显然是作为朋友和伙伴的中国,而非变成敌手和麻烦的中国。无论缅北局势、缅甸国际处境抑或缅甸经济发展,中国在缅甸都仍大有可为,对在国内政界少有盟友和依靠的昂山素季而言,登盛所执行过的平衡外交政策不但必须继承,而且恐怕还需重新考虑其平衡支点。由此反观北京在此事上的波澜不惊,或许正是胸有成竹的一种外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