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抵达柏林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总理府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面。与此同时,中德双方在总理府签署了有关足球领域合作的三项协议。这是中国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国家级足球合作协议。
中德两国足球合作,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当天在柏林德国总理府,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和德国总理府部长阿尔特迈尔的共同见证下,中德两国签署了三个不同层面的足球合作协议,分别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与德国内政部、中国足协与德国足球职业联盟、中国教育部与德国足协等三方签署。
本报就此专访了中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王登峰透露了中国教育部与德国足协所签署协议的内容,发展校园足球是该协议的主旨。据王登峰主任所言,中德在校园足球计划中合作的最核心内容,归根结底在于教学及课余训练、比赛。
第一,改善教学,首先涉及到教师培训。中国将请德国的足球讲师来中国培训体育教师。培训对象不任职于中国的俱乐部,而是在学校里担任体育老师。目的在于,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培养青少年踢球的兴趣,并能训练青少年的足球基本功。
中德合作的第二个方面在竞赛和选拔领域。学校需要有一套竞赛体系,从校内到校际,再到更高层级。每个区域里选拔出优秀的孩子,将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直到全国性赛事。中国需要德国在包括竞赛组织、尤其是选拔培训方面提供支持,有德国专业团队训练这一批批通过初步选拔的青少年球员,并对这批球员做进一步评估。
第三方面中德合作落脚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的培训。中国计划在2025年建成5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目前已经有1.4万所),计划配备至少5万名特色学校教练员。这5万名教练员的培训目前分两条道路,一是由中国国内的足球讲师来培训,二是直接从国外聘请讲师团队。外聘讲师团队方面,中国将与德国加强合作,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将优秀的教练员送至欧洲进行深造。
第四方面是加强与德国足协、与德国足球俱乐部的合作。中国可以将一些优秀的青少年足球选手送至德国进行短期集训,组织一些中德青少年之间的足球比赛。
王登峰主任表示,中国的校园足球计划立足长远,注重打基础,与德国合作的前景广阔,德国足协与中国教育部签合作协议,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校园足球计划的意义在于,从体制上解决了青少年踢球的未来出路问题。青少年学生要么继续正常学业,要么转入职业化。由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只有一堂专业足球课,其余均是常规文化及体育课,学生们并没有耽误文化学习。王登峰解释:“我们曾经说,校园足球培养的人才,绝大多数都会成为会踢球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律师、法官等各行各业的人才,另外可能有一小部分能成为具备扎实文化根基的优秀足球人才。”
此外,校园足球计划还培养了大量的青少年足球人口。按照每一所特色学校1000人来计算,未来中国青少年足球人口可以达到5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