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不为王小波“守寡” 很佩服李银河

www.creaders.net | 2014-12-18 20:34:58  沈嘉柯的博客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李银河在对公众谈到自己私人生活,澄清一些偏见的时候,提到王小波去世三个月,自己就重新谈恋爱。结果网上挺多人讽刺她。我却觉得这不是很好吗?怎么总有人想看着别人守寡,一股病态心理味道。张国荣逝世十年的时候,也看见一条《张国荣男友为爱单身10年》的新闻。特别令我犯嘀咕。尤其是,有的媒体转载时还附带反问“唐唐形容憔悴伤感,你能有这样痴情吗?”

  难忘伤逝恋人伴侣,本来是他人自己的事,但是很多人特别喜欢把伤痛美化为痴情,这属于人性里最隐匿的残忍。这些人之所以喜欢这样做,又恰恰是因为,在大众的潜意识里,有这样的心理需求:

  粉丝们众目睽睽看着,你是真爱吗?是的话,那就要为逝去的爱人“守节”。你要是找了新欢,那就是背叛了万千人心中热爱的“哥哥”。你就是对不起成千上万人崇拜喜欢的王小波。

  观众们每每看了这种故事,心理投射格外感动,把未亡之人受的巨大悲痛折磨,完全当一种审美来享受了。文学艺术也特别喜欢歌颂这样的长情,比如杨过在山崖边一等十几年。可那是武侠小说,不是真实的人生。

  中国文化太强调活人之悲,以此判断情感的深度。但请认真细想,逝去之人,谁会愿意自己所爱的人,如此痛苦?别看现在似乎是新世纪,现代文明熏陶,没有道德牌坊表扬守寡贞节,但人们内心的观念魔鬼,尚未远去。

  当然肯定不是所有粉丝都这样,但有这种态度的也不少。这在本质上,就是变相又隐型的“民意胁迫”,藏在千年文化意识的基因里。恐怕当事人自己都不能接受自己重新开启人生,因为会有道德负罪感。

  一个人不是另外一个人的遗物,怎么能如此赞美其单身10年?正常的感情,有痴迷执着的成分,但如果过于执着于悲伤,其实会在大脑里形成病灶。说得通俗点,痴情执着,就是病态心理之一。发展到严重程度,就变成王菲唱的一句歌词那样“天天把折磨当享受”,变成对悲伤上瘾。试问,观众爽了,当事人自己呢?当事人的亲友呢?

  如果真爱一个人,也该爱惜他的恋人。应当鼓励他走出悲伤阴影,寻求辅导和帮助,回到正常的生活,而不是一直孤独,过得不快乐。

  李银河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做社会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有强大的内心心智,不会被俗人眼光拘束,是个很好的示范。如果感情来了,就顺着自己的心意去接纳。度过一段时间的悲伤哀悼阶段,就快快乐乐继续生活,继续怀念王小波和整理他的身后出版工作。而不是守着一个著名作家的遗孀身份,为王小波守寡。这一点很佩服李银河的勇气。

  把对逝去恋人的爱,内化进心中,才能进入感情的最高阶段,从悲伤升华为哀悼,情感与记忆融为一体,继续带着怀念,过好自己的人生。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大势已去 普京准备玩命
2 当街开枪!习当局要大开杀戒
3 中国高铁 正在沦为巨大的陷阱
4 “胡”姓爸给儿取名 老师再也不点他名了
5 “大战”开打!中国突然闪击波兰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