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欠中国一个交待 北京不会给安倍好脸色

www.creaders.net | 2015-07-01 08:13:03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日之间的问题恐怕永远位于中国人心中的敏感地带,稍稍有点动静就会引发暴风骤雨般的反应。一本周刊杂志上日本首相的闲话竟上升到了需要中国外交部前去质问的程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更用了“日方应对此作出认真说明和澄清”的口气。对此,日方当日即以“不予置评”回应。这其中的关节乍一看去虽在情理之中,但也同样不免有几分蹊跷。北京寻求永田町方面表态的急切恐怕也意味着中日之间有些必须要马上确认的细节在内。这在以往外界认定中国可能切割了安倍与日本的关系时更为突出。

  这个时候,一个看起来可能性最低但却终究存在的答案就浮现出来:当中日之间仍在争吵之时,安倍于8月后对北京殷勤示好甚至在9月访问北京的可能性就已经逐渐浮出水面,北京、东京之间的政界动向也正在不断证明这种可能性。北京固然要求日本“切实汲取历史教训,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训诫东京万勿“浑水摸鱼、火中取栗”,以免“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一旦东京表态明确,中日之间恐怕也并非彻底的全无可能:北京期望展现对日战略的调整,以及他重构二战战后秩序的意欲。日本也希望展现和中国和解的诚意。这在东北亚经济环境发生变更之际更显得尤为重要。

  弱化抗战 为邀请安倍铺路

  从2015年1月29日开始,中国就一直设法把8月中下旬到9月时的一系列阅兵、庆祝活动作为某种意义上的机密,进而有意识的保持一种秘而不宣的神秘感。尽管外界对中国此举的目的议论纷纷,非得要从北京的嘴里撬出真正而确实的消息来,但早在上半年3月3日、25日、30日的记者会上,北京外交部方面始终只表示已经向“所有相关国家发出了邀请”,在国防部已称“邀请问题应询问外交部”之际,中方此等表态恐怕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北京并不想把自己的胜利日阅兵成果提前固化。

  其实,如果对北京早有观察,外界恐怕能从中国外交部的口径中嗅到一丝弦外之音。中国外长王毅2月末在主持联合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公开辩论会上就强调了中国的纪念活动并非仅仅针对抗战。中共党媒《人民日报》也在2月25日于其海外版上发表《两个“七十周年”不可分割》的评论,进一步赋予这场战争的国际性意义。及至3月3日刊于《新华每日电讯》的《纪念两个70周年具有历史现实意义》,这篇评论也强调了中方在有意弱化抗战的对日色彩。这样一来,也为安倍的访华提供了可能性。

  媒体曾经指出,鉴于华春莹等人在记者会上未否认记者“是否已向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领导人发出邀请”的提问,且强调“将向所有与纪念活动有关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发出邀请”当中不难发现,这就意味着中国官方显然有意将此次纪念活动与单纯的“抗日”纪念相切割,而非将之简单视为一次针对日本的“批斗大会”。即便蒙古、俄罗斯等国已经决定派兵前往,但中国仍旧不想将其简单化,使之成为少数盟国的小圈子狂欢。

  毕竟,在中国已经坐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为五十余国的盟主之后,继续一种关起门来庆祝的小圈子习气就显得不太相宜。从2014年末的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频频向对各国发出共同庆祝二战胜利的邀请,这种动向就清楚表明了中国不想将这一活动办成小圈子的“狂欢”,更要极力助推抗战的国际化来凸显自身于国际秩序中的身份,这样一来,北京虽然不至于对安倍表现出极为迫切的望眼欲穿,但如有机会,自然还是希望能在不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尽力促成。

  日本政要访华带安倍上道

  无独有偶,当北京在释放可以让安倍访华的气氛时,日本政界面对北京也在努力释放善意。不可否认,环顾四月前后安倍在万隆会议以及于美国国会上的演讲,不难发现这位代表日本的领导人的发言并未明显突出“反省侵略”的部分,他在美国的发言更显出了美日关系前提下的功利色彩。在安倍口中,似乎只有美国的战殁者值得“致以深深敬意和永恒痛悼”,这对于战后国际秩序无疑是一大冒犯,加之安倍口称“没有美国的领导,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是无法实现的”,这对于北京重建秩序的诉求无疑是种冒犯。但即便如此,中日之间仍存在释放善意的因素,而安倍恐怕也并未像外界所猜测的那样被北京切割对待。

  的确,2014年北京APEC峰会上习近平对于安倍的冷待让日本各界人士心有不忿。但伴随着中日之间经济的热络,即便安倍慑于美国压力,未能进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体系,但日方仍旧寻求着中日领袖的对话机会。这就让日本的很多“鹰派人士”虽然从2015年后认定“必须更加强硬应对中国的各种挑衅”。但在这种气氛影响之下,在2015年上半年,自民党干事长谷垣祯一、总裁高村正彦还有前财相额贺福志郎等人还是先后飞抵北京,虽未面见习近平,但还是在俞正声、张德江等人面前得到了北京的高规格接待。

  对中日政界的交流来说,最为突出的莫过于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安倍亲随二阶俊博率3,000人访华团,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亲笔信赴京。二阶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后,直接打电话向安倍报告相关情况,并得到了安倍的嘉奖。对于在中国问题上不得要领的安倍来说,二阶俊博与北京方面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了本次中日的握手言欢,安倍随之亦步亦趋,被动接受此后的影响就有了相应的可能性。

  事实上,二阶结束访华行动之后,便动辄为安倍于中国问题上的态度吹风。在6月初接受《朝日周刊》专访时,二阶就称自己面见习近平后与安倍通电话,安倍随即如释重负,称中日关系由此已经“翻过一座山”、“向前进一步”。在6月9日,二阶接受彭博采访时更强调安倍在8月上旬发表的有关历史问题的“安倍讲话”讲话将对中日关系无害。如果一切顺利,加之安倍也能在二阶等北京认可的政要诱导下做出对中国有益的行动来,将之带上前去北京的道路,也就不那么匪夷所思了。

  日本只差中国一个交待

  说到底,中日之间的问题其实恐怕并不像媒体有意渲染的那样总是不快。也就在6月11日,日本《现代周刊》杂志的副主编甚至专门潜入北京,与中方匿名要人做了一番采访,接着向外界表示“安倍将在8月后向北京表示相对恭顺的态度”。尽管就日媒在中国问题上的可靠性来说,这篇报道的真实性可能要打个折扣。但来自东京的消息很快就让这种空穴来风得到了印证。

  6月23日后,就有消息显示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计划于7月中旬访问北京,与中国政府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杨洁篪举行会谈。有分析就指出,谷内的这一次北京之行,除了向中方说明安倍首相的战后70周年谈话的内容之外,很可能会涉及到安倍首相出席9月3日在北京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问题。如果由此看去,恐怕安倍顺着这条中日人士趟出来的北京单行道前往中国,在亚投行机制开始运转而美国TPP机制仍悬而未决之际访华就有了根本的前提。

  但是,安倍访华的关键到底在于承认日本侵略。此前额贺、高村、二阶代表团在与北京要人接触期间,基本都需要就历史问题表态。唐家璇、张德江等人多次指出,正确处理历史问题很重要,中方会关注安倍将发表怎样的战后70周年首相谈话。中方希望日方以负责任的态度谨言慎行,妥善处理好历史等敏感问题。尽管等人对此解释称,谈话将基于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并表明日本作为和平国家的步伐不会改变。但这种解释最终需要安倍在实行行动中兑现。恐怕就是基于这个原因,中国才会对一篇来自于周刊杂志的闲话,称安倍表示要“实施集体自卫权并和美军一道,敲打在南海上的中国”显得异常在意:这在以往北京惯于指责合流遏制中国时显然是稀松平常的。

  对日本来说,这个国家虽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显得像个大国,但说到底,它的一切仍旧要被大国所左右。亚太之间的现状更决定了他必须要在中美之间确定位置。当下,中日在太多领域存在对话、需要对话。就眼下来说,中国稳住日本固然是上上策,但在稳住日本之后寻求突破也是不满足于守成的习近平政府的目的。这样一来,北京所要做的就只剩下最后确认东京的真意,进而在剩下的两个月里决定是给安倍铺好最后的红地毯还是忍痛逐客。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