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啥不同?科学定论来了

www.creaders.net | 2020-05-16 11:59:23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9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我国南北方人的差异,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作为人类演化史的重要一环,中国南北方人群从何而来、如何演化,一直以来学界没有定论,而现在,中国科学家给出了更明确的答案。

15 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付巧妹团队独立主导、多家单位参加的研究成果。该成果通过对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逐步揭开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混合历史的面纱。

9500 年前 中国南北方人群已分化

在我国,北方人与南方人方言各异,外貌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付巧妹团队通过对大量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发现,在中国,南北方人群早在 9500~7500 年前已分化。

付巧妹:北方人的格局主要是跟古北方人群相关,南方同期的人群主要是跟古南方人相关。我们通过分析看到古北方人群跟西伯利亚草原人群的联系,同时还看到了古南方人群跟东南亚相关人群的联系。

现代人中 古北方人的基因更 " 强势 "

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亚大陆南北方人群之间的差异性和分化程度逐渐缩小,这种变化暗示着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南北方之间频繁的人群迁移与混合。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古北方人群成分对现在的东亚人显示出更多的影响。

研究同时发现,虽然中国南北人群最初有着明显分化,但南北方同期人群的演化一直是基本连续的,没有受到明显的外来人群的影响,迁徙互动主要发生在东亚区域内各人群间。

付巧妹:欧洲人群在 9000 年前尤其是在农业出现以后,不断受到外来人群大换血。但是在中国,主体人群虽然有南北的分化,但仍然是这些主体人群影响现在的人群。现在不同区域的汉族人群有非常明显的相似性,也体现南北人群相互混合。

研究团队从 11 个考古遗址中获取古人类基因样本

这一系列研究成果都是基于对中国南北方人群古基因组的研究。那么,研究团队从哪里获取的古人类基因样本呢?付巧妹表示,他们与多家单位合作,创新古 DNA 捕获技术,实现从 11 个考古遗址中的大量土壤微生物 DNA 里 " 钓取 " 极其微量的人类核 DNA。

人类演化史研究中缺失的中国拼图,终于补上了!

近年来,与东亚毗邻的东南亚、西伯利亚等地的古代人类遗传演化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但迄今为止,东亚,尤其是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类基因组的相关信息所知甚少。中科院副院长李树深指出,付巧妹团队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人类演化史所缺失的重要中国篇章,为探源华夏族群及其文化和修正东亚南方人群演化模式做出了重大贡献。

   15


当前新闻共有9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浪费时间是可耻的 2020年05月17日 00:50
黄帝部落是15000年前从两河流域出发,经由西北进入中原,击败当地蚩尤部落
五十肩 2020年05月16日 22:51
找到了,Ancient DNA indicates human population shifts and admixture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Science 14 May 2020。不过我一个民科,没钱没法去Science网上阅读,只能先记下,等以后有机会再去读,What a pity!
g2j2 2020年05月16日 16:28
拍习总马屁都拍成这样,基因还有强势,小心左媒骂你们种族主义。
五十肩 2020年05月16日 14:50
非常感兴趣。有谁知道这篇文章的具体出处吗?我怎么找不到?
今日雨果 2020年05月16日 14:18
100% ZT

fangbin 7分钟前
只走基因这条路,无法得出历史文化迁变的原貌。人种基因对文化演变并不是决定的因素。
fangbin 2020年05月16日 14:10
只走基因这条路,无法得出历史文化迁变的原貌。人种基因对文化演变并不是决定的因素。
花蜜蜂 2020年05月16日 13:05
北方人基因强势?!什么叫强势?那方面看强势?!没说清楚。中国现代史上领袖人物基本上都是南方人。
嘿嘿嘿!
亮油 2020年05月16日 12:49
没有给出证据,说明古北方人的基因更强势。唯一可信证据是南北人群相互混合。“人类演化史研究中缺失的中国拼图终于补上了”,不知所云。
今日雨果 2020年05月16日 12:20
/*
而像toprak、tengri、alin的多音节字,缩减为单音节的“土”、“天”、“岭”,就是阿尔泰语式的中原古代语言,朝藏缅语式的北方汉语的转型过程。这个转型期可能经历了夏、商两代,但在象形文字已经创立时,汉语的基本形态一定稳定了;如果那时中原地区还在使用多音节语言的话,中国文字是会走上拼音文字的道路的。
*/ extrait | estratto | excerpt | 摘录 “炎黄的子孙”是“戎狄的兄弟” (ZT) 朱学渊在北京“犬鹿说”讨论会上的书面发言
[请参阅“炎黄的子孙是戎狄的兄弟” ——「犬鹿说」讨论会上的书面发言 《时光隧道》Old Times:朱学渊散文集,page-241。书上的文字与此处略有不同]

“... If at that time Central Plains region still used multi-syllable language, Chinese characters would follow the path of PinYin characters.” -Zhu Xueyuan

Yes/No,this is a big question. I am hoping, on this tree, there will be debates around this particular point of view.


https://hugoaujourdhui.org/blogs/hugoaujourdhui/hugo-creaders-archive-index/index.html -> “如果那时中原地区仍然使用多音节语言的话,中国文字会走拼音文字道路的。” -朱学渊 Yes/No,this is a big question. Re: 匈奴,突厥与东西罗马帝国

实用资讯
热门专题
1
何卫东
6
中共两会
11
苗华被抓
2
俄乌战争
7
大S
12
美国大选
3
川普
8
中美冷战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AI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