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北京不在乎谁当美国总统
【万维读者网】美国总统大选即将举行,谋求连任的布殊和挑战者克里的竞争异常激烈。由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这场大选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中国政府和北京学者的关注,不过关注度显然没有以前强烈。
据多维社报道,北京多名美国问题专家接受香港明报采访时都指出,对华政策在这次大选辩论中几乎没有提及,美国现在集中在反恐和中东问题,不管谁上台,都需要中国的配合,发展与中国的关系。
对华政策「尽在不言中」
在今次大选中,布殊克里对华政策的多个关键重点,似乎「尽在不言中」──与过去几届选战不同,两人都没有高调抨击中国;与 92年克林顿强调就人权问题向「北京独裁者」施压、 2000年布殊指华为战略竞争对手相比,现在克里布殊对华所用的言词,都显得很温和。
虽然布殊上台之初中美关系一度紧张,但九一一袭击后,中国领导层决定支持美国打反恐战,成功改善了与美国关系,制造了有利经济发展的稳定外交环境。九一一令中国由美国眼中最危险的威胁,变成美国有价值的反恐伙伴,美国也视中国为施压北韩放弃核计划的伙伴。在美国将注意力放在其他地方下,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逐渐增加。中国逐渐成熟的外交政策,加上以巧妙手腕处理与亚洲邻国关系,使北京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区内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
北京大学外交系教授牛军指出,「对华政策不是这次选举的议题。民主党共和两党对华没有根本性的不同,都给予重视,都比较积极,没有互相攻击。」
清华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楚树龙则从时代的背景分析,冷战已经结束了 15年,中美关系最紧张的时刻( 1989-97年)已经过去,因此无论谁当总统,中美关系将是温和与稳定,不会有大的不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恒也同意,不管谁上台,都会把焦点集中在中东问题,「即使是克里上台也要替布殊擦屁股,摆脱中东困局」。不过他认为美国总的对华战略仍然是遏制中国的崛起,保持中国长期分裂。
虽然中国问题不是大选的重点,但从民主共和两党与布殊克里两人的有关言论,也可看出双方对华政策还是有区别的。楚树龙指出,共和党重视安全、军事,因此布殊2000年当选后就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他的副总统切尼也把中国看成挑战。同时共和党内国会的亲台力量比较大,对中美有消极影响。
对台军售料继续
曾经与克里有过两次接触的楚树龙认为,「克里即使在中美关系最紧张的时候,对华态度都不是消极的,包括在最惠国待遇上都是温和的,主张发展中美关系,没有说过对华太严重太不利的话,因此上任以后不会有太大波折」。
他说,由于民主党的传统,克里上台对华在人权和宗教自由问题上会有麻烦,但在大格局之下也不会有大问题。
台湾问题一直被视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由于背后军工集团的利益,布殊最近对台军售高达 180亿美元。楚树龙、牛军都认为,即使是克里上台,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对台军售相信仍将进行。高恒则相信,克里将来可能会减少对台军售,甚至为了寻求北京的支持,牺牲台湾的利益。
楚树龙认为,布殊从开始提出要协防台湾,到现在公开反对台独,并且警告不要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已经有很大变化,不过牛军认为,「台海一场危机是在所难免的」。根据他的观察,美国政界对台分为两派:有一派蓄意利用台湾问题制造亚太地区紧张局势,使之成为假想战争热点地区,从而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部署,同时售武赚钱;另一派则认为陈水扁不会真正搞台独,美国有办法控制他,但忽视了岛内因素。
美国会成变数
牛军认为现在判断布殊或者克里上台后美国对华政策,仍有点言之过早。他提醒要注意两个关键变数:未来政府与国会的关系是否稳定?总统和国会多数党是否同一政党?如果不是的话,互相扯皮,国会施加压力,对华关系就可能会有麻烦。另外,不论谁当选都要换班子,国务卿和防长等对华核心人物都要更换,这些也是值得关注的。
由于大格局的不同,牛军和楚树龙认为中国对此次大选的关心度不像以往那么强烈。楚树龙说:「中国领导人不像4年前、 8年前有明显的倾向性希望谁当选。」
即使是克里上台,用的应该是克林顿的旧班底,多数是打过交道的旧人。牛军说,中国领导人已经有经验了,也比较自信。
克里对台不利
面对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大选,台湾学者认为,美国对台政策虽有其一贯性,但相对而言,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克里若当选,对台湾较为不利, 6108亿(1454亿港币)军购案也可能增添变数。
台湾国防部副部长蔡明宪在答覆明报询问军购政策是否会因美国总统大选结果而受影响时表示,美国的对台政策向来有其一致性,但他也坦承,若克里上台,的确会有些不确定因素产生。
前大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黄介正指出,美国处理台湾问题向来有其稳定度,亦即在台湾关系法及中美三个公报的基础上处理「一个中国」的问题,但其「一个中国」原则又与大陆、台湾的「一个中国」有所差别,实际上在处理「一个中国」问题时又常有所不同,这也是必然的。
他分析现今美国两党对台政策的差异时说,民主党希望加强与大陆的合作关系,但并未放弃台湾,只是其主轴不是力挺台湾,倾向于把对台政策当成是对华政策的从属;共和党的布殊政府相对下对台湾较为友好,既同情也谅解台湾的处境,但不等于站在台湾这一边。
长期研究美国两岸三边关系的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教授陈一新则认为,以今日的情势而言,无论哪一党上台都对台湾不利。
他指出,克里曾主张「一国两制」,虽然其幕僚事后曾称解释为口误,但克里长期在外交委员会工作,口误的可能性不大,最重要还是看他上台所任用的官员,例如他若任用霍尔布鲁克 (Holbrook)为国务卿,霍尔布鲁克可能会处理第四公报,将「不支持」台独具体改成「反对」台独,处理冷战后的美国两岸三边关系,更向中国大陆倾斜,即使仅重申中美三个公报,也可能更严格执行八一七公报,紧缩对台军售;即使布殊连任,从国务卿鲍威尔日前回应陈水扁总统的国庆谈话,称「美国显然未完全替某人的演说背书」等显示,布殊政府对台成见已深,待其人事更迭后,可能会施压台湾与大陆走上谈判桌,更加防止台湾走向独立、片面改变现状。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