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人盲目“反韩流” 没必要

www.creaders.net | 2005-10-18 00:05:16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网上官天乙综合报道:BBC中文网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江迅10月17日在“透视中国”栏目撰文指出,新一波韩流气势咄咄逼人,遭遇一些中国人的抵抗,但是平心而论,韩流其实绝不是寒流。

文章说,韩国影视剧、电子游戏、音乐、出版登陆中国,多少男男女女、老老幼幼为"氧气美女"李英爱、为当红歌星组合"东方神起"、为淳朴可亲的金三顺所折服,韩国料理、韩国游、韩服婚纱摄影、韩国百货、韩国整形、学韩语、学跆拳道……中国人又一次沉浸在韩国人制造的"韩国文化状态"中。

面对以韩国影视剧为主的新一波韩流,中国大陆影视圈的一些大牌明星和制作人,纷纷撰文和发表谈话,声称《大长今》从制作、服装、道具,根本无法与中国的电视剧相提并论。韩流保不了几年。“大家对国内的电视剧太苛刻,对韩剧太纵容。 国内的电视剧,如果剧情节奏这么慢,一定被骂得狗血淋头”。“我们的电视台整天只知道播放韩剧,我们的媒体整天只知道报道韩剧,这跟汉奸有什么区别”,“不就是几部破韩剧吗?我们国家的电视剧制作水平却是亚洲最高的,其它国家的电视剧根本没法跟我们比”……

这些中国人看到韩流滚滚,骨子里很不舒服,忧虑者有之,抨击者有之,愤慨者有之,狂妄自大者有之。他们将大陆电视剧的种种问题,归咎于韩流猖獗,要求有关方面减少韩剧的播放量和报道量。



韩国媒体:中国“反韩流”令人忧




(图片:日本女粉丝争相与崔智友的蜡像合影)


据台湾中央社10月5日消息,南韩第一大报“朝鲜日报”报道指出,南韩国会统一外交通商委员会针对南韩驻北京大使馆进行的国政察查活动,对于最近在中国大陆内掀起的“反韩流”热浪高涨,一致认为已达令人担忧地步。

南韩议员金富谦表示,“据我所知,中国最近制定了《关于加强文化产品进口管理的办法》和《文化领域引进外资意见》,将对文化产品的进口,实行严格的管制。这点充分凸显中国当局企图遏制‘韩流’扩散的动向。”

南韩驻北京大使金夏中认为,“其实很多韩国文化是从中国引进的,但在强调‘韩流’的过程中,却硬将它认为是地道的韩国文化的说法是错误的。目前有很多中国人写文章批评这种说法是荒谬错误的。”

“朝鲜日报”并指出,香港出身的国际动作巨星成龙也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敦促韩国新闻界,应该支援中国的明星,让他们可以和好莱坞及韩流明星相抗衡。

不过随后成龙向韩国的传媒发表声明解释说,这是“以讹传讹”的误会。发言人称成龙的说话旨意在于呼吁中华媒体应为华人明星捧场,成龙对“韩流”并不怀抗拒的敌意。成龙于今年初在韩国已捐赠超过一亿二千多万韩圜的物品与在当地设立奖学金。他还到韩国宣传也会拍卖珍藏品做善事,而他更会被委任为统营市的名誉市民。




韩流成功秘诀之一:民族文化



BBC中文网江迅文章指出,韩剧、韩书、韩国游戏能如此迅速占领市场,流进千家万户,自有它的魅力和道理。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谁是文化强国,谁就是世界强国。一种先进文明对其周边产生辐射并像旋涡一样产生引力,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大唐朝的时候,中国就曾是这文化旋涡的中心。





(图片:韩剧风出韩流坞 )

想想韩国如何由被辐射的地位,攀升为如今的文化输出大国,这才是中国人应该从韩流里寻觅的含义。原来,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提出“文化立国”和“韩国文化世界化”的战略口号,优先发展文化产业,以此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更将流行文化的强势转化成一种软权力,在亚洲乃至全球发挥巨大的影响力。短短几年,韩国由文化牵头,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全民快速发展,2004年韩国文化产品已在世界市场占3.5%的份额,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政府重视,社会共识,成立产业促进机构,专门立法,加大预算,设立基金,透过新的信息技术与文化创作相结合。 韩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战略是,至2010年,在全国建设10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0个传统文化产业园区,2个综合文化创业产业园区,形成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韩剧风刮出了韩流坞。距首尔西北25公里的京畿道高阳市,投入2亿韩元建设的韩流坞,将于2008年前竣工。这是一座能与以好莱坞(荷里活)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比肩的东亚文化中心。韩流坞将建韩流明星街、明星村、韩流游戏世界及各种演艺设施,有韩剧拍摄场、韩流学术院、经纪人公司大楼、唐人街、主题公园、酒店、会展中心等,占地100平方公里。


韩流的成功,主要来自于准确的文化定位,反映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观众透过作品,深入普通韩国家庭的真实生活,感觉爱情、亲情、友情和信义等韩式传统儒家文化。它直指人心人性,演绎人生悲欢离合,故事里透着一股向上的执着,只要努力,困难可以战胜。 流行文化韩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韩民族的文化底蕴,自信地与西方现代思维相撞击的结果。

文章说,社会时尚本来就是潮流大循环,上世纪七十年代,吹的是欧美风;八十年代吹港台风;九十年代吹日本风;如今吹韩国风。韩流或许终会过去,但今日的韩流绝对不是寒流。



(图片:韩国文化风靡台北)



韩流成功秘诀之二:平、靓、正



到底韩星凭什么征服亚洲粉丝?信息时报报道称,起用金喜善拍《神话》的导演唐季礼的一席话,泄漏了部分玄机:“她的片酬比香港明星还要低,却任劳任怨,态度非常专业!”一句话概括——韩星真的“平、靓、正”!曾和韩星合作的其他两位香港导演也赞同这一观点。

唐季礼认为,若用知名度来衡量片酬的话,韩星的价值可说“好抵”,约比香港明星的片酬低三分之一,唐季礼更以金喜善为例,“我们常会误解靓女只有外表,但金喜善最令人惊讶的地方,是她知道需要说普通话,就真的花两个月时间念熟对白,虽然最后改了内容,几乎白费她的努力,但她没有气馁;而且她很专业,埋位要她哭很快就有眼泪,有一幕在冰洞的戏,她在零下30多摄氏度之下只穿薄纱,拍了半小时已冻到半昏迷,但都坚持拍完才休息。”

据知情人士透露,韩星习惯喊高价,实际片酬可能只是夸张报道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大长今》男星池珍熙的台湾地区经理人姚凤群曾透露,一线韩星的电视片酬约每集8万至15万元人民币不等,裴勇俊、车仁表亦不例外。既然裴勇俊的片酬跟赵薇不相伯仲,论人气与新鲜感却相差百倍,聪明的片商当然懂得选择。



(BBC图片:无家可归的孟加拉男童睡在自己宠物狗旁,他的父母正在拼命赚钱来庆祝开斋节。)


最早的韩流由电视连续剧引起



早在2002年1月15日,BBC记者利维就从台北报道说,韩国已经以包括流行音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在内的通俗文化风靡了东亚。从北京到河内,从新加坡到台北,到处都是“韩流”。

韩国国家旅行社在台北办事处的负责人朴忠庆说,最早的"韩流"是由韩国电视连续剧引起的,然后人们开始对韩国的流行音乐、电影、甚至动画片、化妆品和食品都感起了兴趣,当然还有电子产品和汽车。

“韩流”带动了去韩国的旅游热,统计数字显示,2000 年中国大陆去韩国旅游的人数超过四十四万。

电视连续剧《焰火》在台北的轰动,甚至在一些年轻人中掀起学习韩文热,他们希望有一天见到剧中明星时,能用韩文和他们说话。 另一些影迷则特意参加主题旅游团,去韩国实地观看如何拍摄他们喜爱的连续剧。

这一切都是对原来风靡东亚的日本通俗文化的挑战。韩国首都首尔显然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东亚最“酷”的中心。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