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今天发表题为“政府有责任还给投资人一个公道”的社论,指出快要过农历新年了,值此年关将届之际,却有多家企业接连爆发营运危机,还创下政府一天内接管两家银行的纪录,金融动荡难免。看来,这个年关不只台湾政府不好过,关联企业的员工、债权人、投资人恐怕更难过。对于现今局面的形成,负有监理之责的政府难辞其咎,当前首要之务,除须全力稳住金融市场,严防情势恶化;更须全面彻查其间的重大恶性行为,还给投资人一个公道。
社论指出,这起风暴由同属力霸集团的中国力霸、嘉新食品化纤两家公司宣布声请重整点燃引信,两家公司股票停止交易;接着是关系企业的中华银行遭存款人挤兑,在流动性不足下被政府接管,另家金融子公司力华票券,也极可能因资金缺口难以填补而倒下;其他子公司如衣蝶百货等则将面临供应商信心的考验,财务周转压力更大,亚太固网的营运亦视客户等利害关系人的信心而定,整个力霸集团的经营都陷入高度的不确定性中。
力霸集团本身的经营危机,更扩散到所有其利害关系人,包括下游的客户、上游的供应商、内部的员工、外部的股东及债权人;其中,有些关系人的损失属局部,有些却是血本无归,以力霸及嘉食化两家公司逾四百亿元的负债金额来看,受创最深的当属债权人,并以借贷逾五十四亿元的兆丰银行、购买九亿元公司债的茂德科技最具指标性。然而,兆丰银、茂德或供应商等都属法人,具有研判风险的专业能力,如今债权不保,自己也有责任;而且,这些法人亦具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相对来说,最无辜且深受其害的应是庞大的散户投资人了,而政府监理失灵要负起绝大部分的责任。
社论分析,首先,力霸及嘉食化是在去年底台股封关日向法院声请重整及财产保全紧急处分,依规应即时上网公告周知;但是,两家公司却延了六天才公开说明,蓄意延迟揭露重大讯息的事证明确,台湾证券交易所却只有罚款五万元,再进行所谓的事后实地查核。可是,从声请重整到讯息公开间有三个交易日,众多的投资人是在资讯不对称下,买进这两档股东权益已经是零的股票,如今股票成壁纸,谁能为其主持公道?
对每笔股票交易都收费的证交所,对参与市场交易的投资人,负有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的义务与责任,这也是建立市场交易秩序的基石。如今,市场里竟出现近乎坑杀投资人的行为,证交所只是罚款了事的消极态度,不只对不起投资人;亦形同鼓励其他上市上柜公司有样学样,因为连重整这么重大的讯息延迟申报也只是罚款,还有什么不能延迟的?这样下去,股市还有什么发展性?因此,证交所必须全面深入追查,不只应还投资人一个起码的公道,更须为市场监理规范立威。
再者,从目前已知的讯息来看,两家公司声请重整的动机并不单纯,除了可能蓄意隐瞒外;各界更高度质疑关联企业间近年来频繁的资产移转行为,是精心策画的脱产甚至掏空计画,亦即好的资产如房地产、有价证券,都已低价转让给帐面上看不到的关联企业,坏的资产或负债则统统套给这两家声请重整的公司;被接管的中华银行,市场也有相同的质疑,但概括承受所有损失的却是政府,是全民埋单。
上述质疑还需要证据支持,目前已有一笔不合常规交易被查出,是否还有其他,台湾政府务须彻查清楚,如非事实,还企业清白;如属实,自不容恶性掏空者逍遥法外。政府的监理本应是事先的预防重于事后的处置,如今既未能防患于未然,政府最起码要在事后展现应有的公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