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图文)胡锦涛最不可能成为记者之友?

www.creaders.net | 2007-01-31 14:59:46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记者兰成长被煤矿业主指使人殴打致死,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却也让新闻业再度蒙上一层阴影。真假记者一同敲诈、报社领导纵容、记者需承担创收任务等等问题,让原是受人敬重的新闻业,走向腐化的田地。

纽约时报日前以专文探讨了中国的媒体生态。报导首先以兰成长的事件为开头:这是兰成长在新报社《中国贸易报》工作的第一个月,而他正要做的事,是新闻界众所皆知的危险行动----调查山西非法采矿的煤矿业者。只是,这次的采访仅短短几分钟,便发生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兰成长遭到煤矿区一帮人的毒打,送医後隔日不治,与兰成长一同前往煤矿的同事常汉文,虽然也受了伤,但幸运地没踏进鬼门关。

报导指出,记者被攻击的事件在中国不算罕见,不过被攻击致死的事件却鲜少发生,兰成长的死亡确实为记者与编辑这份外表看起来专业的工作,带来了一处思考的空间:新闻业是否是个充满麻烦与危险的领域呢?

此事件依旧显露了中国新闻行业腐化的一面。不少记者承认,这行里的“潜规则”便是“破财消灾”,记者从目标对象手中拿到钱,便会在与目标对象相关的报导中剔除负面的描述,或是隐瞒不利的报导。

此外,兰成长一事,也引起了社会重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便在事件发生後几天要求执法单位尽速将嫌犯逮捕归案,还给社会一个公正。

注重国家形象的胡锦涛,对记者被欧一事表现出关注。(资料图片)

被视为“最不可能成为记者之友”的胡锦涛,经常於演说中强调政府部门对媒体的审核标准与掌控,不过,在兰成长被欧致死一事经国际媒体报导以及网路传播後,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形象增添了负面的印象,胡锦涛一反过去对媒体的保守态度,公开站在记者这一方。

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China Youth College for Political Science)传播系主任展江认为,胡锦涛非常重视中国的国际形象,“既然这个事件以不只在中国国内传开,连外国媒体都开始专注,胡锦涛不得不有所表示。”

《南方都市报》退休记者长平(Zhang Ping,音译)指出,政府对媒体的控制与兰成长类似的事件都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政府的限制浇灭了一个记者对新闻的热情与梦想,许多甚至是新华社的记者,在这样的控制下,转而抛弃记者该有的道德和尊严,他们从正当的途径中得不到成就感,当发现走偏道、说谎却能赚取金钱时,便不顾一切地走上这条黑暗的道路。”

兰成长曾在案发後被指责为假记者,不具合法采访资格。长平认为,2005年颁布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修改了原本只发记者正给在编人员的限制,而规定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的非在编新闻采编人员也可申请记者证,不过要求这些人员需连续受聘达一年以上才有资格申请,因此,目前在社会上应有合法的、却没有记者证的记者,但这些记者里许多人尽忠职守,写出非常优秀的报导;如何保障这些尚未领到记者证者的权益,或是对於现行的法规该如何修订,都应是讨论的焦点。

去年底,一向敢于揭露地方政府政策上腐败行为的《百姓》杂志总编辑黄良天,被调离该杂志,之前并无任何预警,被撤换的原因不明,不过据推测,可能与《百姓》杂志经常报导政府与地方官员的黑暗面有关。黄良天认为,“中国基本上不具有真正称职的记者。每个人都只是这大社会机制下的小螺丝,只是党政策下的一个宣传工具。”

“媒体除了负有教育责任外,还要为民众抒解民怨,民怨存在时,不会因不报导出来而消失,如果媒体和政府当局不去抒解,後果不堪设想。”黄良天认为民怨一旦得到抒解,则问题便有解决的机会。

不过,肩负为民喉舌责任的记者,却也面临另一项问题。新闻报导与广告之间的界线,对许多记者来说渐渐模糊,报社要求记者需分担创收任务、将自己所写的新闻报导贩售给报导对象。《中国新闻周刊》便报导了记者们前往出问题的单位进行采访,得知事情曝光的单位主动找到记者,或是被记者们叫去看稿,这些单位只能在交出一定金额的费用後免除“坏事传千里”的後果,有时候,暗地支持的报社领导还会在新闻稿上批下事件严重的意见,让记者交由问题单位,增加这些单位付钱的意愿。

专家学者强调,新闻报导与公司本身的经营应分开,若为记者定下创收任务,则记者便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换取金钱;记者的职责应是监督与代言,记者没有特权,若想要写出公平、客观、正义的报导,需在与报导对象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情况下,如今不少记者却拿公众的信任从事不法行为,不只欺骗了大众,也损害媒体本身的公信力。记者应当扎实工作,以好文章来提升报纸的发行量,报社也应只以记者稿件的质量来给新,不应将记者拉入分担报社广告的责任里。

《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刘万永(Liu Wanyong,音译)认为这类事件越来越多後,外界看待记者的眼光也跟着转变,对记者的负面印象提升。“2005年当我在辽宁想采访一宗法院新闻时,法院人员第一句便问我是否因为某些广告利益才来的?我出示了相关文件,他们接着问:你是代表被告还是原告?外界习惯将记者视为某一方的代表而不是只想全面性的报导事件,尤其当代表某一方,能获得好处时。”

虽然新闻业的名声低落,又具相当程度的微显性,但许多记者仍表示会继续在这块园地努力。曾揭发一宗河南煤矿丑闻的《河北青年报》记者方永逢(Fan Youfeng,音译),被迫离开原报社,方永逢表示,“我已经在记者这个职位上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不过,中国那麽大,我一定会在某个地方找到跟我想法相同的一群人。”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