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年起,南大教授招博士生要交钱了。记者昨天从南京大学获悉,从眼下正在录取的2007级博士新生开始,南大启动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革草案确定,先从博士开始,提高研究生津贴,今后导师每招一名博士生,不分文、理科,每月均要向学校上交100元,一年交1000多元,以津贴形式发给所带的博士。招生时,向科研经费充足、国家级课题多的导师倾斜,无科研经费不得招生。该校有关专家表示,改革后导师与学生捆绑得更密切,导师压力明显增加。
该校法学院原副院长孙国祥教授说,博士是导师的科研助手,特别是理工科,对导师帮助很大,理应获得一定报酬,在国外都有比较明确的做法。以前国家对博士的助研津贴没有成文规定,此次南大首次以制度形式把博士的助研津贴确定下来。
南大教育系主任、南大校委会委员龚放教授说,根据南大改革草案,以后招1名博士,不管文科还是理科,导师按每生每月100元上交,这些钱将以津贴形式发给学生,学校再给学生补贴一部分,导师还要从课题经费中拿一部分资助学生。据了解,目前南大一个博士生每月的津贴基本在500-1000元之间,改革后他们的生活会有所改善。
新闻传播学院潘知常教授说,南大1名导师1年最多招3名博士,招满的话1年要上交3000多元;博士毕业周期一般4-5年,以5年计,如果年年招满,一个周期内手下有15名博士,1年要交近2万元。文学院一名教授说,现在国家经费支持少,这些学科1名导师拿一个省级重点课题3万-5万元经费,一般项目1万元左右,光立项不给钱的也不少。在人文社科类学科,导师大多独立研究,博士作用不大,改革后压力明显增加。
不过教授们承认,改革以后对强化导师责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益。孙国祥教授说,导师们的重心会调整,一方面提高自身水平,更加积极地申请项目,一方面要拿出更多精力指导学生,提高科研水平。
记者注意到,或许是为了配合今后的硕士生培养机制改革,上个月,南大对硕士生导师申报上岗科研指标时,明确提出理科基础性研究的申请人要有3万以上的科研经费,应用性研究的要在10万元以上,文科则要求1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学校自行安排的经费。 (于英杰)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3 | 习傻眼!人刚走,越南翻脸速度惊人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中国外贸企业订单爆满 曝主因是…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