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陈水扁政府不顾岛外舆论压力和警告,继续大肆炒作入联和入联公投,走上不归路。大陆义愤填膺,不断增强谴责力度。台海相对宁静的局势被打破。未来一两年,台海会不会“有事”?
9月12日,大陆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李维一在新闻发布会上,强烈谴责了陈水扁近来的台独分裂行径,“在台湾地区即将进行领导人选举之际,陈水扁为了一己一党之私,全然置2300万台湾台胞的利益不顾,赤裸裸跳出来,进行‘台独’挑衅,这只能证明陈水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谋家,一个不惜台海地区安全的断送者。陈水扁如果不计国际社会的谴责,一意孤行,铤而走险,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严重后果,图谋分裂国家的民族败类,最终逃脱不了历史的惩罚。”
与以往国台办的发言比较,此次发言提高了声调,加大了谴责力度。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国台办痛斥陈水扁是“一个不惜台海地区安全的断送者”,是“图谋分裂国家的民族败类”,“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严重后果”“最终逃脱不了历史的惩罚”,给了陈水扁极其严重的警告。人们为台海局势捏了一把汗。
大陆上次对扁政府的严厉谴责是在7月24日,时值扁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的所谓以台湾名义入联申请书遭退回,国台办负责人就此事发表谈话。谈话谴责陈水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谋家,一个不惜断送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者”。
当时的谈话中也有如果陈水扁“一意孤行,铤而走险,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严重后果。图谋分裂国家的民族败类,最终都逃脱不了历史的惩罚”的严厉警告。
仔细比较国台办两次发言,语气及用词基本一样,但有一处关键不同,即7月24日指陈水扁是“一个不惜断送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者”,9月 12日指陈水扁是“一个不惜台海地区安全的断送者”。陈水扁由“破坏者”到“断送者”,虽两字之别,意思大不相同。国台办发言的份量陡然升高,台海情势变得扑朔迷离。
既往,国台办多次指责陈水扁是“两岸关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麻烦制造者和破坏者”。“制造者”“破坏者”“断送者”,陈水扁不断升级,在台独路上越走越远,台海形势随之愈来愈紧张。
采取何种措施,才能要陈水扁承担“严重后果”,受到“历史惩罚”?引起人们悬念。经济处罚,罚不到陈水扁的款;如果对台湾实行经济制裁,受害的又是台商和老百姓,给大陆自己也会带来不利,陈水扁本人则毫发不损。大陆经济实力大增,已具备对他处实施经济制裁的雄厚资本。而刑事处罚,目前又暂时逮不著扁,无法将其抓捕法办;扁孤悬海外,大陆鞭长莫及。
人们于是想到了“动武”“战争”等字眼。大陆2005年颁布了《反分裂国家法》,其中第八条为﹕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它必要措施,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大陆在必要时对台采取非和平方式,完全是有法可依、依法动武。
9月12日(周三)国台办的表态,是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作出的;国台办在周三上午召开的新闻会属例行新闻发布会,不是紧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其发言除扁由“破坏者”变成了“断送者”外,大框框与7月24日的发言基本一样。由此推测,台海局势暂未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6日在悉尼出席APEC峰会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特别指出,今明两年是台海局势高危期,我们必须对台湾当局提出更加严厉的警告。
胡锦涛主席虽严正警告“今明两年是台海局势高危期”,但未就动武问题作明确表态。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及国台办的发言,均暂未涉及《反分裂国家法》。一些大陆学者则早就认为,台当局近几个月的所作所为,已经睬到《反分裂国家法》红线,大陆可根据《反分裂国家法》依法反制。
分析指出,今明两年台海波涛汹涌,但可能不至于燃起熊熊战火。大陆今秋明春进行党政高层换届,明年8月、9月举办奥运会、残奥委会,接著是奥运庆功会、表彰会,需要维持稳定。陈水扁为选举造势及奠定自己以后“台独精神领袖”地位,拼命炒作入联和入联公投,但他外强中干,心虚得很,自会量力而行,不至于愚蠢到十分露骨地挑衅大陆的底线,逼大陆动武。
台当局辩解﹕入联公投不涉及更改国号,也不涉及陈水扁“总统”“四不”承诺。而陈水扁早就宣示,不会在明年“总统”大选日、下一任“总统”就职日和北京奥运会开始日这三个时间点宣布台湾独立。扁日前特别强调,明年“3.22”(大选投票日)后“什么也不会发生”,纵使入联公投通过,还是回到原点。
最关键的是,陈水扁的任期快要届满了。明年“5.20”一过,扁卷起铺盖,灰溜溜的走人。如果马英九上台,自然会紧急踩台独的刹车,较密切地与大陆的交往;谢长廷上台,走中间偏绿路线,也会收紧急独言行,维持台海现状。这就是大陆高瞻远瞩、稳坐钓鱼台、不轻言动武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