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组图)月球,中国人来了!嫦娥今日飞天

www.creaders.net | 2007-10-23 16:31:23  成都晚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昨日上午8时30分,中宣部、国防科工委在西昌市明珠酒店召开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任务情况介绍会。国防科工委绕月探测工程中心主任裴照宇,航天科技集团总师、宇航部部长赵小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等专家首次向媒体披露了“嫦娥”卫星从研究到发射的详细情况,并对外透露了“嫦娥”设计方面的诸多亮点。陶钟山在会上宣布:卫星、火箭系统正常,数据满足要求,完成合练,设备工作正常,具备奔月条件,目前天象满足发射条件。

  

“零窗口”一直是嫦娥一号发射的关键词。赵小津表示,所谓“零窗口”,即指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不允许有任何延误与变更。 “零窗口”是发射火箭的第一时间,也是最佳时间,在这个时间发射火箭,会使卫星在星箭分离后沿着最小的能量轨迹飞向月球,这直接关系到最后它是否有多余的燃料去完成撞击月球的任务。此次嫦娥一号发射的窗口预留了35分钟,就是说,从24日18时05分到18时40分的区段内,都可以发射嫦娥一号。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在这35分钟内火箭不能正常发射,只有取消发射计划,推迟到明年发射。

  嫦娥一号奔月路

  ■发射升空 先绕地球转几圈

  ■10月31日 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11

  月5日 进入月球轨道

  ■11月下旬 传回第一张月球图像

  ■环月探测 一年后有望撞月谢幕

  四大任务探月宫

  ■拍摄月球三维影像

  ■探测月球矿物元素

  ■探测月球土壤特性

  ■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钟楼月夜吟月诗

  ■今晚7时“嫦娥一号”赏月诗会举行

  ■众多陕西文坛名家和20名本报奔月诗歌寄语获奖作者,将齐聚钟楼共同赏月论诗

  央视今日将直播“嫦娥一号”发射

   月光宝盒

  《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打开月光宝盒,“嗖的一声 回 到500年前”,今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打开另一个月光宝盒:“嫦娥一号”,将带我们去38万公里外的月球。

  为了这次旅行,2006年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被确定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中国探月的必胜信念。

  关键点

  “嫦娥奔月”途中,将进行十来次的变轨,地月轨道转移和进入月球轨道是变轨的最关键点,这两次变轨均具有短暂性和唯一性的特点,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出现卫星撞击月球或飞离月球的可能。

  古诗今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诗仙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边塞清冷苍茫的月夜图,“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的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

  今日,在西昌,发射塔、观景台以及嫦娥一号冲天的火焰,雄伟壮阔情景相似,苍凉悲壮

  却无,“嫦娥一号”一飞38万公里探月,正

  可谓———嫦娥出西昌,冲刺云海间。乘风几万里,探问月宫寒。

  奔月速度

    从第一到第二

  人造卫星在运行时,必须给予一定的起始速度,不然就升不上天。卫星上天的初始速度为7.9千米/秒,这个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如果把速度加大到11.2千米/秒,人造卫星就可以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而到太阳系内的行星际空间旅行,这就是“第二宇宙速度”。如果还想让人造卫星飞出太阳系,那就必须把速度加大到16.7千米/秒,这就是“第三宇宙速度”。

  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总指挥张厚英指出,航天员乘坐“神五”“神六”围绕地球飞行,“第一宇宙速度”就可以了。而“嫦娥一号”要飞出地球奔向月球,必须在绕地球飞行的过程中从 “第一宇宙速度”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

  奔月方式

    时间长但安全

  据悉,“嫦娥一号”奔月有两种方式可选择,我国选择的是一种相对安全但用时较长的方式。

  “‘嫦娥一号’选择的探月路线,就是先用火箭把月球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让卫星先围绕地球飞行,然后逐渐加速,等待时机飞往月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说。

  焦维新教授介绍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安全性和可操控性强,缺点是飞往月球的时间比较长。”

  “另外一种比较危险的方式中国没有选择,就是直接转移方式,即从初始的圆形轨道(例如高度为300公里)转变为近地点为300公里、远地点为384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卫星接近月球后切入月球轨道。”焦维新解释说,“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到达月球轨道,可以节省时间和燃料。但在变轨时,卫星需一次获得很大的速度增量,这对运载火箭的要求非常高,危险性非常大。”

    嫦娥奔月·疏散现场

    当地群众有序疏散

  昨日下午,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封场,内外都明显加强了警戒,大门外100米已经被完全“清空”,中心所在的泽远乡的居民已经接到疏散通知。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每次发射我们都进行当地居民疏散,现在已经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程序。发射卫星不会污染环境,更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健康危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37年来先后进行45次航天发射,附近百姓尚未发生一起健康受影响的情况。”

    嫦娥奔月·专家访谈

    只要不打雷 100%成功

  今日,所有的发射指令都将从西昌卫星发射指挥控制中心发出,控制站内有一块50平方米的大屏幕同步直播卫星发射的整个过程。

  “只要不打雷下大雨,就有100%的发射成功把握。”昨日,一位参与发射时间决策的专家这样告诉本报记者,零星小雨不会对发射带来影响。据透露,嫦娥一号加注系统藏箱管路气检和氮气、氦气置换已经结束,具备加注条件。将于今日上午进行液氧、液氢加注,下午4时进入发射程序。

    月球究竟有多少宝藏?

  月球究竟是个怎样的世界?那里有什么“宝藏”?人类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一次又一次地探测月球环境?带着诸多问题,本报记者拜访了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球化学专家倪师军教授和地球物理学专家曹俊兴教授。

    拜访月球是为了研究地球

  倪教授表示,由于受到自然破坏、生物破坏等多方面的影响,我们现在生存的这个地球,跟46亿年前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想找到46 亿年前地球“生长”的痕迹,需要进行大量的发掘开采工程。但是地球的“小兄弟”——月球,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周围没有大气层,也没有磁场。“打个比方,有点像超市里用真空包装的食品一样,不会变质,所以现在月球表面布满的月岩都是几十亿年前的‘古董’。取得这些岩石,深入研究这些月岩,对研究地球的本来面目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长久以来,人类能看到的仅仅是月球的一面。月球的另一面又是怎样的呢?科学研究表明,31亿年前月球是有磁场的,那为什么现在又没有了呢?这也是人类探月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月球还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值得人类应用,比如低引力、受太阳直射等等。因此,研究月球对人类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月球上有丰富的稀有资源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现在人类已经从月球上获得岩石494公斤。通过研究这些月岩,人类已经发现,地壳中全部物质元素在月岩中都可以找到,月球上也有地球上常见的17种元素。很多科学家认为,如果不把碳氢化合物计算在内,月球上的物质能为人类制造出90%的所需物品。

  地球上很多的矿藏和岩石类型,甚至一些稀有资源,在月球的储量相当丰富。例如氦-3,这种与其他化学元素共同作用可产生核反应的原料,能释放出用于发电、供热的巨大能量,并且没有放射性危害。有研究数据估算,月壤中氦-3的资源总量可达100万~500万吨,而地球上可提取的氦-3只有15吨~20吨。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对人类未来的发展,以及对地球资源的保护,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见习记者 张轩

    嫦娥奔月·技术揭秘

    “嫦娥”设计亮点频出

  亮点一:轨道设计与变轨设计

  此次“嫦娥”发射采用的是:先将卫星打到地球轨道,再转到月球轨道进行变轨。这种轨道设计难度很大。

  亮点二: 先进的紫外敏感器

  “嫦娥”采用了紫外线敏感器技术,这在国际尚属罕见,而本次嫦娥一号的跟踪遥测工作则与欧洲航天发射中心共同进行。

  亮点三:热控技术

  绕月卫星的日夜温差可达300℃,嫦娥一号穿了一件“衣服”,不能换。这种热控技术可以适应复杂的外部温度变化,以保证卫星上所有设备处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

    “嫦娥”与以往卫星的差别

  “嫦娥”系列不同于以往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属于人造月球卫星;以往的地球卫星最远轨道距地面8万公里,“嫦娥”卫星最远的轨道距地面38万公里,它是对月球的深度探测工程,在我国属首次。

    嫦娥奔月·探测器PK

  中国-嫦娥一号

  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

  特色标签:创新

  它选用的科学探测仪器有8套24件,这些设备在中国都属首次使用,有的是世界首创。同时,这次探月任务的很多科学目标都是世界首次

  美国-克莱门汀

  1994年发射

  特色标签:试验

  其主要任务是试验“星球大战”计划研制的仪器,但在科学上取得了丰富成果,借探测月球、小行星1620及空间环境,验证了敏感器及航天器技术

  美国-月球勘探者

  1998年发射

  特色标签:简单

  这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发射的第一个专用月球探测器,开始了美国新一轮的月球探测计划。其采用了一些低成本飞行器设计,结构较简单

  欧洲-智能1号

  2003年发射

  特色标签:高效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太阳能“电火箭”作为主要推进系统进行远距离飞行的航天器,它在太空中遨游近3年,只消耗了50多升燃料

  日本-月亮女神

  2007年9月发射

  特色标签:精密

  又名“辉夜姬”,该探测器中有些仪器的精度是以往同类仪器的10倍乃至100倍。这些仪器可帮助专家揭示月球的诞生和演化之谜

    嫦娥奔月·一问一答

    嫦娥要奔月,哪个来推我?我来推嘛!——长三甲

  负责发射嫦娥一号的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之所以选中长三甲,主要考虑了以下一些因素:一是运载火箭必须具备足够大的运载能力,使月球探测器获得足够的速度和轨道高度。二是运载火箭的上面级要有多次点火工作的能力。三是运载火箭必须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

    为什么选在西昌发射?

  嫦娥一号卫星是目前我国所发射的卫星中到达地最远的一颗,需要选用大推力火箭先将它送入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西昌地区纬度低、海拔高、四面环山,年平均温差小、气候宜人、四季如春,交通运输便利。同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具备使用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等5种型号火箭的能力。

    无人探月有哪些方式?

  一是掠月探测。二是硬着陆探测。三是绕月探测。四是软着陆探测。五是自动采样并返回。

   绕月探测由哪些组成?

  我国的探月工程以高起点起步,“嫦娥一号”卫星直接采用绕月探测方式对月球进行探测。绕月探测工程由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

    飞控指挥部设在哪里?

  卫星实施发射时,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统一指挥,火箭将卫星送入太空后,北京飞控中心成了指挥部。当卫星按照既定方案飞行时,北京飞控中心享有飞行控制的全部决策权;而当飞控方案不得不进行重大改变时,经专家讨论、上级决策后,由北京飞控中心组织指挥实施。

    探月将面对哪些风险?

  一是可靠性问题,航天任务和系统十分复杂,存在不可知因素,存在单点失效;二是一些无法预知的空间环境因素也可能对火箭和卫星构成威胁;三是技术上可能还存在认识不到的问题。综合新华社

    嫦娥奔月·电影文化

  在国外,电影娱乐人一直对探月和登月这个题材情有独钟。艺术家们独特的想像力虽说与月球的真实情况相去十万八千里,但却激发了人们对月球的莫大兴趣。

  《月球之旅》法国

  剧情:故事取材于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讲述一群科学家被月球上的“坏人”逮捕,带到他们的“国王”那儿,但地球人发现这些月球坏蛋经雨伞一碰就消失在一团烟雾中。最后他们返回地球,但掉进海洋,顺便探访了海底世界,最终被救回。

  《月球先锋》英国

  剧情:影片描写1964年时,顶尖航天员组成的太空小队登陆月球,但是航天员发现了一面破旧的英国国旗,一位90余岁的老人说明了一切: 1899年,亚诺巧遇一名古怪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一种可以抵抗地心引力的糨糊,并自制了一艘宇宙飞船,于是他说服亚诺带着女友一同前往月球……

  《玩转月球》美国

  剧情:2087年,人类开始移居去月球生活。纳什在月球上开设了一间酒吧,在生意火爆的同时,麻烦也来了——月球上的黑帮不会放过这块眼皮底下的肥肉,他们要纳什把酒吧低价卖给他们,纳什当然不肯将自己辛苦创立的基业拱手送人,于是用尽方法,誓要把黑帮赶出月球……

  《阿波罗13号》美国

  剧情:1970年4月11日,太空船“阿波罗13号”发射升空,执行月球登陆计划。然而当飞船航行了46小时40分02秒时,贮氧箱发生异常,航天员亦处于极度危险之中。这些情况都用电视实况转播给了全美国、全世界,使成千上万的人目瞪口呆。无数的美国人为他们祈祷……

   嫦娥奔月·探月简史

  ●17世纪之前,裸眼观察月球;

  ●17世纪开始,利用望远镜观测月球;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两国共发射83个无人月球探测器;

  ●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探月相对沉寂后有所复苏;

  ●21世纪以来,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日本、印度等纷纷采取行动,再掀探月高潮。

    嫦娥奔月·经典语录

  ●“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 ”

  ——1969年7月20日,人类登月第一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时如是说。这句话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经典名言。

  ●“在月球遥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国界,我觉得地球就是一个整体,我的整个思想也就开阔了。”

  ——这是美国登月者、宇航员尤金·塞尔南登月后的心得体会,颇含哲理、令人深思。

  ●“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所以我是从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

  ——在回答记者“让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这个问题时,与阿姆斯特朗共同完成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奥尔德林以幽默和大度赢得了现场记者的掌声。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不断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

  ——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有“航天之父”之称,他的这两句话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各国航天员。

  ●“如果我们死了,请大家不必大惊小怪,就把它当成一件普通事。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冒险事业,我们希望不要影响整个计划和进程,探索太空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

  ——1967年1月,“阿波罗1号”飞船在发射前的模拟演习中突遭火灾,美国宇航员古斯·格里索姆等3人不幸遇难,但他的这句“遗言”一直激励着无数后人继续他未竟的事业。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中国全民换钱 2025人民币或大崩塌
2 怕成这样!传习在军委发话
3 净利润暴跌93.53% 中国巨头喊“跪着做人
4 宝马撞人案温庆运被注射死刑 含泪求父母救
5 “党内已经杀声四起了”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