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国安会副秘书长”江春男今天在苹果日报撰文说,大选开打好几个月,谢长廷却仍找不到战场,陈水扁喧宾夺主,把入联公投打得轰轰烈烈,谢长廷跟着跑,沦为配角。现在,谢长廷浮出水面,提出与陈水扁不同的政策,想要主导选战议题,做一个真正的候选人,必须冒不少政治风险。
与扁不同才能突困
陈水扁府院党权一把抓,谢很难脱离他的掌握,但陈水扁是谢最大的罩门,如谢不能证明他和陈水扁是不同的,谢当选的机会大为减少,这种两难的困局,在民进内恐怕只有谢长廷有足够的智慧可以破解。
陈水扁的积极管理和有效开放,或者有效管理和积极开放,都只是文字上的障眼法,实际上,两岸经贸政策早已不符客观需要。
40%投资上限的规定,只是保平安的符号,在现实世界中形同虚设。现在,台湾应该担心的不是被掏空,早已空了,走光光了。真正的改善办法是要争取资金回流,建构具有竞争力的租税制度,以强化国际竞争力。
资金的流动是全球化趋势,以40%上限来阻挡这个趋势,有如螳臂当车,不堪一击,它是无效的,而且是懒惰的。即使有管理之必要,也须以动态、个案和其他变数一起考量,但是,阿扁却仍坚持不能改变这个政策,好像把它当作一种爱台湾的象征。对于即将下台的他而言,意识形态也许比财经政策更重要,但对谢长廷的大选之路,却是死路一条,对台湾也不是一条活路。
正视两岸经贸松绑
两岸经贸政策和松绑,必定在党内引起反弹,尤其在经过一场爱台湾的忠诚比赛之后,但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谢长廷在这方面不敢与陈水扁唱反调,它必定变成马英九的专利。
谢长廷要选,应该勇于提出自己的主张,勇于表达民间的心声,勇于说服选民接受他的理念,勇于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