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台湾“总统”、民进党主席陈水扁和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谢长廷,话语高度不同调,频繁斗嘴,双方火气越来越大。人们雾里看花,不知民进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大选逼近,民进党两大主帅却如此恶斗,他们到底是真有路线斗争还是选举谋略?
9月下旬及10月上旬,民进党经历了一段混乱期﹕党主席虚席,“总统”候选人匿身。10月中旬,陈水扁接任党主席,谢长廷“闭关”后复出,扁长共治体制成局,齐心协力为胜选打拼,民进党展现一派团结、蓬勃景象。
可是好景不长。不久,陈水扁、谢长廷两人的话语、表态互相矛盾。开始还以为是偶尔说漏了嘴,牙齿咬伤嘴唇,在所难免;后来发现,两人显然是在存心斗嘴,高声唱反调。扁、谢频繁交火,恶斗不断升级,民进党仿佛出现了同床异梦的“两个中心”。
谢长廷高调“复出”时,大肆鼓吹入联公投,扁满心欢喜。谢挑战马英九,要与马公开辩论“入联、返联公投”议题,马则借用克林顿的一句竞选标语“笨蛋,问题在经济!”,回应谢,主张就民生、经济问题展开辩论。谢随之抛出系列民生、经济主张,重新打出“幸福经济”招牌,冲击著扁“政治挂帅”的选战主调,扁无法容忍,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谢提放宽台商赴大陆投资40%上限,“大赦”台商;扁回击“至少我任内对40%的坚持不会有任何修正”。谢暗批张俊雄(阁揆)的现行政策,主张平抑物价、油价;扁则力挺张俊雄,赞其“干得好”。谢指“(扁)政府再这样管下去,台湾才会真正一无所有”;扁称这不过是“选举语言”,会包容、体谅。谢的有关两岸三通直航提议,无一不遭到扁的杯葛。
谢对扁最严厉的指责有,“你(扁)让台湾没有竞争力,怎么是爱台湾?”,“泛蓝攻击他(扁),他若没有深绿支持,就没有人支持他了”,“骂人会造口孽;一直骂人的人,自己的党、家人、周遭的人都会衰衰去”,“扁马一直斗,明年都出局”;扁对谢的“幸福经济”也进行了尖酸刻薄的挖苦,“经济搞好不一定选得上”。
扁谢之间的舌战和交锋远不止上述这些,在此不一一例举。
在台湾政界,素有“扁谢心结”的说法,且源远流长。扁谢皆为1970年代末“美丽岛”事件的辩护律师;谢年长于扁,比扁出道更早,在民进党早期中的地位比扁高;谢是1986年民进党党名的命名者和党纲的起草人。1994年,两人拼命争夺民进党台北市长候选人,谢知难而退,委曲求全,屈就扁的竞选总干事。这年,扁挖到了第一桶金,顺利当选为台北市长;谢则被指为“不认真辅选”。这就是有名的“扁长相争”。
2005年2月,谢出任阁揆,因与扁“总统”政见不合,任职未满一年被迫离职。
今年5月,民进党举办“总统”提名人党内初选。扁的内心是希望苏贞昌出线。但台湾是个民主选举、公平竞争的社会,扁高高在上,却无法钦定“接班人”。最后,无职无权的谢力挫群王胜出。扁内心不快,也唯有正视现实。
在副手人选上,谢倾心于“谢叶配”;扁极力反对,强势主导“谢苏配”(“长昌配”)。谢拗不过扁,同时掂量“谢苏配”的胜算或许大一些,再一次屈从了扁,但心里一直不是个滋味。
“谢苏配”成军后,扁强打入联公投牌,将其定为大选主轴;时任党主席游锡(方方土)鼎力配合,并推出“正常国家决议文”遥相呼应。此举固然可巩固深绿票源,但可能吓退许多中间选民;谢多次表示疑虑。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暗叫苦,因无法扭转局面,只好“忧愤成疾”“闭门沉思”。
10月中旬复出后,谢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谢的“入联公投”喊得震天响,“入联圣火”路跑活动,谢从扁手中接过火炬,亲跑第二棒,两人合作亲密无间。不久,谢缓过神来,重新举起“幸福经济”的旗号,表示要与大陆拉近距离。扁谢之间的口角和恶斗因此频发。
有人认为,民进党内有路线之争;马英九就多次说过民进党有路线(不和)问题,而国民党没有。也有人认为,谢是在与扁作某种程度的切割。还有人认为,民进党在故意唱双簧,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目的是在骗选票。
民进党本是靠选举起家的政党,擅打怪牌、毒牌、绝牌,选举招数千奇百怪,常常置之死地而后生,反败为胜;2004年大选就是“范例”。不过,若由此推断扁谢之间系列交火是民进党故意导演的选举策略,是在演戏,未免言重了,至少许多细节不是事前导演的;且与长久以来的“扁谢心结”不吻合。
至于路线之争,在入联公投和台独问题上,谢稍显温和,本质上扁谢并无太大差别。扁谢的最大差别可能在两岸(经济)问题上,谢接近国民党的政策;马英九质疑谢的两岸政策是假心假意,质问谢民进党是执政党,为什么现在不推行?这马就有点强人所难了,现在台当局当家的是扁,不是谢;谢只有影响力,并无公权力。故此,谢声明“我讲的政见是我当‘总统’要做的,不是说明天就要做,我也没有这样讲”。
有一点是肯定的,谢身为2008大选绿军主帅,不甘被扁的“光环”罩住,不愿被边缘化,而要掌握选战主导权。扁谢之间本就有个“君子协定”﹕“国政”听 “总统”,选战策略听候选人。而扁又喜欢管事,扁谢于是矛盾重重。在扁谢交战的日子里,民进党的选战主轴暂时被经济议题占领,政治议题退居次要。
扁谢之间的不同调,对更广泛地争取选票或许确有好处。扁搞“政治挂帅”,咬定公投不放松,可以稳固深绿选票;而谢主打经济牌,向大陆有限度靠拢,与扁进行某种程度切割,可以开拓中间票源,至少能减少其流失。如果真能达此效果,扁谢恶斗对民进党来说,未必不是好事。
扁谢纵有天大的不同,有一个根本点则是绝对共同的,就是使出浑身解数确保民进党继续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