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3.22”“总统”大选顺利结束,国民党马英九当选,民进党谢长廷败北。这本是一场实力对比非常悬殊的大选,换民进党哪里个天王出战都扭转不了局面。相对而言,谢长廷取得的选战成绩还不错,不算太丢脸。若不以成败论英雄,及根据谢长廷败选后的绅士风度和表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谢长廷虽败犹荣。
就像2006年竞选台北市长一样,谢长廷2008竞选“总统”,也是在极其不利民进党的大前提下硬著头皮上阵。不同的是,台北市长选举,民进党无人敢上阵,无人愿上阵,为不使民进党缺席选举而大失面子,谢长廷毅然出征,屡屡给郝龙斌造成险情,那次选举谢长廷取得不错的战绩;而本次“总统”大选,民进党四大天王争著上阵,通过规范的党内竞选谢长廷击败其它天王而出征。
是次大选,马萧得票数为7,658,724张,得票率为58.45%,长昌得票数为5,445,239张,得票率为41.55%,马萧赢长昌近17个百分点。不少媒体大肆渲染,指马萧得票数、得票率均创下台湾实施直选以来的最高纪录,似乎谢长廷输得惨不忍睹,输得极没面子。
若不是单纯地看最后结果,而是纵览整个大选过程,完全可以说,谢长廷不仅没丢面子,而且取得了比较骄人的成绩,打了个漂亮的败仗。首先,这次大选极不对称,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对手马英九非常强大。自马萧、长昌成军,双方开打以来,许多民调马萧一直是60%左右,气焰高涨;长昌长期徘徊在30%左右,萎靡不振。两者相差30%。经过奋起直追,从最后得票结果看,谢长廷成功把差距缩小到17%之内。
其次,自1月立院选举惨败后,民进党士气跌落到谷底,到了崩盘和散伙的边缘。谢长廷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高扬帅旗,聚集残部,成功稳定了军心、人心,数度对马萧发起攻击,威胁其大后方,多次给马英九制造重大险情,乃至形成大选扑朔迷离、最终结果可能很玄的局面。可是马英九实在是聪明、冷静、谦恭,一一化解了谢长廷的进攻招数或将其招数造成的损害降到了最低。
第三,谢长廷在绿营处境恶劣、极不看好胜选的情况下,在最后关键时刻成功争取到了李登辉、李远哲、许信良等重量级人物的支持,这些人物这些年来对民进党特别是扁“总统”非常反感、失望,颇有微词,或明或暗支持马英九;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更在2006年积极支持、策划“倒扁”。当然,这些人物在挨近投票的关头突然“选边站”,部分原因或是出于“意识形态”的考量。
输得漂亮也是输,总之谢长廷输了。在败选的当天晚上,谢长廷率竞选团队向支持者、向选民深深鞠躬致歉、致谢;谢长廷说,这是他个人的失败,不是台湾的失败,他要为败选承担最大责任,希望支持者不要为他哭泣,民众应迅速修补选举所造成的裂痕。同时,谢长廷主动致电马英九恭贺其当选;马英九高度赞扬谢长廷有民主风度,对谢表示敬佩。
事实上,谢长廷败选相当部分原因或者说根本原因不在于他本人,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主要是民进党的大气候造成的,具体说,是扁“总统”造成的。由于台湾蓝绿阵营壁垒森严,内部很难切割,许多选民有一个定势思维,以为支持谢长廷就是支持民进党,支持民进党就是支持扁“总统”;而扁“总统”是一个贪腐“总统”。这么一来,谢长廷被贴上了贪腐的“原罪”标签。
因此,谢长廷败选实在是在代扁受罚,扁“总统”种下的“因”,在谢长廷身上结出了“果”。同理,1月立委选举,扁“总统”也是导致民进党惨败的重要原因。在谢马竞选的中后期,谢与扁作了较深的切割,最终还是没能摆脱扁的梦魇、魔咒。
2006年后,经过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波澜壮阔的倒扁运动,及国民党立委邱毅对扁家族所爆出的系列猛料,扁的声誉早已丧失殆尽。从这个意义上说,施明德、邱毅是马英九当选、国民党立委选举大胜的最大功臣,马英九成了倒扁运动的最大得益者。
扁心知肚明、左右为难,如积极辅选,自己魅力不在,票房灵药成了票房毒药,反而害了谢,要承受败选责任;如消极辅选,又会被深绿势力指责“辅选不力”,也要承担败选责任。扁在竞选后期,基本上是倾心于公投,在拼他的“入联公投苦行”,当苦行僧;扁多次强调,公投比大选重要。
扁的公投“阳谋”也没得逞,“入联”“返联”公投因投票率太低(分别为35.82%、35.74%)而遭否决。依台湾“公投法”规定,3年之内不能再举行“入联”“返联”公投,扁反而为马英九消除了一道执政难题,为大陆暂时解除了后顾之忧。
民进党执政八年,乏善足陈,政绩单很不理想,经济振兴乏力,高官贪腐连连,民众怨声载道。有人说,民进党是执政党,本在选举中占有很大优势,但最后还是输了。这就是对民选社会缺乏深入了解了。在真正的民选社会,执政特别是执政时间较长时,其实对选举很不利。反对党、在野人士可以逮住执政者的把柄和尾巴,民众可以找出对执政者不满的理由。
大选投票前,谢长廷破釜沉舟,立下誓言:若败选,就退出政坛。败选后,谢第一时间表示,将履行诺言,去意坚决。据台湾媒体报道,谢将马上辞党主席职务。谢长廷慢慢消逝在台湾政治舞台。他走得有点冤枉,有些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