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云:“人之将死也,其言也善”。一个政权的终结亦会如此。人们预言,扁政权行将落幕,一是应该知所反思,二是应该做点好事。然从陈水扁近期言行看,完全不是这样,不但不进行反思,不做点好事,相反还在骂人,还在做坏事,还在进行反扑。岂不怪哉!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疯狂攻击“九二共识”。3月28日,陈水扁在会见美国在台协会薄瑞光时,即大肆攻击“九二共识”,说根本没有这个共识,它是人为制造出来的。4月1日,他又主动邀约新当选领导人马英九,如法炮制地再攻击“九二共识”一番,说这是中共方面设下的“陷阱”,接受了将祸害台湾。他还扭曲事实说,台湾主要是“挺扁”、“反扁”之争,而实际是否认“贪腐”和“反贪腐”这个矛盾的性质。因这与我下面要谈的主题无关,这里就不多说了。
陈水扁为什么要在下台前夕如此疯狂地攻击“九二共识”?我看主要是说给“深绿”、“铁杆台独”、“台独基本教义派”听的,向他们表示“效忠”。谁都知道,他就要下台了,又弊案缠身,“独立寒秋”,四顾茫茫,谁来“保护”他?他身边的“大顾问”、“亲日派”、“台独大老”辜宽敏,曾一再言传身教他告诉他:“我独故我在”。就是说,自保之道就是“台独”,要坚决他走下去,勇敢地走下去,大家靠在一起,就能生存,就会有出路,他辜宽敏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看来,陈水扁这一帮人,将会像辜宽敏一样,“吃了秤砣铁了心”,是永远不知悔改的“走独派”。
扁集团当家八年,最突出的是两个字:一个是“独”,一个是“贪”。不搞“独”就拿不到政权,没有政权就满足不了“贪”。“独”和“贪”都是私心膨胀的结果。一个是为了“权”,一个是为了“钱”,至于所谓“民主”、“本土”、“爱台”,还有什么“公正”、“清廉”、“正义”等,统统都是骗人的鬼话。他们中许多人都有这样一种心态,即保持台湾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船小好掉头”、“宁做鸡头也不能当凤尾”,一旦两岸统一了,“小朝廷”不保了,没有“独”也就没有“权”,没有了权也就无从“贪”和捞“钱”了。在他们心目中,只有自己小集团的利益,而根本没有台湾人民的利益,没有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陈水扁之所以着重和突出地攻击“九二共识”,尤其是攻击其中的“一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陈水扁之所以反对“九二共识”,还因为未来岛内两岸关系的处理权和主导权,将落在国民党手里,这对他自己和他的集团是不利的。他们过去,也不是完全没有考虑过“九二共识”问题,例如,他们就曾不止一次他提到“九二精神”;2005年4月初,陈水扁还曾公开地表示,“愿在九二香港会谈所获成果的基础上,推动两岸上的协商对话”。这种提法,与“九二共识”没有什么本质不同。而可能是,因为大陆方面未能满足陈水扁集团的某些条件,故而迟迟不能付诸实践。如今主导权竞然要落到自己的政敌手里,而他们又那么明确地提到“一中”问题,其恼羞成怒,疯狂攻击,应该是意料中的事。
我个人曾不止一次地撰文谈到,要在台湾岛内得到最大多数民意的支援,必须抓好台湾经济,增进台湾人民福祉,而这里最重要的又是必须处理好两岸关系,做不到这一点,其余就都是空谈。作为台湾岛内政党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更只是两条:一条是贴近台湾民心,重视台湾人民利益;一条是认同“一中”,缓解两岸气氛。这个“一中”,既不是指“ 中华民国”,也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性的,模糊的,为未来两岸的“和平协商”留下了空间。这有什么不好?此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偏废的,其关键又是要承认“九二共识”。陈水扁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主观自恃,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拒不承认“一中”,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最终失去民意支援。现在的马英九,接受了陈水扁的教训,一方面努力贴进台湾民意,一方面也强调要承认“九二共识”。至于他说的“一中各表”,我看“一中”是同,“各表”是异,完全可采取“求同存异”的方法来处理。这样做,一定会“双赢”,前途是光明的。陈水扁妄图利用“5.20”交接,强力干预台湾未来领导人在两岸关系上的主导权,是不会得逞的,不会得到民意支援的。自己不愿做,不能做,又妒忌和反对别人做,这种心态是非常不好的,也是非常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