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民进党团昨天以马萧退回台邮设计的就职纪念邮票的样式,台邮并酝酿在520后恢复“中华邮政”原名,痛批马英九选前“爱台湾”,选后“碍台湾”。可以想见,扁政府下台后,一场“爱台湾”的政治大烂戏又要上演,内容就是将“去中国化”倒带重演一遍,只是这次主客异位,主要台词仍是“谁在搞意识型态?”
去年是扁政府“去中国化”最重要的一年,从年初上演的“中华邮政”改名为“台湾邮政”,“中国石油”改名为“台湾中油”,“中国造船公司”改名为“台湾国际造船公司”,到“中正国际机场”改名为“桃园国际机场”,直到“中正纪念堂”改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大中至正”改为“自由广场”,终于引发抗议冲突,甚至导致一名摄影记者遭车冲撞,流血收场。
由于扁政府将“大中至正”改为“自由广场”的过程太过粗燥,激起不少深蓝的反感,也间接唤起当时倒扁的红衫精神。从今天看来,这起事件确实影响到大选中间选民意向,民进党“立委”高志鹏昨天就坦承,改为“自由广场”立意良善,但时间和做法明显不对,确实影响到中间选民对民进党的观感。
蓝营也善于利用民进党粗暴的“正名”动作争取选票,马英九当时即高喊当选可以再改回来;而马当时这席话却也促成了520后,一场“正名”复辟的戏码。台邮改名就是第一集,接下来若台湾中油、台湾造船也要改名,相信不会让人意外,当“大中至正”四个字重新挂上时,若有人到场痛哭失声,应该会是戏中最高潮的时刻。
民进党“立院”党团书记长叶宜津昨天对于这场即将上演的复辟戏码无法认同,她说,马不是选前言必称“台湾向前行”?怎么选后把“台湾”像卫生纸一样丢掉?她甚至说,扁政府在改名为台湾时,蓝委不是痛批浪费公帑?怎么改回来,不是浪费公帑?不是在搞意识型态?
对蓝营来说,改或不改确实是件必须好好动动脑的事,特别是对于“台湾”这个名字如何使用,恐怕更得小心运用,这不光是两岸问题,蓝绿政治问题,更是认不认同本土的问题。
扁政府决定彻底执行“去中国化”时,或许也为国民党日后可能执政,可能有意把事情再倒回来,设下一个陷阱。那就是拿把“台湾”两个字放上去,就赌国民党不敢“去台湾化”,现在肯定的是,这场“爱台湾”大烂戏肯定会演下去,至于收视率如何,就得看国民党怎么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