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员邱震海4月8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指出,马英九当选台湾下一任领导人后,有关马英九与北京未来的互动,各方均有许多评论。笔者之前曾有评论认为,马英九上台,对北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所谓喜,乃指由于马英九的“一中”坚持和务实态度,马英九时代的两岸关系至少不会像陈水扁时代那样风云激荡;而所谓忧,则指由于马英九坚持“中华民国”主体性和“对等、尊严”,两岸关系的一系列死穴和深层问题将浮上表层,因此必将对北京的对台政策、政治智慧和技巧构成挑战。
两岸关系死穴将凸现
文章说,马英九既认同“九二共识”,同时也具有台湾主体意识和“中华民国”情结,因此未来北京与他的互动,正好可以找到一种新的探索模式。以传统、保守的眼光看,其间充满艰难和风险;但若从宏观、自由的眼光看,这一探索若能成功,正好可以解决两岸关系中长期的死穴。
文章指出,就马英九执政初期的两岸关系而言,其实涉及到两大范畴:一、短期内可以操作的“碎步”,亦即马英九提出的直航、全面三通和人民币自由兑换等议题,进而延伸到更为广阔的两岸经贸和人员往来议题;二、两岸关系的政治框架,亦即迄今的一系列死穴,包括台湾国际空间、“中华民国”定位、两岸未来政治框架。
第二范畴的议题绝非短期可以触碰乃至解决。因此,马英九时代的两岸互动,基本上应遵循“两结合”的原则:一、远见与近视的结合;二、概念模糊与清晰的结合。所谓远见与近视的结合,乃至双方既需要看到两岸关系深层结构中的政治框架死穴,但又不能拘泥于这些在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既需要脚踏实地地从眼前的经贸互动着手,但又不能一叶障目,忽略了以“碎步”积累互信幷迈向终极目标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