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图文)赖幸媛:想看海陆大战?恐要失望

www.creaders.net | 2008-05-01 10:38:40  中评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即将就任的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在经过几天的沉潜后,今天上午11时正式召开记者会,阐释自己对于两岸关系的理念,并且面对记者的讯问。赖幸媛在记者会中一再强调他与马萧的政策一致,也没有复辟李登辉路线的问题,而只有新政府路线。此外,赖幸媛也对自己过去的独派色彩也加以澄清,并强调自己台联的路线已经改变。以下为记者会内容:

  赖幸媛: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大家辛苦了!很高兴藉着这个机会,再次向大家说明我们的理念、想法与做法。

  首先,先向这几天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说声谢谢,也非常感谢批评我的朋友,所有赞成或反对我的意见,都是为了台湾好,我都能够理解也很感谢。

  

赖幸媛表示,她支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中评社 康子仁摄)



 我要谈的第一部分,是有关两岸的政策。

  第一点,我要再次强调,我与马萧政策理念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以台湾为主、全民有利的前提下,来开展两岸关系与大陆政策;以台湾为主的前提即是在维护台湾主体性、确保全民的利益之下,我们会积极努力地开展两岸关系。

  
第二点,我们对于维持台湾现状的理念也是一致的。维持“中华民国”现状,维持目前不统、不独、不武的台湾现状。

  第三点,我支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

  第二部分,对于最近很多的意见纷纷提到我过去的独派色彩,我要稍做说明。

  第一,台联过去的确主张台独,我身为台联“立委”,我概括承受。但外界可能没有注意到,去年一月台联已经转型了,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台湾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我们必须要超越统独,将所有的关注放在全民利益之上;我们执行的路线是中间偏左,照顾中下阶层与弱势者。所以统独是一个政治的座标轴,而不是经济的座标轴,在经济的座标轴上,我们代表的就是中间偏左的路线。去年一月以来的转型,我是一个很重要的推手,这些媒体都有报导。所以我理念超越统独,与马萧的意见一致,我要再次说明,我们希望维持现状,坚持不统、不独、不武。

  第二,也有朋友提到我是否能够代表深绿、544万多票的选民,事实上,马先生520要担任“中华民国”的“总统”,本人受邀担任的是“中华民国”“行政院陆委会主任委员”,是2300万人民的公仆,为全民来服务。另外一点是我对“绿”的看法,“绿”在国际上代表的是环保、永续、洁净、公益、和平的价值,如果大家可以这样来理解我,我非常感谢这样的肯定。而不统、不独、不武就是一个国际的绿色进步价值。

  第三部分,我要提到我们大陆政策的目的。

  大陆政策的目的,最重要就是维持台海的稳定、促进东亚的和平、护卫台湾人民的幸福。这三个最主要的目的有几个原则。

  第一,未来两岸的任何协定都不能改变台海目前的现状,也不能损及“国家”的主权。

  第二,未来两岸的交流与开放,我们要有完善的配套措施来推进,减少外部效果,降低社会负面冲击。另外,也要符合全民的利益,以全民共享为原则。

  第三,两岸的开放和交流,都必须要双方都有善意,共同来努力。我会本着积极、善意、务实的态度来努力,我也非常期待北京也保持相同态度,共同为两岸发展来努力,推进两岸和谐关系。

  第四部分,我要与各位分享我的基本关怀。

  在两岸交往发展过程中,我的首要关怀就是如何增进百姓的工作机会,包括就业与创业;如果两岸交流增多、GDP成长,但人民收入减少,我认为这不是健康的发展。“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应该要回归到民生的基本面,让百姓的生活得到保障。我希望发展两岸关系的同时,我们老百姓的就业、创业也可以同时发展。

  我第二个基本关怀是,在全球化经济成长的趋势下,“国家”GDP的成长不一定代表人民就业的增长,在过去20年与其他“国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状况。那么我希望未来在两岸交流中,获取利益的一方能够为台湾社会福利与安全体系做出贡献;让社会上的财富做更合理的分配,照顾无辜受损的同胞,毕竟台湾所有人民是生命的共同体。

  我第三个关怀,我会本着照顾弱势族群、低下阶层人民的心情,我同样关心生活在大陆的台湾人民,包括台商、台生、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同胞及其家属,让他们的生活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他们也是我们大陆政策的目标人口。

  我第四个关怀,我也关切来到台湾生活的大陆籍人士,我希望他们的生活得到合理的保障,他们同样也是我们大陆政策的目标人口。

  以上四个关怀是我个人理念,我会竭心竭力去促成。

  以下时间开放记者提问:

  记者:目前社会上对您的批评,包括国民党“立委”邱毅批评您在2001年向宋楚瑜求官与对于您深绿色彩的疑虑,您是否可以对此做说明。第二,您的能力与马先生的政策是两回事,您担任主委后的表现是一回事,您接受当主委之前与马先生的理念是否相同是要受大家检验的。第三,有人至今坚持要提出新的 “陆委会主委”人选,您会接受撤换?还是主动不接,来帮忙马先生解决这个难题?

  赖:我的履历表说明得很清楚,2001年我担任“国安会的谘询委员”,“国安会的谘询委员”是“部长级”的谘询委员,我不知道这求官说从何而来。而我所认定的绿就包含我刚刚说的环保、永续、洁净、公益、和平的价值,这是真正绿所代表的意义。第三,所有的批评指教我都听到了,也很感谢大家;但也请大家相信新的政府团队,在大家努力之下,我们以维护台湾人民利益的目标,开展两岸良性关系。

  记者:之前您接受专访时表示开放40%投资上限应有配套措施,但马先生认为不需要;那么您所提的配套措施是什么?如果未来有冲突的话,您会坚持己见、还是听马先生的?

  赖:所谓的配套措施就是推动任何一项开放政策所需要的准备,这一点是清楚的。大陆政策与两岸开放交流的措施从来都不是开放或不开放的问题,而是任何一项开放势必都会对于台湾人民造成影响,有些是正面、有些可能不是正面的。所以就一个全民政府的角度来看,应该评估所有的状况,我计划上任后,我会即刻评估所有的情况,请“陆委会”同仁一起共同检视各项政策的整体配套措施。我了解过去年年初以来,现任政府已经对此做相当多的准备,因为现况情势也有更动,所以我们会努力地达成目标。

  记者:刚刚“立法院”有人骂您是变色龙,立场变来变去、摇摆不定。而他们也已经安排好520后陆委会的议程,那您会不会担心之后到立院备询时,针对他们的质疑,您的态度会有所改变吗?

  赖:我刚刚已经提到,过去台联主张台独,但去年一月台联已经转型了,我们认为“中华民国”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我们必须要超越统独意识形态光谱的争论。台联转型前的言论与行为,身为台联不分区“立委”,我概括承受;但我扮演台联转型非常重要的推手,我们照顾中下阶层与弱势者,这样的理念与关怀我一以贯之。不管在经济、环境、大陆政策上,我都是同样的理念与基本关怀,没有变来变去。再来因为职称的不同需要有不同的角色扮演,身为立委我一项理性专业,但为了要达成工作会比较强悍,这是事实。而角色的转换,当然会适度地调整自己,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这些是个人层面,我更重视的是制度,制度是最重要的。新政府是一个团队工作,是TEAMWORK,团队工作最重要是制度建立;大陆政策的工作体系与决策体系,是由国安会决策机制。过去几年国安会决策机制并没有被好好利用,我认为若能好好发挥国安会决策机制,对于大陆政策方面可以做最好的制定。

  我要再补充说明,依据“宪法”,大陆政策与主导两岸关系是“总统”的职权,“总统”透过“行政院”相关“部会”、“国安会”、“陆委会”、海基会等做出决策,这过程中大家的意见都可以充分表达,这是幕僚应该做的;有不同的意见是好的,有不同角度思考,等到政策形成共识,总统再拍板定案。政府团队就是一体的,我们根据政策,各个部会按照自己的职责、分工合作执行,才是一个有效的政府团队。

  记者:自从公布这项人事案后,您都没有在媒体前露面,是不是马萧那边先让您不要出面,避免直接面对外界反弹的声浪?而今天的记者会又提前了5小时,是怕这中间又产生其他的反弹吗?

  赖:今天记者会提前,我也是被通知的;最主要是我们下午有其他重要行程。前几天我会消失,是我认为我已充分地表达了我么看法,我觉得已经够了;对于这几天媒体朋友们的辛劳,我很抱歉。总之今天这个机会,我向大家做了更详细的说明,过去几天就让他过去吧!

  记者:有人认为您承认“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是立场变了;而您接下“陆委会主委”职务,您还会走李登辉的路线吗?未来海基会与陆委会如何分工呢?

  赖:我支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这个一直都没有变。过去是媒体过度简化了我的言论,说我不喜欢“九二共识”;我要重申,我支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基于这样的基础,尽快恢复两岸协商。至于有人质疑这是李前“总统”路线的复辟,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新政府就是一个团队,我们走的就是新政府的路线,我们执行的就是新政府在确保台湾人民的主体性与利益下的大陆政策,这是没有问题的。而海、陆两会的关系,一切依法行政,我刚刚说大陆决策体系由“总统”定夺、有“国安决策机制”;所以将来海陆两会职责分工很清楚,“陆委会”是站在协调、调和相关政策的角度,海基会是政府授权涉及两岸事务的唯一代表机关,不会引起什么问题。“海陆大战”(海基会与“陆委会”)的好戏恐怕要让大家失望了。

  记者:您答应接下“陆委会主委”位置时,有预期到外界反弹声浪会这么大吗?您有没有后悔过接下这个位置?那您刚刚提到希望未来在两岸交流中,获取利益的一方能够为台湾社会福利与安全体系做出贡献,这是您的道德呼吁吗?还是会在配套措施上落实?

  赖:所有的反弹与争议都可以被理解的,这不正是反映台湾的现状吗?大陆两岸关系本来就是高度复杂、政治性的议题。至于我对照顾弱势的期望,在未来上任之后,这牵涉到各相关“部会”的政策与职责,我们会多研究努力。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视频疯传 中共牛皮又吹破了
2 DeepSeek:一场悲剧的预言?
3 史无前例!川普政府宣布:撤换这4大媒体
4 突发:大S离世 家人证实消息
5 一封电报,如何让美国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