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统”陈水扁离“5.20”任期届满卸任仅剩一周多时间。因受“金援外交”弊案牵涉,国民党又有要员提议弹劾扁“总统”。扁“总统”在位8年,屡遭罢免,及遭罢免、弹劾威胁,颜面尽失,窝囊得很。扁“总统”步步艰难,眼看担惊受怕的日子终于要熬到头了,准备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冷不防“弹劾”之声再次响起。
台湾10亿(新台币)“金援外交”弊案曝光后,岛内舆论炒翻了天。民进党紧急成立“金援案因应小组”,成员包括“总统府”秘书长陈唐山、行政院秘书长陈景峻、民进党秘书长李应元、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中常委吴秉睿等人。因应小组对邱义仁(副阁揆)、黄志芳(“外长”)、柯承亨(“副防长”)的涉案情况展开调查,并准备约谈扁“总统”和张俊雄阁揆。
岛内许多媒体和蓝营把矛头对准金援案的“幕后人物”扁“总统”,要求其必须说清楚、讲明白,不能一走了之。有国民党要员提出弹劾扁“总统”案,对陈水扁进行最后一击。
5月7日,国民党中常委洪玉钦在中常会上提案弹劾陈水扁。党主席吴伯雄的态度未置可否,只是裁示送(国民党)政策会与智库研究;候任“总统”马英九更是对此事不发一言,没有任何表态。
国民党台北市议员李庆元表示,陈水扁原来就涉有弊案,呼吁立法院在扁卸任后对其弹劾。国民党另一台北市议员赖素如则认为,必须在扁卸任前对其弹劾;赖素如强调,现在(5月7日)距扁卸任尚有13天,只要国民党愿意,还来得及。李庆元、赖素如直指,扁“总统”遭弹劾后,卸任后就无法享受每年上千万元新台币的礼遇。
或许有人认为,扁“总统”下台就剩几天时间了,现在还搞什么弹劾案,简直是闹剧、恶作剧,浪费社会资源,无实质意义。此言差矣!如把扁“总统”弹劾成功,至少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蓝营酝酿过多次对扁“总统”的罢免案、弹劾案,并实施过三次罢免案,皆未通过;如今若在扁“总统”任满下台前夕将其“弹”下来,蓝营终洗多年之耻、雪多年之恨,将弹冠相庆,士气倍增。
二、对扁“总统”来说,弹劾下台与届满下台有天壤之别。若属弹劾下台,扁将再次打破纪录,成为中华民国史上第一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扁将忍受巨大耻辱和精神打击,以后走路都抬不起头来;日后扁将丧失享受卸任“总统”的各项政治、经济礼遇,“总统”退休金被剥夺,这意味著扁可能得为未来的生计发愁;最起码扁要少拿几天的“总统”薪水。
三、对未来“总统”是一个巨大的震慑,令其不但自身工作兢兢业业、廉洁奉公,不敢有丝毫马虎和贪渎,也会严厉要求、约束部属。
台湾对“总统、副总统”的弹劾程序如下:全体立委二分之一以上提案;立院“全院委员会”审查;立院投票表决,三分之二以上立委赞成时即获通过;司法院大法官审理,“宪法”法庭作出判决;如判决弹劾案成立,当事人须即刻去职。国民党今非昔比,目前在立院拥有四分之三绝对多数议席,故弹劾案在立院可轻而易举获得通过。
国民党形势一片大好,拥有把扁“总统”弹劾下台的绝对优势兵力。但各种迹象显示,弹劾案不会成事。理由有:一、时间十分紧迫,根本不像赖素如议员所说的“还来得及”,台湾也算是个“宪政”法制社会,弹劾“总统”案绝对属大案要案,岂能视同儿戏?审议起来相当耗时漫长。
二、马英九、吴伯雄不热衷于弹劾案,吴勉强“裁示”了一下,马话都懒得说一句。两人都把主要心思精力放在政权交接上,“5.20”即将到来,不知有多少大事需要理清;日前,蓝营折损一员大将廖风德(国民党副秘书长、未来马英九政府“内政部长”),马、吴极为震惊、哀痛。马英九希望交接前政局稳定,交接过程风平浪静,不愿这个时候杀出个弹劾案,刺激深绿民众和扁“总统”的铁杆支持者;2006年后扁的民意支持度大挫,但始终有18%,可见这部分人非常顽固,堪称扁的“铁血军团”。
三、目前司法院的大法官全是扁“总统”提名的,弹劾案到了司法院,通过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
也应该指出,无论弹劾案最终能否成事,金援案已再次重创民进党,令其雪上加霜。同时,许多舆论认为,扁“总统”是金援案的“幕后主使”,应对案子负总责;司法也许没有对扁有任何定论,但舆论对扁的功过评价的倾向,早已十分明显。
民进党金援案因应小组(或称“巴布亚新几内亚项目小组”)就这宗外交丑闻9日向民众鞠躬致歉,经调查后,小组认为邱义仁、黄志芳、柯承亨“绝对没有贪污”,案子与陈水扁无关。小组决定向民进党中常会提案,筹组一个律师团,反击外界(对民进党)的不实指控,扞卫民进党形象。
陈水扁本人6日发表书面“七点声明”,向全民道歉,但强调本人“心中坦荡,既未主导、亦未参与执行”。国民党立委邱毅则直指“建交案”3000万美金中的2000万美金可能进了扁的私人口袋。若邱毅的怀疑最后得到证实,扁的罪责比在“机要费案”中的罪责大多了。
台湾是个言论高度自由的社会,但自由言论并不能作为办案、定案的依据。目前检方正在大刀阔斧深入侦办金援案,扁到底是否涉案,涉案多深,相信最后定能查个水落石出。
扁“总统”是中华民国史上最窝囊的“总统”,“罢免”“弹劾”一直困扰著他。早在2003年,国亲两党指控扁政府持续金援台湾高铁,违反BOT(注)精神,扬言要在立院劾案扁“总统”。2006年是罢免、弹劾扁“总统”的高峰期,这年立院实施三次罢免案(罢扁案);但皆因民进党、台联党护短、不配合,扁 “总统”涉险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