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昨天在总结此行成果时,感慨地说了声「万事起头难」。江丙坤接下重担不到一个月,却要将断了快年的两会重续前缘,还要达成马总统许下的「重启两岸对话」、「开放陆客来台观光」、「七月四日周末包机直航」政治承诺,这任务当然不易。
要说难,也不是真难。在两岸领导人愿意重拾「九二共识」的默契下,两会重启对话顺理成章,「陆客观光」和「周末包机」两项草约,本来也就缺「上桌谈判」和「签署换文」的临门一脚,江丙坤要恰如其份地演出收场戏,只要不节外生枝,就能水到渠成。
早在江丙坤出发前,台北就已明白,两项协议一定签得成,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会送台北熊猫。江丙坤也一定要在中共总书记胡锦涛面前提出「国际空间」话题,胡听不听得进去是一回事,与其说江丙坤说给大陆听,不如说江丙坤是说给台湾听,向台湾民众交代,他确实「表达了台湾民众的心声」。
问题是,这些剧本是不用出门就写好的,真正的表现要看戏台上的身段。短短三天的接触,两会气氛够好,海基会也抛海运直航等新议题,海协会只是表达「愿意协商」、「先易后难」,就连计画中的邀陈云林来台,海协会都只是表达「适当时机」愿回访,外交词令上,怎么也看不出海协会的「热情」。
海协会提出中旅社设办事处的意见,看似顺理成章,却是熟悉两岸事务的谈判队伍的精心设计,临场出击,海基会连接招的把式都未必使得出来。
看得出来,大陆要给马大礼,送海基会、台湾两协议,其他问题「到时候再说」,丝毫不肯轻让,这是海协的务实。相反的,几年来海基会一贯地「公瑾一生唯谨慎」的作风,却很难在这次谈判表现出来,既看不到精心设计的攻防,也见不到富战略思考的表达,要和当年辜振甫见江泽民,由波茨坦宣言谈到「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相比,昨天江胡会的表述高下立判,让人为海基会的现况和台湾的处境捏把冷汗。
这不是江丙坤个人问题,而是新海基会团队的问题。我们得「正视现实」,当年海基会精于谈判,熟悉两岸事务的人材在这些年的断层中,严重流失,却看不到后继之人。未来两会的任务更密集,对照海协会一批老精英,海基会的新干才在那里?要怎么走两会未来长远的路,江丙坤真正的挑战才要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