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今日刊载社论说,此次钓鱼台事件似正方兴未艾,不但考验国民党政府,且也考验着反对党民进党。
撞船事件昨日有两大发展。一、政府方面的作为:保 钓人士搭小船“全家褔号”进入钓鱼台海域,二十余艘日本舰艇全面阻挡,“海巡署”舰只驶入日舰与抗议船“全家福号”之间,防止“涌浪”掀翻小船,并护卫在“全家福号”左右两侧,协助其绕行钓岛一周,甚至与日舰互喷水柱。二、民进党方面的作为:有台独背景的“驻日代表”许世楷递出辞呈,逼“外交部”“立即准辞”;前“立法委员”蔡启芳回到“立法院”说:只有金门、马祖是“中华民国”的领土,台湾、澎湖及钓鱼台都不是。
社论指出,撞船事件发生之初,民进党“立委”不断烧火,一下子问是否不惜一战,一下子说要不要“为国捐躯”;但是,等到政府升高姿态,“召回”“驻日代表”许世楷,党主席蔡英文却又说“有点过火”。
许世楷的反应更令人玩味。日方对事件表示“遗憾”,却未道歉,“外交部长”欧鸿炼认为“与预期有落差”;但许世楷却说,“遗憾就是道歉”,且认为此事应“告一段落”。“大使”公开反对“部长”的主张,这教对外交涉如何进行得下去?
台独运动者许世楷在出任公职前曾主张钓鱼台是日本领土,陈水扁命他担任“中华民国”的“驻日代表”,终于落到今日这种亲痛仇快的结局。许世楷在这个对外交涉的关键时刻辞职,不啻就是故意要对自己的政府落井下石,就是故意要给“中华民国”好看。从撞船事件可以看出,“台独”与“中华民国”的“主权”观念及外交策略迥然不同。就独派观点言,李登辉、蔡启芳甚至认为钓鱼台根本是日本的领土,其他独派虽不敢公开作此表示,却亦不愿挑战日本的主张。于是,蔡英文反对“召回”,许世楷主张“告一段落”,蔡启芳说“台湾、澎湖及钓鱼台都不是中华民国的领土”,皆是此类心理背景的反应。
社论认为,民进党对这次撞船事件的回应,有两大特征:一、一切发言,以羞辱政府为主调,但未谴责日本。在政府态度保留时,烧火挑激政府;在政府升高手段时,又奚落政府“过火”。二、民进党只是藉媒体放话羞辱政府,但完全未参与支持民间的抗日行动;海钓船交给了李庆华,上街抗议则交给了社运团体。说穿了,民进党只是将此次保 钓事件作为朝野斗争的题材,而从未将此视为保“领土”、御外侮的运动。
此次撞船事件,再度暴露了民进党政治操作的伪诈及意识形态的错乱;在对外冲突爆发之际,有这样的反对党,如何抵御外侮,又如何维持“国家主权”尊严?
由于为“全家福号”护航,形同“中华民国”舰艇亦实现了三十年来首次绕行钓鱼台一周,最接近该岛处仅零点四浬左右,且亦是“中华民国”舰艇首次对日舰用“大声公”宣示“钓鱼台是中华民国领土”。事态发展至今日地步,全岛朝野应对钓鱼台问题,建立起新的认知与共识。正如文首所说:如大家认为钓鱼台是“中华民国”的领土,就不能容日舰侵入撞船;这是台湾上下唯一的认知与共识,别无选择。
社论指出,既是领土之争,既是主权之争;日舰侵入撞船若非“过火”,则台湾舰护航亦不能谓“过火”,何况是召回“驻日代表”?然而,值此事态已有激化迹象之时,我们除了希望民进党应顾全大局,亦希望国民党执政团队要妥善因应。昨日“海巡署”进入钓鱼台海域的动作,当然是在事前获得“国安体系”授权,这是正确的做法;相对而言,我们对于明天打算挟持“国防部长”前往钓鱼台“视察”的“立法委员”却不以为然。其实,在二○○五年六月,就曾上演过一次“立法院长”王金平、“国防部长”李杰搭舰前往距钓鱼台三十八浬处“视察”的前例;如今既有昨日“全家福号”的民间行动在先,“海巡署”亦已作足姿态,明天的拉法叶舰之行其实是能免则免。
钓鱼台问题因台湾三十年的软弱而恶化至此,不妨即以此次“海巡署”舰只绕岛一周作为一个新的开始;但各方却亦仍应有节有度,不宜过于操切,更不可把钓鱼台海域当作民粹政治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