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二日晚间,国台办一位官员紧急电告,称三鹿集团向台湾出口二十五吨奶粉出了问题,大陆方面将认真负责地处理此事。
从这刻起,记者开始计算,大陆方面会在多久时间做出积极响应。由于人命关天,按常理推断,隔天就应该有所表示,即使是一句抱歉,也让人觉得安慰。遗憾的是,直到十八日之前,记者无法从各相关单位中得到答复。
这中间还有三天中秋假期,没人想到受波及的台湾消费者及相关业者。焦头烂额的三鹿集团,十五日曾公开向大陆民众道歉,对台湾消费者只字未提,也许它早忘了海峡对岸的顾客。
十七日是个引爆点。卫生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大楼召开记者会,座无虚席。提问时,任凭记者如何暗示,在场多位台湾媒体没有一家被点名提问。结束后,记者向主办单位抗议,为何不让台湾媒体提问,台湾是毒奶粉的受害者,在境外媒体当中,台湾媒体最有权提问。
经协调,卫生部同意接受本报采访,但需提出书面提问,对方承诺今晚前尽量做出答复,结果音讯全无。隔天,对方一句抱歉,说这件事由国台办统一发言,卫生部无法作答。
问题是,国台办也在等卫生部的决定,既然卫生部有回应台湾的腹案,国台办又为何迟迟不对外说明?或卫生部根本就是信口开河,国台办难有着力。总之,就是没有答案。
十八日上午,三鹿集团终于对台湾消费者有了回应,还真得只有“抱歉”二字,其余一概未提。六天过去,记者绕了一大圈,还是回到原点,实在感受不到大陆的诚意。大陆方面也许担心因毒奶粉事件冲击两岸关系,不宜过早表态,但这件攸关民生的大事拖愈久,愈容易遭致台湾民众的反感,反而损及两岸关系的发展。(亓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