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社会处理伊朗核争端的过程中 ,迄今中国政府一直在为伊朗提供某种程度的保护, 它反对对伊朗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 中国的这个立场并不费解, 因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伊朗的石油。2009年伊朗是中国第三大石油供应国。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今年头两个月,伊朗向中国的石油出口减少了近40%。
据中国海关部门公布的消息,伊朗现在已退居为中国第四大石油供应国。在中国扩大了从其他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安哥拉的石油进口时, 从伊朗的进口今年1、 2月份同比反而下降了37.2%。而在这段时间里中国进口的石油总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6%。 伊朗问题专家乌多·施泰因巴赫(Udo Steinbach)从中国减少了伊朗石油进口看到了一个政治上的信号。 他说:“这表明,中国确实打算暂时将自己的能源经济利益放在一边,准备响应国际社会在伊朗问题上提出的要求,特别是考虑美国提出的相关要求。”
西方,特别是美国指责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 对此伊朗已多次予以驳斥并强调说,伊朗的核设施完全服务于和平目的。 但伊朗拒绝让国际有关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监督。 中国是国际社会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六个国家之一。除中国以外的其余5个国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德国。 这六个国家希望通过努力,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 但是该如何阻止呢?西方不排除对伊朗采取严厉经济制裁的措施。而俄罗斯和中国则对此提出反对。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核问题只是美国和中国之间存有争议的许多问题之一。乌多·施泰因巴赫分析说,中国大幅度减少伊朗石油进口或许是中国两条腿走路的一个办法。中国在一方面继续追求自己的能源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也在试图满足美国方面在伊朗问题上提出的要求。他说:\"中国不可能完全不顾美国的利益以及中国在美国的经济利益。 因此暂时可以这样解读, 即中国在制裁伊朗问题上不会将门全部关死。 \"
但英国智库皇家问题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中国问题专家凯瑞·布劳恩(Kerry Brown)并不这样认为。他说,伊朗出口到中国的石油只是连续两个月出现减少。以这么短的时间很难做出明确判断,很难看出某种倾向。 他不认为,这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发出的一个政治信号,“中国现在的出口并不旺盛。 有可能受全球的经济形势影响,中国现在并不需要许多能源,起码现在不需要许多能源。 如果说这是一种政治上的按摩, 那到让我感到奇怪了。在伊朗问题上,中国一直在努力保持中立。”
布劳恩估计,减少对伊朗石油的依赖可能才是主要原因,“我认为,中国的打算是,扩大能源供给国的范围,尽量减少对国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石油依赖。”
布劳恩还指出,中国在伊朗进行了大量投资, 因此中国不可能很快改变其伊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