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中方首席代表是副总理王岐山。言谈风趣、直率的王岐山,在中国政坛素有「救火队长」、「京城名嘴」之称,在美国也颇受欢迎,但相信他今次仍啃不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块鸡肋,对其个人仕途、对中美关系的发展难有助益。
今年 63岁的王岐山,在 2008年出任副总理,当年 6月率团出席在华府举行的第四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并在美中贸易委员会晚宴上脱稿演讲,以其幽默及精闢论点,赢得满堂喝采。至 2009年,中美将被传媒称为鸡肋的战略经济对话、战略对话,合併为「战略与经济对话」,首轮在华府举行、第二轮去年在北京举行,王岐山的明星风范,远比所谓对话成果更吸引传媒。
明年中共举行十八大时,王岐山晋升中共政治局常委已无悬念,并极可能出任主管经济的常务副总理,甚至有人视之为接任总理的黑马。今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如果能有突破,当然有助王岐山巩固政治地位,但是,中国官方舆论的不同调显示高层的纷争在加剧,对话机制又已沦为鸡肋,王岐山就算想有所作为,也是难上加难。
对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国在美国的喉舌《侨报》指,中美关系刚经历了风平浪静的半年,对话不用处理棘手的热点,应「还原战略本色」。但北京《环球时报》则指,今次对话被喻为严防「外交失火」之举,双方面临不小压力;该报的社评更称双方「应先放弃对彼此的幻想」,尤其是在人民币滙率、人权问题上。
对于人民币滙率,作为主管金融事务的副总理,王岐山还是有发言权的。但对于中国人权,王岐山一向慎言,去年曾在回应美国参议员里德的关注时表示「勿将经济问题政治化」。今次美方明确表示将提出人权问题,包括刘晓波、艾未未问题,王岐山的答案,会是官式的冷冰冰,还是会有个人色彩?且拭目以待。